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式芯棒插拔装置及插拔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638853 阅读:2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04 13:49
提供一种用于金属管件冷态有芯弯曲加工时的软式芯棒插拔装置及插拔方法,保证将软式芯棒从弯管中拔出时不会拉伤管件内壁,并使得金属管件冷态有芯弯曲加工与软式芯棒插入与拔出连续进行,作业效率高;装置包括底板、液压油缸,油缸滑塞杆外端与一横向放置的连接轴中部固定连接,连接轴中部前侧设有板状牵引块,牵引块与所述芯棒的外露端板连接件相连接,其前端所述芯棒的外露端部相抵;连接轴两端设有滚动轴承,在底板上对称设置有一对导板,每侧导板上设有槽宽与滚动轴承外径相配的导槽,导槽按金属管件弯曲后的轴心曲线相同或相似形状及方向等宽设置,连接轴经滚动轴承搁置在导槽上,油缸缸体外端部经油缸转轴搁置在支架上,可绕转轴转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金属管件冷态弯曲成型
,具体涉及用于金属管件冷态有芯弯曲加工时的一种软式芯棒插拔装置及金属管件冷态有芯弯曲加工时的芯棒插拔方法。
技术介绍
现代工业广泛存在金属管件冷态有芯弯曲加工需求,芯棒的种类繁多,可分为硬式芯棒与软式芯棒,弯曲时在金属管件内插入软式芯棒可有效地保证弯管质量,软式芯棒可由软性条状物将具有光滑边缘的片状金属块串接而成;一般先在金属管件内插入软式芯棒,后将金属管件置于弯曲模具进行弯曲,再用液压油缸将软式芯棒弯管中拔出。但由于油缸滑塞杆只作直线动作,用液压油缸将软式芯棒从弯管中拔出时,往往会出现管件内壁拉伤,甚至管件外壁发生凹陷变形,尤其是对于一些椭圆管、方形管等异型管情况更为严重。 另外,现有技术由手工或用辅助工具完成将软式芯棒插入金属管件内的动作,再用液压油缸将软式芯棒弯管中拔出,动作连续性差,作业效率低下。本专利技术正是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技术现状,提供一种用于金属管件冷态有芯弯曲加工时的软式芯棒插拔装置及金属管件冷态有芯弯曲加工时的芯棒插拔方法,保证将软式芯棒从弯管中拔出时不会拉伤管件内壁,并使得金属管件冷态有芯弯曲加工与软式芯棒插入与拔出连续进行,作业效率高。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软式芯棒插拔装置,用于金属管件冷态弯曲成型前将软式芯棒插入金属管件与弯曲成型后将软式芯棒从金属管件的弯曲端口拔出,所述装置包括由软性条状物将具有光滑边缘的片状金属块串接而成的软式芯棒,所述软式芯棒的外端部为插入后外露于金属管口的端板,并设有一连接件;所述装置包括底板,作为拔出动力源的纵向搁置在底板上的液压油缸,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油缸的油缸滑塞杆外端与一横向放置的连接轴中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轴中部前侧设有板状牵引块,所述牵引块与所述芯棒的外露端板连接件相连接,并且其前端所述芯棒的外露端部相抵;所述连接轴两端设有滚动轴承,在所述油缸滑塞杆纵向两侧所在底板上对称设置有一对导板,所述每侧导板上设有槽宽与所述滚动轴承外径相配的导槽,所述导槽按所述金属管件弯曲后的轴心曲线相同或相似形状及方向等宽设置,且所述导槽的长度大于金属管件弯曲后的轴心曲线长度,所述连接轴经设置在其两端的滚动轴承搁置在所述导板的导槽上,所述液压油缸缸体外端部经油缸转轴搁置在位于机架上机架外侧的油缸支架上,所述油缸转轴横向固定设置在所述油缸支架上,使得所述液压油缸及其滑塞杆可以绕油缸转轴转动。所述芯棒由高强度绳状物分成上下二条将构成芯棒的片状金属块串接而成,所述绳状物在芯棒端板外形成“U”形圈,作为所述芯棒外露端板连接件,所述板状牵引块上设有连接孔,连接件“U”形圈穿过该连接孔。所述导板直接固定设置在所述底板上。紧贴在所述导板的外侧设置一对用于固定所述导板的导板固定板,所述导板固定板固定在所述底板上,所述导板下方近其两侧位置设有安装孔,所述导板固定板的相应位置设有用于调节所述导板位置的槽或转轴安装孔,所述导板离开底板一定间距用螺栓连接安装在导板固定板上。所述导板固定板的两个相应位置设有用于调节所述导板位置的直槽,所述导板与导板固定板之间用螺栓连接。所述导板固定板的两个相应位置的其中之ー设置转轴安装孔,用ー转轴代替螺栓作为导板与导板固定板之间的连接件;所述导板固定板的两个相应位置的其中之ニ设置用于调节所述导板位置的圆弧槽。所述圆弧槽以转轴安装孔中心为圆心,以圆弧槽与转轴安装孔二者中心间距为半径。