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发动机输出轴端盖的轴承密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669441 阅读:4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11 03: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摩托车发动机输出轴端盖的轴承密封结构,包括轴承内圈,在轴承内圈的外侧设有密封盖,在密封盖内设有密封环,其特征在于:该密封环包括第一唇部、第二唇部和第三唇部,其中第一唇部位于密封盖的内侧,且该第一唇部与轴承内圈的挡边之间有间隙,所述第二唇部与轴承内圈轴向接触,且它们之间有过盈量,所述第三唇部位于靠近密封盖外侧的位置,该第三唇部与轴承内圈的外挡边之间也有间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合理、实施容易、制造成本低,密封效果好,且保证了轴承的旋转力矩适当。(*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摩托车发动机输出轴端盖的轴承密封结构
技术介绍
摩托车发动机输出轴端盖的轴承密封结构,采用的多层密封结构,其主要作用是防止轴承在运动状态下所储存在轴承中的润滑脂泄漏,从而保证发动机在起动时有足够的润滑油来进行润滑,达到快速起动的目的。如果密封效果不好,就会造成储存在轴承内的润滑脂流失,从而引起发动机起动时的转轴打滑,加大发动机的起动力矩,形成异响,造成发动机提前失效。目前摩托车发动机输出轴端盖的轴承密封结构采用的是二唇接触式,包括轴承内圈1,在轴承内圈I的外侧设有密封盖2,在密封盖2内设有密封环6,该密封环6包括第二唇部4和第三唇部5,第二唇部4和第三唇部5与轴承内圈I接触,起到阻挡轴承内的润滑油脂外泄的作用,但是这样的密封环一方面密封效果不好,另一方面第三唇部和第二唇部均与轴承内圈接触,工作时摩擦阻力大,不能保证轴承合适的旋转力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密封效果好、且能保证轴承旋转力矩适当的摩托车发动机输出轴端盖的轴承密封结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摩托车发动机输出轴端盖的轴承密封结构,包括轴承内圈,在轴承内圈的外侧设有密封盖,在密封盖内设有密封环,其特征在于该密封环包括第一唇部、第二唇部和第三唇部,其中第二唇部位于第一唇部和第三唇部之间形成三叉结构,并且该第二唇部插入轴承内圈的环槽内;所述第一唇部位于密封盖的内侧,且该第一唇部与轴承内圈的挡边之间有间隙,所述第二唇部与轴承内圈轴向接触,且它们之间有过盈量,所述第三唇部位于靠近密封盖外侧的位置,该第三唇部与轴承内圈的外挡边之间也有间隙。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中第一唇部为增加的唇部,其主要功能是与轴承内圈挡边形成适当的挡油空隙,形成第一层挡油环,阻止油脂的外泄,该第一唇部不与轴承内圈接触,以保证证轴承的旋转力矩适当,并且第一唇部已经能挡住90%的润滑油不外泄。第二唇部与轴承内圈是轴向接触并有一定的过盈量,它的重要作用是不让从第一唇部流出的油脂通过,让油脂在轴承内部形成循环,第三唇部与轴承内圈外挡边留有一定的间隙,第三唇部的主要功能除阻隔油脂外泄,也保证了轴承的旋转力矩适当,保证轴承中的油脂在运转过程中不溢流外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唇部与轴承内圈的过盈量为0. 25-0. 35mm。这样使得第二唇部的密封效果更好。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为了使得密封效果更好,所述密封圈还包括一个连接部,该连接部连接于密封盖上,所述第一唇部与第二唇部之间的夹角为70±1°,所述第二唇部与第三唇部之间的夹角为100±1°,第三唇部与连接部之间的夹角为55±1°,所述连接部与第一唇部之间的夹角为145±1°。在上述技术方 案中,为了使密封效果好,且使得轴承的旋转力矩适当所述第一唇部与轴承内圈的挡边之间的间隙的宽度为0. 1mm。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为了使密封效果好,且使得轴承的旋转力矩适当所述第三唇部与轴承内圈的外挡边之间的间隙的宽度为0. 15mm。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为了使密封效果好,所述第二唇部的唇口的宽度为0. 4mm,所述第一唇部的唇口的宽度为0. 2mm。 有益效果本技术设计合理、实施容易、制造成本低,密封效果好,且保证了轴承的旋转力矩适当。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如图I所示,本技术由轴承内圈I、密封盖2、密封环6等部件组成。