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车雷达传感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678175 阅读:1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16 00: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倒车雷达传感组件,包括传感器,还包括:作为前端置入汽车护杠预设的通孔的盖帽,包括设有轴向通孔的柱状盖和设置于柱状盖一侧的延伸件;调节件,包括设有轴向通孔的柱状部和自柱状部一端径向外展的用于与所述汽车护杠固定连接的片状部;底座,设有用于装设所述传感器的容置空间;所述调节件以其柱状部套设所述盖帽的柱状盖,所述底座以所述传感器为前端置入所述盖帽的柱状盖,并分别与所述盖帽的延伸件和所述调节件的柱状部相固定。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倒车雷达传感组件可以适应不同厚度的汽车护杠而实现隐藏式安装,且结构简单、连接稳固、易于安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倒车雷达传感组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倒车雷达安装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倒车雷达传感组件。
技术介绍
倒车雷达系统中用到的传感器,通常一线排列设置在汽车后端的护杠上,以便向汽车后方发射超声波信号进行距离侦测。这些传感器的安装结构多种多样,但万变不离其宗。请参阅CN2929296号专利公告,其揭示了一种倒车雷达传感器的固定装置,该专利公告所揭示的倒车雷达代表了行内绝大部分的结构,因此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从上述技术方案的说明书和附图可以看出,倒车雷达传感器套入中空头盖中,其外围采用一减震垫块对传感器进行保护,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减震垫块不至于因汽车震动而受损。实践中发现,上述减震垫块的保护作用极其有限。具体而言,汽车行驶过程中发生稍大幅度震动时,汽车保护杠向传感器柱面方面施力,将带来信号侦测错误、减震效果不佳、安装结构不稳等不足。CN102156277A号专利申请所提出的一种倒车雷达传感器组件解决了前一技术方案所存在的问题。然而,以上此类公知技术依然存在如下不足首先,由于传感器安装结构的思维固化,现有技术中,仍然习惯于将传感器露出汽车护杠,这样便更易因撞击而被破坏,传感器实际上还是无法起到有效防止剧烈震动所产生的破坏作用。其次,最重要的是,不同的汽车护杠具有不同的厚度,以上所揭示的传感器组装结构,以及整个现有技术中也是采取类似组装结构,这些组装结构均是假定汽车护杠为恒定厚度,因此,对于较厚的护杠,除非生产适应相应壁厚的传感器组装结构,否则此类传感器组装结构将无法在较厚护杠上实现安装。再者,倒车雷达传感器的安装,具有一定的角度要求,通过在传感器上标示上、下方向辅助安装者对正传感器的安装方位,并非任意指定,否则将影响其侦测精度。现有技术中采用先在护杠上打孔,然后再在护杠上卡入传感器的方式实现安装,这种刚性的安装方式不易把握传感器的安装角度。以上分析可知,现有技术的传感器的安装结构,具有较大的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改变以上现有的传感器安装方式,而提供一种能灵活调节以便适使其适用于不同壁厚的护杠的倒车雷达传感组件。为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倒车雷达传感组件,包括传感器,还包括作为前端置入汽车护杠预设的通孔的盖帽,包括设有轴向通孔的柱状盖和设置于柱状盖一侧的延伸件;调节件,包括设有轴向通孔的柱状部和自柱状部一端径向外展的用于与所述汽车护杠固定连接的片状部;底座,设有用于装设所述传感器的容置空间;所述调节件以其柱状部套设所述盖帽的柱状盖,所述底座以所述传感器为前端置入所述盖帽的柱状盖,并分别与所述盖帽的延伸件和所述调节件的柱状部相固定。优选的,所述盖帽的柱状盖的外壁设有外螺纹,所述调节件的通孔内壁设有内螺纹,调节件以其内螺纹与盖帽 的外螺纹相配合实现螺纹连接。作为替换手段,所述盖帽的柱状盖的外壁与所述调节件的柱状部的通孔分别设有轴向延伸且沿周向并排的肋条,所述盖帽的柱状盖与所述调节件的柱状部以肋条错开啮合实现滑动连接,所述柱状部上由相邻两个肋条所形成的各肋槽的深度不同。