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加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687827 阅读:1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16 22: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加料装置,其包括用管道和阀门连接在一起的输送泵、流量计、自动吸料管及加料漏斗,自动吸料管至少为三通结构,输送泵的进口通过进液管与盛放溶剂的容器连接,出口则通过流量计与自动吸料管的一个进口连接,加料漏斗与自动吸料管的另一个进口连接,自动吸料管的出口与配制浆料的容器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自动加料装置能将粉料预先均匀分散地自动加入到溶剂之中,再送至配制浆料的容器中,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粉料因人工加料不均匀而发生的结块现象,并且有预分散溶解的作用,溶解效果好,溶解时间缩短。(*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动加料装置,尤其是一种能对高分子粉料进行预分散而实现均匀加料的自动加料装置。
技术介绍
在锂离子电池极片浆料的制 备中,需要用到高分子粘结剂如CMC/PVDF等,这些高分子粘结剂要提前加入到溶剂中进行溶解,因此需要进行粉料加料操作步骤。现有工艺都是采用人工或机械将粉料以干粉形式投入到干粉下料器中,请参阅图I所示,现有的干粉下料器包括电机I、联轴节2、螺旋轴3、输料管4、料仓5、储料器6和插板7,投料时,干粉被投入料仓5中,再通过插板7落入储料器6内;输料管4位于储料器6的下部并设一个上开口,螺旋轴3则设于输料管4内,电机I通过联轴节2带动螺旋轴3旋转,从而将投入到容器内的干粉溶解于溶剂之中。但是,上述加料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加料不均匀,或是粉料在容器内飞扬而粘附于容器壁或搅拌轴上的现象,因此配料效果并不理想。有鉴于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对高分子粉料进行预分散而实现均匀加料的自动加料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对高分子粉料进行预分散而实现均匀加料的自动加料装置。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动加料装置,其包括用管道和阀门连接在一起的输送泵、流量计、自动吸料管及加料漏斗,自动吸料管至少为三通结构,输送泵的进口通过进液管与盛放溶剂的容器连接,出口则通过流量计与自动吸料管的一个进口连接,加料漏斗与自动吸料管的另一个进口连接,自动吸料管的出口与配制浆料的容器连接。作为本技术自动加料装置的一种改进,所述自动吸料管包括进口直管段、进口锥度段、喉管段、出口锥度段、出口直管段和加料口管段,喉管段的直径小于进口直管段和出口直管段的直径,出口直管段的直径大于或等于进口直管段的直径,进口锥度段连接于进口直管段和喉管段之间,出口锥度段连接于喉管段和出口直管段之间,加料口管段与加料漏斗连接。作为本技术自动加料装置的一种改进,所述进口直管段的长度LI与其直径D的关系为LI ^ 1.0D ;进口锥度段的锥角Z A为15 45° ;喉管段的长度L2与其直径dl的关系为L2=(0.9 1.5)dl ;出口锥度段的锥角ZB为5 25°。作为本技术自动加料装置的一种改进,所述进口锥度段的锥角ZA为18 25° ;出口锥度段的锥角ZB为7 15°。作为本技术自动加料装置的一种改进,所述加料口管段与自动吸料管的其他管段的连接处的进口方向为直角连接,出口方向为圆弧连接,圆弧角的半径R与喉管段直径dl的关系为R=(0. I I. 5) dl,加料口管段的直径d2与喉管段直径dl的关系为d2=(0. 9 I. 5)dl。作为本技术自动加料装置的一种改进,所述加料口管段的出口设于喉管段、喉管段与出口锥度段的连接处、出口锥度段或是出口锥度段与出口直管段的连接处,加料口管段的数量为一个、两个或三个。作为本技术自动加料装置的一种改进,所述加料漏斗包括漏斗锥度段和加料进口段,漏斗锥度段的锥角Z C为30 90°,加料进口段的直径与自动吸料管的加料口管段直径相同,都是d2,漏斗锥度段与加料进口段的连接处为圆弧连接,圆弧角半径为 r= (0. 3 I. 5)d2。作为本技术自动加料装置的一种改进,所述加料漏斗还包括调节阀门,调节阀门设于加料进口段与自动吸料管的加料口管段之间。