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665214 阅读:1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10 15: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对压力较小的油气进行分离的油气分离装置,包括:筒体、过滤网、堵盖、下阻尼板和连接在下阻尼板上的上阻尼板,过滤网安装在筒体的第一端,堵盖安装在筒体的第二端;下阻尼板和上阻尼板依次安装在筒体内,且上阻尼板与堵盖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过滤网对油气进行第一次分离,利用油气撞击阻尼板进行油气的第二次分离,最后利用油气碰撞筒体上沿进行第三次分离,经过三次分离油气的分离效果得到很大的提高。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筒单,易于拆装,只需将堵盖旋出筒体,将上下阻尼板从筒体拿出即可,清洗方便。(*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油气分离装置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对压力较小的油气进行分离的油气分离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应用较多的油气分离装置主要是采用碰撞与旋风分离相结合来进行油气分离,油气混合物从分离器的一端沿切向进入,流经预设的旋风通道,利用旋转所形成的离心力及油滴的重力实现分离。然而这种碰撞与旋风分离相结合的油气分离装置,结构比较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油气分离装置,以解决现有的采用碰撞与旋风分离相结合的油气分离装置结构较复杂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油气分离装置,包括筒体、过滤网和堵盖,过滤网安装在筒体的第一端,堵盖安装在筒体的第二端;油气分离装置还包括下阻尼板和连接在下阻尼板上的上阻尼板,下阻尼板和上阻尼板依次安装在筒体内,且上阻尼板与堵盖连接。进一步地,油气分离装置还包括孔口连接板和滤网底,孔口连接板安装在筒体的第一端,滤网底连接在孔口连接板的内壁面,过滤网安装在滤网底。进一步地,下阻尼板包括圆板和固定在圆板中心的立柱,上阻尼板套装在立柱上。进一步地,圆板上有多个小通孔。进一步地,上阻尼板上套设有一个弹簧,且弹簧的两端分别抵顶在上阻尼板的上表面和堵盖。进一步地,堵盖包括固定在筒体的第二端的旋入部分和与旋入部分连接在一起的端盖,旋入部分包括六个可供油气排出的斜槽。进一步地,旋入部分的直径小于端盖的沿着旋入部分的直径方向的尺寸。进一步地,旋入部分的顶面在筒体的第二端的端面的下方,且和筒体的第二端的内壁面形成一个容纳油滴的凹陷腔。进一步地,旋入部分的外表面设有螺纹,筒体的第二端的内壁面上的设有与旋入部分的外表面上的螺纹相配合的螺纹孔,通过螺纹连接以将旋入部分固定在筒体内。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过滤网对油气进行第一次分离,利用油气撞击阻尼板进行油气的第二次分离,最后利用油气碰撞筒体上沿进行第三次分离,经过三次分离油气的分离效果得到很大的提高。且本技术结构筒单,易于拆装,只需将堵盖旋出筒体,将上下阻尼板从筒体拿出即可,清洗方便。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技术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I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油气分离装置的剖视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图I所示的油气分离装置的下阻尼板的俯视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图I所示的油气分离装置的堵盖的剖视示意图;以及图4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图3所示的A-A向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参见图1,本技术的油气分离装置包括筒体I、多层过滤网2、堵盖3、下阻尼板4和上阻尼板5。