低回缩预应力钢绞线锚具及连接器组合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125431 阅读:1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25 13: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低回缩预应力钢绞线锚具及连接器组合体,包括上部钢绞线锚固端锚固器和下部钢绞线张拉端锚固器,上部钢绞线锚固端锚固器包括设置在第一筒体内的钢绞线诱导器、锚固端夹片式锚具和压缩弹簧;下部钢绞线张拉端锚固器包括设置在第二筒体内的张拉端夹片式锚具,第二筒体的底端设有回顶调节器;两个锚固器之间设有连接器,压力弹簧的两端分别与锚固端夹片式锚具和连接器的端面紧密接触。使用本发明专利技术进行模块单元的预应力组装,回缩预应力损失小,适合钢结构模块建筑单元的框架柱节点连接,结构设计合理,连接可靠,利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将钢绞线张拉锚固后,使上下模块单元框架柱预先受压形成整体,抵抗侧风荷载或地震作用产生的倾覆力矩的拉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预应力连接器,尤其涉及在钢结构模块各框架柱顶部或钢桁架各节弦杆端部设置预应力筋连接器,通过分段张拉和分段锚固形成整体钢框架或钢桁架结构。
技术介绍
钢结构模块建筑是由大量长方体模块单元,通过一定的连接技术,上下左右拼接组装而成的整体建筑,每一个长方体称为模块单元,一般宽为房屋的一个开间,长为房屋的一个进深,高为房屋的一个层高,模块单元由四个框架柱与顶部四个框架梁和底部四个框架梁形成的六面体,并有上有顶板和下有底板,四周有围护墙或隔墙。模块单元组装时,上层模块单元框架柱与下层模块单元框架应连接成整体,但由于每一个模块单元四面有墙,难以进行框架柱之间的焊接连接,目前模块建筑的连接技术一般采用接插式榫连接、或部分侧面焊接等,前者连接方式框架柱不能承受拉力,后者无法承受较大拉力,均不符合我国建筑抗震规范的相关要求,必须进行改进。在建筑桥梁中由于梁的长度较大,其采用的夹片式锚具连接器一般并不适用于钢结构模块建筑,由于模块单元的框架柱较短,如采用一般夹片式锚具回缩预应力损失较大,不能满足钢结构模块建筑单元组装要求。此外,由于钢绞线自身易弯曲,当上层模块单元往下层模块单元叠放安装时,上层模块单元的空钢管柱难以套入下层模块单元钢管柱柱顶甩出的钢绞线,且存在较大的吊装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研发了低回缩预应力钢绞线锚具及连接器组合体,本专利技术回缩预应力损失小,适合框架柱较的钢结构模块建筑,其结构设计合理,简单易行、连接可靠,利用本专利技术将钢绞线张拉锚固后,使上下模块单元的框架柱预先受压形成整体,可以抵抗侧向风荷载或地震作用产生的倾覆力矩的拉力。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一种低回缩预应力钢绞线锚具及连接器组合体,包括上部钢绞线锚固端锚固器和下部钢绞线张拉端锚固器,所述上部钢绞线锚固端锚固器包括第一筒体,所述第一筒体内自上而下依次设有钢绞线诱导器、锚固端夹片式锚具和压缩弹簧;所述下部钢绞线张拉端锚固器包括第二筒体,所述第二筒体内设有张拉端夹片式锚具,所述第二筒体的底端设有回顶调节器;所述上部钢绞线锚固端锚固器和下部钢绞线张拉端锚固器之间设有连接器,所述连接器与所述第一筒体之间、所述连接器与第二筒体之间均为螺纹连接;所述压力弹簧的两端分别与锚固端夹片式锚具的夹片和所述连接器的端面紧密接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将本专利技术使用在模块建筑的连接中,可以将上下相邻的模块单元中的上、下部钢绞线可靠的连接起来,上层模块单元叠放到下层模块单元时,下层模块单元钢管柱柱顶不必甩出钢绞线,而是在叠放结束后,钢绞线可直接从上层模块单元框架柱穿进后插入到下层模块单元框架柱柱顶的连接器组合体中,钢绞线张拉锚固后,使上下模块单元的框架柱预先受压形成整体,以抵抗侧向风荷载或地震作用产生的倾覆力矩的拉力。【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低回缩预应力钢绞线锚具及连接器组合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下部钢绞线 2-回顶调节器3-下部钢绞线张拉端锚固器4-连接器5-螺纹连接6-上部钢绞线锚固端锚固器7-钢绞线诱导器8-上部钢绞线9-上部钢绞线锚固后张拉10-第一筒体 11-锚固端夹片式锚具12-压缩弹簧13-第二筒体 14-张拉端夹片式销具【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解释说明,并不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低回缩预应力钢绞线锚具及连接器组合体,包括上部钢绞线锚固端锚固器6、下部钢绞线张拉端锚固器3。所述上部钢绞线锚固端锚固器6包括第一筒体10,所述第一筒体10内自上而下依次设有钢绞线诱导器7、锚固端夹片式锚具11和压缩弹簧12。