在轴承内圈I的外侧设有密封盖2,在密封盖2内设有密封环6,所述密封盖2和轴承内圈I均采用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赘述,该密封环6包括连接部6a、第一唇部3、第二唇部4和第三唇部5,所述第二唇部4的唇口的宽度为0. 4mm,所述第一唇部3的唇口的宽度为0. 2_。其中第二唇部4位于第一唇部3和第三唇部5之间形成三叉结构,并且该第二唇部4插入轴承内圈I的环槽内;所述连接部6a连接于密封盖2上,所述第一唇部3与第二唇部4之间的夹角a为70±1°,所述第二唇部4与第三唇部5之间的夹角b为100±1°,第三唇部5与连接部6a之间的夹角c为55 ± 1°,所述连接部6a与第一唇部3之间的夹角d为145±1°。其中第一唇部3位于密封盖2的内侧,且该第一唇部3与轴承内圈I的挡边Ia之间的间隙的宽度为0. Imm,所述第二唇部4与轴承内圈I轴向接触,且它们之间有过盈量,该过盈量为0. 25-0. 35mm,所述第三唇部5位于靠近密封盖2外侧的位置,该第三唇部5与轴承内圈I的外挡边Ib之间也有间隙,该间隙的宽度为0. 15mm。其中第一唇部3为增加的唇部,其主要功能是与轴承内圈I挡边Ia形成适当的挡油空隙,形成第一层挡油环,阻止油脂的外泄,该第一唇部3不与轴承内圈I接触,以保证证轴承的旋转力矩适当,并且第一唇部3已经能挡住90%的润滑油不外泄。第二唇部4与轴承内圈I是轴向接触并有一定的过盈量,它的重要作用是不让从第一唇部3流出的油脂通过,让油脂在轴承内部形成循环,第三唇部5与轴承内圈I外挡边Ib留有一定的间隙,第三唇部5的主要功能除阻隔油脂外泄,也保证了轴承的旋转力矩适当,保证轴承中的油脂在运转过程中不溢流外泄。权利要求1.一种摩托车发动机输出轴端盖的轴承密封结构,包括轴承内圈(I),在轴承内圈(I)的外侧设有密封盖(2),在密封盖(2)内设有密封环(6),其特征在于该密封环(6)包括第一唇部(3)、第二唇部(4)和第三唇部(5),其中第二唇部(4)位于第一唇部(3)和第三唇部(5)之间形成三叉结构,并且该第二唇部(4)插入轴承内圈(I)的环槽内;所述第一唇部(3)位于密封盖(2)的内侧,且该第一唇部(3)与轴承内圈(I)的挡边(Ia)之间有间隙,所述第二唇部(4)与轴承内圈(I)轴向接触,且它们之间有过盈量,所述第三唇部(5)位于靠近密封盖(2)外侧的位置,该第三唇部(5)与轴承内圈(I)的外挡边(Ib)之间也有间隙。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摩托车发动机输出轴端盖的轴承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唇部(4)与轴承内圈(I)之间的过盈量为O. 25-0. 35mm。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摩托车发动机输出轴端盖的轴承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6)还包括一个连接部(6a),该连接部(6a)连接于密封盖(2)上,所述第一唇部(3)与第二唇部(4)之间的夹角(a)为70±1°,所述第二唇部(4)与第三唇部(5)之间的夹角(b)为100±1°,第三唇部(5)与连接部(6a)之间的夹角(c)为55±1°,所述连接部(6a)与第一唇部(3)之间的夹角(d)为145±1°。4.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摩托车发动机输出轴端盖的轴承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唇部(3)与轴承内圈(I)的挡边(Ia)之间的间隙的宽度为O. 1mm。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摩托车发动机输出轴端盖的轴承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唇部(5)与轴承内圈(I)的外挡边(Ib)之间的间隙的宽度为O. 15mm。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摩托车发动机输出轴端盖的轴承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唇部(4)的唇口的宽度为O. 4mm,所述第一唇部(3)的唇口的宽度为O. 2mm。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摩托车发动机输出轴端盖的轴承密封结构,包括轴承内圈,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明书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长江轴承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