过滤网2安装在筒体I的第一端,堵盖3安装在筒体I的第二端。下阻尼板4安装在筒体I内。上阻尼板5连接在下阻尼板4上,且上阻尼板5与堵盖3连接。筒体I的第一端端口向内设置一个圆形凸台11,圆形凸台11的下端面连接有一个孔口连接板7。孔口连接板7呈伞状,顶端开口,且孔口连接板7的开口端与筒体I相通。滤网底8与孔口连接板7的内壁面密封连接,滤网底8上开有很多的小通孔,以让油气通过。数层过滤网2放置在滤网底8上,每一层过滤网2均采用不锈钢钢丝网。当油气从滤网底8的小孔进入到油气分离装置内的过程中,通过过滤网2进行过滤,由于过滤网2有很强的吸附作用,能够将油气中的一部分油滴吸附下来,而其余的油气由于压力的作用进入到油气分离装置的内部,这样就实现了油气的第一次分离。在过滤网2进行吸附的过程中,过滤网2吸附越多的油滴,过滤网2的吸附作用越强,能够进一步增大油气分离的效率。请结合参见图2,下阻尼板4固定在筒体I上的圆形凸台11的上端面上。优选地,下阻尼板4包括圆板41和固定在圆板41的中心的立柱42。圆板41的直径大小与筒体I的内径大小相适应,圆板41上开有多个通孔,以让油气通过;立柱42的侧表面上设置有一台阶,以便于让上阻尼板5套装在立柱42上时通过台阶定位。优选地,上阻尼板5呈伞状,这样能够增大油气与上阻尼板5的接触面积。上阻尼板5的边缘与筒体I的内壁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以让油气通过。经过第一次分离的油气一部分撞击下阻尼板4后,直接滴回在过滤网2上;另一部分油气通过下阻尼板4的圆板41上的小孔进入到筒体I的内部。进入筒体I内部的一部分油气撞击上阻尼板5的下表面和筒体I的内壁后,大部分的油滴由于重力和撞击的反作用力滴落在圆板41上,再通过圆板41上的小孔回流到过滤网2上。此时,大部分的气体和少部分的油滴通过上阻尼板5和筒体I内壁面之间的缝隙进入到筒体I的位于上阻尼板5的上表面上方的空间,以实现油气的第二次分离。优选地,上阻尼板5上还套设有一个弹簧6,且弹簧6的两端分别顶在上阻尼板5的上表面和堵盖3。这样,当油气撞击上阻尼板5时,且油气的撞击力大于上阻尼板5的重力和上阻尼板5与立柱42之间的摩擦力之和时,上阻尼板5会往上移动,从而压缩弹簧6 ;由于弹簧6的弹性回复力,当上阻尼板5上升到一定的距离,油气的撞击力会小于上阻尼板5的重力、弹簧6的弹力以及上阻尼板5与立柱42之间的摩擦力之和时,上阻尼板5在弹簧6的弹性回复力的作用下会往下移,恢复到平衡的位置。请参见图3和图4,堵盖3包括固定在筒体I的第二端的旋入部分31和与旋入部分31连接在一起的端盖32,旋入部分31的直径小于端盖32的沿着旋入部分31的直径方向的尺寸。优选地,旋入部分31包括六个可供油气排出的斜槽311,斜槽311的中心部分的高度偏低。优选地,旋入部分31的外表面设有螺纹,筒体I的第二端的内壁面上的设有与旋入部分31的外表面上的螺纹相配合的螺纹孔,通过螺纹连接以将旋入部分31固定在筒体I内。优选地,旋入部分31的顶面在筒体I的第二端的端面的下方,且和筒体I的第二端的内壁面形成一个容纳油滴的凹陷腔。 经过在筒体I内的两次分离的油气,气体的含量要比油滴的含量多很多。此时的油气会通过旋入部分31的斜槽311排出,而筒体I的第二端的端面要高于旋入部分31的顶面,且旋入部分31的直径小于端盖32的沿着旋入部分31的直径方向的尺寸,从斜槽311排出的油气最后会与筒体I的第二端的高出旋入部分31顶面的内壁面和端盖32的下表面发生接触。由于油气的压力不是很大,经过两次分离和碰撞后,油气的压力更加小,此时的油滴一接触筒体I的内壁面就会依次顺着筒体I的内壁面、堵盖3的斜槽311回流到装置内部;接触端盖32的下表面的油滴则会直接滴落到旋入部分31的顶面,由于筒体I的第二端端面高于旋入部分31的顶面,所以油滴不会沿着筒体I的外壁面下流,而是依次顺着筒体I的内壁面、堵盖3的斜槽311回流到装置内部;而气体就从斜槽311散发出去,以实现油气的第三次分离。油气经过三次分离后,分离效果能够得到很大的提高。且本技术已经安装在某种高速联轴器的防护罩上使用,证明能够有效地对油气进行分离。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谦成周建罗
申请(专利权)人:株洲南方燃气轮机成套制造安装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