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太阳能电池pn接面空乏区大小的方法及结构技术

技术编号:7673292 阅读:2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11 15:22
一种增加太阳能电池pn接面空乏区大小的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骤:提供表面已粗糙化且为p型轻掺杂的硅基板;施以第一次毯覆式且较低能量n型离子布植,以形成n型杂质第一掺杂区,因此,第一掺杂区与p型硅基板接面形成第一道pn接面空乏区;以及施以第二次较高能量n型离子布植,以具有多个开口图案的遮罩为离子布值遮罩,以形成多个n型杂质第二掺杂区,第二掺杂区连接自第一掺杂区且如弹头形向下延伸,第二掺杂区与p型硅基板接面形成弹头形的第二道pn接面空乏区,第一道pn接面空乏区与第二道pn接面空乏区相连接,電流增加池的製程扩大pn接面面积。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增加太阳能电池pn接面空乏区大小的方法,可以增加光电流,使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大幅提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太阳能电池,特别是指ー种使pn接面空乏区加大的ー种太阳能电池结构及其制程方法,以提高电流收集的制程方法及结构。
技术介绍
近年来,由 于环保意识的抬头和其它能源逐渐的枯竭,使得世界各国开始重视再生能源的利用。由于太阳光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能源,除了没有能源耗尽的问题之夕卜,也可以避免能源被垄断的问题。请參考图I的步骤1A 1G,为现有的太阳能电池吸光面制程的剖面示意图。P型半导体基板I经过清洗,将晶圆表面的杂质及污染物去除,并以酸液将基板I表面蚀刻成粗糙面后,在含氧气氛导入含η型导电性杂质的气体,例如P0CL3、P2O5, PH3或PF3的退火炉管进行杂质扩散制程,以在P型半导体基板I上形成掺杂层10,产生光电转换效应所需的pn介面。由于在η型区域10表层也会同时形成磷的氧化层Il(P2O5),因此,在后续步骤中,需以蚀刻移除,再依序于P型半导体基板表面,形成抗反射层13及金属电极14。请參照图2Α,虚线B为半导体基板I本身P型杂质浓度曲线,曲线A为经过扩散方式掺杂后,在半导体基板内部η型导电性杂质的浓度分布。由图中可以看出在距表面一定距离处η型杂质和P型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简荣吾
申请(专利权)人:英稳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