所述调节件的片状部沿其周向设有若干豁口,以便有利于形成多个可以相对细微形变的部位以与汽车护杠实现更紧密连接。所述调节件的片状部在其面向汽车护杠的一侧设有与所述汽车护杠相连接的胶状件,所述胶状件优选为双面胶,以便以最直接最低成本实现调节件与汽车护杠的稳固连接。所述盖帽的延伸件为至少两个且竖立于柱状盖一面两侧,所述延伸件设有卡槽,所述底座上对应所述各卡槽设有若干扣件,底座以其扣件与所述各卡槽对应相卡扣实现其与盖帽的延伸件的固定连接,相对螺锁安装方式更为便利。所述调节件的柱状部的通孔内壁设有沿轴向延伸的至少一个肋槽,所述底座上设有肋条,底座以其肋条置入所述肋槽中实现其与所述调节件的固定连接。较佳的,所述调节件的柱状部的通孔内壁设有多个所述的肋槽,各肋槽环绕柱状部的通孔的周向均匀设置,所述底座上的肋条仅为一个。通过肋槽与肋条相配合的方式,可以阻止调节件相对于底座的周向旋转运动,可以不受调节件的旋转位置的限制,而确保调节件与底座之间的配合连接。所述盖帽中,柱状盖的外壁所形成的柱形空间的轴线与其通孔所形成的柱形空间的轴线相倾斜设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势I、完全改变了倒车雷达传感组件的整体安装结构,整个倒车雷达传感组件可以从汽车护杠背面向前面方向塞入汽车护杠上预设的相应的通孔中,然后借助调节件片状部上的双面胶或其它公知的低成本连接方式将整个传感组件与汽车护杠实现稳固连接,安装人员只需在保护杠背面操作即可,省去安装上的麻烦,也因未采用刚性卡合的方式而使得安装精度可控,从而确保倒车雷达传感器的性能稳定。2、整个盖帽前端设计一柱状盖,而没有在柱状盖的基础上仿照现有技术设计帽沿,是为了盖帽可以穿越汽车护杠的通孔,本专利技术的这种设计,使得盖帽可以被放置在不凸出于汽车护杠前表面的距离处,使整个传感组件能被适度隐藏,而不会因碰撞而轻易导致损毁,形成较好的保护结构。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重点优势,改进结构后的传感组件,由于调节件的柱状部与盖帽的柱状盖之间采用活动连接的方式,可以在轴向上调整彼此的相对位置,尤其在选用螺纹连接方式时,更能确保其调整时的精确度,因此,柱状盖探出汽车护杠预设通孔的尺寸是可调的,汽车护杠的厚度不再成为影响传感组件安装的因素,换言之,本专利技术的传感组件可适用于各种厚度的汽车护杠,其适应性强。4、盖帽的柱状盖的外壁所形成的柱形空间的轴线与其通孔所形成的柱形空间的轴线相倾斜设置,使得盖帽的整体形状与汽车护杠的形状相匹配,另一方面,盖帽的这种设计也可以辅助安装人员调整好传感器的对准角度,使传感组件更便于精准安装。附图说明图I和图2为本专利技术倒车雷达传感组件的典型实施例的两个不同视角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专利技术倒车雷达传感组件的典型实施例组装后的剖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倒车雷达传感组件的典型实施例组装后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倒车雷达传感组件,作为汽车倒车雷达系统的必要组成部件,常被装设在汽车后向的护杠或类似前端部件上预设的通孔中,也可装设在汽车其它方向例如侧向或前向的护杠或类似前端部件上预设的通孔中,以便对这些汽车与该方向上的路障的距离进行初步感测。在汽车的同一侧面的护杠或类似前端部件上通常设有多个通孔,以便对应安装多个本专利技术的倒车雷达传感组件,并在汽车内部设置一中央控制单元,中央控制单元收集各组所述传感组件侦测而得的信号,计算出汽车的该方向的前端与该方向的路障之间的实际距离,依据该实际距离做出更复杂的反应,包括但不限于输出距离数值、发声报警、制动等。因此,本专利技术所称“倒车雷达”,其传感组件不应理解为仅安装于汽车的后向,而应理解为适宜安装于汽车的各个方向。 请参阅图I、图2及图3,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典型实施例中,倒车雷达传感组件包括传感器4、盖帽I、调节件2以及底座3。所述的盖帽1,作为传感组件的前端置入汽车护杠(未图示)预设的通孔中。盖帽I包括柱状盖11和延伸件12。所述柱状盖11顾名思义大致呈柱状,其内部沿轴向设有贯通自体的通孔10,在柱状盖11置入汽车护杠的前端侧面上,设有环状挡片18,以在该处缩小通孔10的口径,而与该前端侧面反向的后侧上,设置所述延伸件12。所述柱状盖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植滔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铁将军防盗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