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遮阳板转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674026 阅读:2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11 19:13
一种遮阳板转轴,包括有转轴本体(1),所述转轴本体(1)包括有头部(11)和主体(12),所述头部(11)和主体(12)呈折形连接,在所述主体(12)上设置有能使转轴本体(1)与卡簧相互配合转动的向内凹陷的平面(2),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平面(2)上轴向设置有条形的凹槽(4)。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平面上轴向设置了条形的凹槽,该凹槽使平面在冲压时不会出现两边圆弧角凸出的现象,所以不需要进行二次修磨,这不仅减少了加工环节,使操作方便易行,而且保证了平面的角度不受影响,使旋转角度更稳定,转轴与卡簧配合时不会发生异响;同时,平面处转轴的管壁厚度不变,有效延长了转轴的使用寿命。(*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ー种汽车遮阳板制作
,尤其指一种汽车遮阳板转轴
技术介绍
遮阳板转轴是遮阳板里面中重要部件之一,它关系到整个遮阳板的功能和操作稳定性。现有技术中,加工遮阳板转轴一般包括以下步骤粗磨、冲压平面、打磨平面、精磨、弯管。这种传统エ艺制作出来的遮阳板转轴,虽然也能较好地转动遮阳板,但是由于先冲压平面会使其转轴弯曲,以及平面ニ边凸出,需要对平面处进行二次修磨,不仅给无心磨床的加エ造成困难,而且不能保证圆弧的R角度,造成旋转角度不稳定,使转轴与卡簧配合时发生异响;同时,由于二次修磨使转轴的管壁厚度变薄,会使转轴在圆弧的R角度的强度减弱,使用寿命变短,所以该遮阳板转轴的结构还需进一歩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ー种使用寿命长、旋转效果好的遮阳板转轴。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遮阳板转轴,包括有转轴本体,所述转轴本体由头部和主体连接而成,所述头部和主体之间呈折弯状,在所述主体上设置有能使转轴本体与卡簧相互配合转动的平面,其特征在干在所述平面上轴向设置有条形的凹槽。作为改进,所述凹槽将平面分隔为前后平面,所述前平面与主体侧面形成圆弧,其半径为R1,所述后平面与主体侧面也形成圆弧,其半径为R2。再改进,所述凹槽设置在平面的中部,且Rl = R2。再改进,所述凹槽设置在平面的偏心位置,且Rl > R2或R2 > R1。再改进,所述平面设置在主体的中部。再改进,所述头部和主体之间呈折弯状的具体结构为所述头部和主体相互垂直,且连接部呈弧形。再改进,所述头部和主体为整体管一次性弯曲而成的整体结构。再改进,所述转轴本体为表面电镀有一层不锈钢层的空心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平面上轴向设置了条形的凹槽,该凹槽使平面在冲压时消除了转轴本体的两边向外凸出现象,即冲压时,转轴本体由原来向外扩涨部分转变为从中部凹槽下沉,所以不需要进行二次修磨,这不仅减少了加工环节,使操作更方便、更容易,而且保证了平面两边圆弧的R角度不受影响,使旋转角度更稳定,转轴与卡簧配合时不会发生异响;同时,平面两边R角度的圆弧管壁厚度不变,使平面两边圆弧R角度的強度不受损失,有效地延长了转轴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I为本遮阳板转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中的I部的放大图;图3为图2中的剖视图;图4为图I中的另ー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的另ー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ー步详细描述。如图I至5所示,本遮阳板转轴,包括有转轴本体1,转轴本体I为表面电镀有ー层不锈钢层的空心管。转轴本体I包括有头部11和主体12,头部11和主体12相互垂直且呈弧形连接,在主体12上设置有能使转轴本体I与卡簧相互配合转动的平面2,平面2设置在主体12的中部,在平面2上轴向设置有条形的凹槽4。凹槽4将平面2分隔为前后平面21、22,前平面21与主体12侧面形成圆弧,其半径为R1,后平面22与主体12侧面形成圆弧,其半径为R2。凹槽4可设置在平面2的中部,且Rl = R2,凹槽4还可设置在平面2的偏心位置,且Rl > R2或R2 > R1。头部11和主体12为整体管一次性弯曲而成的整体结构。