所述下部钢绞线张拉端锚固器3包括第二筒体13,所述第二筒体13内设有张拉端夹片式锚具14,所述第二筒体13的底端设有回顶调节器2。所述上部钢绞线锚固端锚固器6和下部钢绞线张拉端锚固器3之间设有连接器4,所述连接器4与所述第一筒体10之间为螺纹连接;所述连接器4与第二筒体13之间也为螺纹连接。所述压力弹簧12的两端分别与锚固端夹片式锚具11的夹片和所述连接器4的端面紧密接触。本专利技术低回缩预应力钢绞线锚具及连接器组合体在模块建筑连接中的工艺流程如下:在下模块单元框架柱顶板焊接下部钢绞线张拉端锚固器3,即将第二筒体13的底端焊接在下模块单元框架柱顶板上(该步骤在工厂制作完成)一将下部钢绞线I自穿入到下部钢绞线锚固端锚固器3的张拉端夹片式锚具14内一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第一次张拉锚固—第二次张拉并拧紧第二筒体13底部的回顶调节器3后锚固一切除下部钢绞线I的多余部分一通过螺纹连接安装连接器4 —通过螺纹连接5安装上部钢绞线锚固端锚固器6 —向下模块单元柱钢管中灌浆一结束;上、下相邻两个模块单元柱钢管之间的预应力组装一将上部钢绞线8通过上部钢绞线锚固端锚固器6顶部的钢绞线诱导器7插入锚固端夹片式锚具11内,并入下部钢绞线I接触上,上部钢绞线锚固后张拉9—至此,完成了图1中所示上部钢绞线8与下部钢绞线I的连接一向上模块单元柱钢管中灌浆一以此类推,完成所有模块单元的预应力组装。其中,所采用的钢绞线的级别是1860MPa级或1960MPa级,根据钢绞线级别和张拉力的不同需要,本专利技术可以:(I)用于张拉和连接两根直径15.2(或15.7)的钢绞线;(2)用于张拉和连接两根直径17.8的钢绞线;(3)用于张拉端17.8钢绞线的锚具和连接固定端直径15.2 (或15.7)的钢绞线;(4)用于张拉端21.6钢绞线的锚具和连接固定端直径17.8的钢绞线。上述直径尺寸的单位均为_。钢绞线可为单索也可为多索,若采用多索钢绞线,则本专利技术中相应的锚具和连接器也为多索连接结构的。钢绞线可采用替代材料,如精轧高强钢筋(钢棒)也可采用FRP纤维复合增强材料。为了满足组合体的结构强度、刚度和耐久性,本专利技术采用高强钢材制作。本专利技术组合体外形步骤限制,可以是圆柱体或棱柱体。本专利技术可以适用于正方体、长方体、棱柱体、圆柱体、锥体等各种模块单元的预应力组装。尽管上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描述,但是本专利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宗旨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很多变形,这些均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之内。【主权项】1.一种低回缩预应力钢绞线锚具及连接器组合体,包括上部钢绞线锚固端锚固器(6)和下部钢绞线张拉端锚固器(3),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部钢绞线锚固端锚固器(6)包括第一筒体(10),所述第一筒体(10)内自上而下依次设有钢绞线诱导器(7)、锚固端夹片式锚具(11)和压缩弹簧(12); 所述下部钢绞线张拉端锚固器(3)包括第二筒体(13),所述第二筒体(13)内设有张拉端夹片式锚具(14),所述第二筒体(13)的底端设有回顶调节器(2); 所述上部钢绞线锚固端锚固器(6)和下部钢绞线张拉端锚固器(3)之间设有连接器(4),所述连接器⑷与所述第一筒体(10)之间、所述连接器⑷与第二筒体(13)之间均为螺纹连接; 所述压力弹簧(12)的两端分别与锚固端夹片式锚具(11)的夹片和所述连接器(4)的端面紧密接触。【专利摘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低回缩预应力钢绞线锚具及连接器组合体,包括上部钢绞线锚固端锚固器(6)和下部钢绞线张拉端锚固器(3),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钢绞线锚固端锚固器(6)包括第一筒体(10),所述第一筒体(10)内自上而下依次设有钢绞线诱导器(7)、锚固端夹片式锚具(11)和压缩弹簧(12);所述下部钢绞线张拉端锚固器(3)包括第二筒体(13),所述第二筒体(13)内设有张拉端夹片式锚具(14),所述第二筒体(13)的底端设有回顶调节器(2);所述上部钢绞线锚固端锚固器(6)和下部钢绞线张拉端锚固器(3)之间设有连接器(4),所述连接器(4)与所述第一筒体(10)之间、所述连接器(4)与第二筒体(13)之间均为螺纹连接;所述压力弹簧(12)的两端分别与锚固端夹片式锚具(11)的夹片和所述连接器(4)的端面紧密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敖宜陈志华李延春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建筑设计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