金属管件冷态有芯弯曲加工时的芯棒插拔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如权利要求I 至7任一项所述的软式芯棒插拔装置,将所述芯棒插拔装置安装在弯曲模具旁,将需弯曲的金属管件放入弯曲模具,起动液压油缸使油缸滑塞杆伸长,推动所述连接轴、牵引块沿导槽向前,进而由其前端与芯棒的外露端板相抵的牵引块推动所述软式芯棒插入金属管件中;待弯曲ネ吴具完成管件弯曲成型后,起动液压油缸使油缸滑塞杆缩回,带动所述连接轴、 牵引块沿导槽向后,进而由芯棒外露端板连接件带动所述软式芯棒沿导槽向后,将所述芯棒从金属弯管内拔出。设置油缸滑塞杆动程,使得所述芯棒被拔出后,其具有光滑边缘的内端仍搁置在弯曲模具下模端ロ。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用于金属管件冷态有芯弯曲加工时的软式芯棒插拔装置及芯棒插拔方法,保证将软式芯棒从弯管中拔出时不会拉伤管件内壁,弯管质量高,芯棒使用寿命长;并使得金属管件冷态有芯弯曲加工与软式芯棒插入与拔出连续进行,作业效率高,尤其适用于圆管、椭圆管的冷态有芯弯曲加工,也可用于方形管件的冷态有芯弯曲加工。另外, 由于本专利技术所提供软式芯棒插拔装置的导板位置可适当调整,对于金属管件的规格适应性也较强。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所适用金属管件示意图;图2为弯曲后金属管件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图2软式芯棒示意图;图4为软式芯棒插入金属管件状态示意图;图5为插入软式芯棒的金属管件弯曲后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软式芯棒插拔装置主视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软式芯棒插拔装置俯视图;图8为金属管件置于弯曲模具上由本专利技术软式芯棒插拔装置插入软式芯棒弯曲前状态示意图。图9为由本专利技术软式芯棒插拔装置拔出软式芯棒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用于将如图I所示的金属管件I弯曲成如图2所示,金属管件I可以是圆管、椭圆管,也可以是方形管,为了保证弯曲成型质量,弯曲前在金属管件I内插入软式芯棒2,软式芯棒2由软性条状物将具有光滑边缘的片状金属块串接而成,可任意沿其软性条状物变形,其外端部为插入后外露于金属管口的端板3,并设有一连接件4。如图3所示是一种比较适合本专利技术装置的软式芯棒2,该软式芯棒2由高强度绳状物分成上下二条将构成芯棒的片状金属块串接而成,绳状物在芯棒端板外形成“U”形圈,作为所述芯棒外露端板连接件4,高强度绳状物可选用钢丝绳,也可选用尼龙绳或其它高强度绳索。当将软式芯棒 2插入金属管件I内时,端板3及连接件4外露于金属管口,如图4所示;金属管件I弯曲时,软式芯棒2跟随其变形,如图5所示。如图6至图9所示的软式芯棒插拔装置,用于金属管件I冷态弯曲成型前将软式芯棒2插入金属管件I与弯曲成型后将软式芯棒2从金属管件I的弯曲端口拔出,该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软式芯棒2、底板5、作为拔出动力源的纵向搁置在底板5上的液压油缸6, 液压油缸6的油缸滑塞杆7外端与一横向放置的连接轴8中部固定连接,连接轴8中部前侧设有板状牵引块9,牵引块9与芯棒2的外露端板3连接件4相连接,连接可采用板状牵引块9上设置连接孔15,连接件4 “U”形圈穿过该连接孔15 ;并且其前端与芯棒2的外露端板3相抵;连接轴端板8两端设有滚动轴承10,在油缸滑塞杆7纵向两侧所在底板5上对称设置有一对导板11,每侧导板11上设有槽宽与所述滚动轴承10外径相配的导槽12, 导槽12按金属管件I弯曲后的轴心曲线相同或相似形状及方向等宽设置,且导槽12的长度大于金属管件I弯曲后的轴心曲线长度,连接轴8经设置在其两端的滚动轴承10搁置在导板的导槽上,液压油缸6缸体外端部经油缸转轴13搁置在位于底板5外侧的油缸支架14 上,油缸转轴13横向固定设置在油缸支架14上,使得液压油缸6及其滑塞杆7可以绕油缸转轴13转动。关于导板11的设置,可形成多个设置方案。方案I :导板11直接固定设置在底板5上。该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剑英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敏实汽车零部件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