作为本技术自动加料装置的一种改进,所述加料漏斗为圆柱圆锥形或方形锥体形。作为本技术自动加料装置的一种改进,所述自动吸料管和加料漏斗的内壁都经过抛光处理。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自动加料装置能将粉料预先均匀分散地自动加入到溶剂之中,再送至配制浆料的容器中,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粉料因人工加料不均匀而发生的结块现象,并且有预分散溶解的作用,溶解效果好,溶解时间缩短。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自动加料装置及其有益技术效果进行详细说明。图I为现有干粉下料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自动加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自动加料装置的自动吸料管的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自动加料装置的加料漏斗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2所示,本技术自动加料装置包括用管道和阀门连接集成在一起的输送泵10、流量计20、自动吸料管30及加料漏斗40,其中,自动吸料管30至少为三通结构。输送泵10的流量可变频调速控制,其进口通过进液管与盛放溶剂52的容器50连接,出口则通过流量计20与自动吸料管30的一个进口连接,加料漏斗40从上方与自动吸料管30的另一个进口垂直连接,自动吸料管30的出口则与配制浆料的容器,如搅拌罐60连接。加料漏斗40内粉料下料的速度由溶剂52的流速决定,加入量大小可由加料漏斗40的调节阀门43的开度来控制。请参阅图3所示,自动吸料管30包括进口直管段31、进口锥度段32、喉管段33、出口锥度段34、出口直管段35和加料口管段36。其中,进口直管段31的长度LI与其直径D的关系为LI彡I. OD0进口锥度段32的较大端与进口直管段31连接,较小端与喉管段33连接,进口锥度段32的锥角Z A为15 45°,最优为18 25° ;喉管段33的长度L2与其直径dl的关系为L2= (0. 9 I. 5) dl ;出口锥度段34的较小端与喉管段33连接,较大端与出口直管段35连接,出口锥度段34的锥角ZB为5 25°,最优为7 15° ;加料口管段36也与喉管段33连通,且二者的连接处的进口方向为直角连接,出口方向为圆弧连接,圆弧角的半径R与喉管段33的直径dl的关系为R= (0. I I. 5) dl,加料口管段36的直径d2与喉管段33的直径dl的关系为d2= (0. 9 I. 5) dl。出口直管段35的长度L3没有特定要求,但一般不宜太长。出口直管段35的直径大于或等于进口直管段31的直径D,以保证出口直管段35能够及时、顺畅排出所加入的材料,不会造成堵塞。为了有利于液体流通和便于清洗,自动吸料管30的内壁需进行抛光处理。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中,加料口管段36所在的位置可以有所不同,如可以设在喉管段33的任意位置I上,也可以设在喉管段33与出口锥度段34连接处的位置II上,还可以设在出口锥度段34的任意位置III上,或者是设在出口锥度段34与出口直管段35连接处的位置IV上。根据加料需要,自动吸料管30也可以在以上位置同时设有两个或三个加料口管段36。请参阅图4所示,加料漏斗40包括漏斗锥度段41、加料进口段42和调节阀门43。其中,漏斗锥度段41的锥角Z C为30 90° ;加料进口段42与加料口管段36的直径相同,都为d2,二者之间的通断和流量由调节阀门43控制。为了便于下料,漏斗锥度段41与加料进口段42的连接处为圆弧连接,圆弧角半径r=(0. 3 1.5)d2。加料漏斗40的制作根据生产能力来确定,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中,加料漏斗40可以为圆柱圆锥形或方形锥体形等,也可以根据需要在上面加装密封盖。为了有利于物料下落和便于清洗,加料漏斗40的内壁也要求抛光处理。使用时,首先调节好输送泵10的电机转速,以保证溶剂52的流量合适,溶剂52的输送过程为由输送泵10输送至流量计20进行计量,然后进入自动吸料管30,在进口直管段31流量保持不变,进入进口锥度段32后流速逐渐加大,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中心解树强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