在主体12的端部还设置有一段向内凹陷的凹形槽3。以下对本转轴加工方法作进ー步说明本遮阳板转轴的加工方法,包括有以下步骤一、粗磨,将转轴置于无心磨床上粗磨至规格尺寸;ニ、精磨,将粗磨后的转轴继续置于无心磨床上精磨至要求的精度;三、弯管,再将精磨后的转轴放在弯曲的模具中用手工弯曲至规定的角度;四、冲压,将弯曲后的转轴侧面冲压出一段平面2,并且在平面2的中部轴向冲压出一段条形的凹槽4,该冲压在能使平面2与转轴本体I形成圆弧半径为Rl和R2的模具中进行;五、电镀,将转轴表面电镀上一层不锈钢层。本遮阳板转轴还具备以下特点加工过程中,先弯管、再冲压平面和凹槽先弯管,可以用弯管角度来控制平面的角度,这样以大定小能保证平面角度的准确性,从而达到旋转角度的稳定性,使弯管加工操作更方便;后冲压平面和凹槽,不会造成转轴弯曲和平面两边凸出,从而使无心磨床加工更方便,在方形平面处不需用2次加工,功能圆弧角R也不会发生太大变化,保证了圆弧角R尺寸的稳定性。权利要求1.一种遮阳板转轴,包括有转轴本体(I),所述转轴本体(I)由头部(11)和主体(12)连接而成,所述头部(11)和主体(12)之间呈折弯状,在所述主体(12)上设置有能使转轴本体(I)与卡簧相互配合转动的平面(2),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平面(2)上轴向设置有条形的凹槽⑷。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遮阳板转轴,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4)将平面(2)分隔为前后平面(21、22),所述前平面(21)与主体(12)侧面形成圆弧,其半径为R1,所述后平面(22)与主体(12)侧面也形成圆弧,其半径为R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遮阳板转轴,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4)设置在平面(2)的中部,且Rl = R2。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遮阳板转轴,其特征在干所述凹槽(4)设置在平面(2)的偏心位置,且Rl > R2或R2 > R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遮阳板转轴,其特征在于所述平面(2)设置在主体(12)的中部。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遮阳板转轴,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11)和主体(12)之间呈折弯状的具体结构为所述头部(11)和主体(12)相互垂直,且连接部呈弧形。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遮阳板转轴,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11)和主体(12)为整体管一次性弯曲而成的整体结构。8.根据权利要求I至7中任ー权利要求所述的遮阳板转轴,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本体(I)为表面电镀有一层不锈钢层的空心管。专利摘要一种遮阳板转轴,包括有转轴本体(1),所述转轴本体(1)包括有头部(11)和主体(12),所述头部(11)和主体(12)呈折形连接,在所述主体(12)上设置有能使转轴本体(1)与卡簧相互配合转动的向内凹陷的平面(2),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平面(2)上轴向设置有条形的凹槽(4)。本技术的优点在于平面上轴向设置了条形的凹槽,该凹槽使平面在冲压时不会出现两边圆弧角凸出的现象,所以不需要进行二次修磨,这不仅减少了加工环节,使操作方便易行,而且保证了平面的角度不受影响,使旋转角度更稳定,转轴与卡簧配合时不会发生异响;同时,平面处转轴的管壁厚度不变,有效延长了转轴的使用寿命。文档编号B60J3/00GK202360572SQ20112054725公开日2012年8月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8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8日专利技术者毛才龙 申请人:舟山市恒瑞汽配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才龙
申请(专利权)人:舟山市恒瑞汽配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