剥绒机自动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7633392 阅读:1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03 21: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剥绒机自动控制系统,包括单片机,其信号输入端分别与锯轴电机电流检测电路、拨籽辊电机电流检测电路的输出端相连,其信号输出端分别与锯轴电机控制电路、拨籽辊电机控制电路、喂籽电机控制电路的输入端相连,其信号输入输出端与通讯电路相连。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先进的单片机技术,单片机分别通过锯轴电机电流检测电路、拨籽辊电机电流检测电路对锯轴电机电流、拨籽辊电机电流进行实时检测,通过拨籽辊电流给定值,自动调节喂籽量,操作方便;此外,本系统对运行中的主要参数有监控功能,对剥绒机有智能保护功能,还可连接485串口用组态软件实现多机通讯,达到集中监控和管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棉花加工领域,尤其是一种剥绒机自动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在棉花加工行业,剥绒机控制及保护系统普遍采用传统的继电器控制,然而,由于这种控制方式的自动化程度较低,没有监控、自动联锁、智能保护等功能,在实际操 作中不仅増大了劳动强度,而且不易及时发现问题,造成故障,严重影响生产。其主要缺陷有以下几点第一,喂籽量靠操作エ用手触摸工作箱内的棉籽卷,估计棉籽卷的密度,凭经验调节喂籽量,经常出现喂籽量偏多而堵塞、烧坏电机的现象,或是喂籽量偏少,导致设备无法满负荷运行,生产效率低、能耗大;第二,由于自动化程度太低,不仅需要使用很多的操作エ,而且操作エ的劳动强度较大;第三,由于操作エ需要经常用手触摸工作箱内的棉籽卷,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时常发生エ伤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操作、具有智能监控和保护功能的剥绒机自动控制系统。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剥绒机自动控制系统,包括单片机,其信号输入端分别与锯轴电机电流检测电路、拨籽辊电机电流检测电路的输出端相连,其信号输出端分别与锯轴电机控制电路、拨籽辊电机控制电路、喂籽电机控制电路的输入端相连,其信号输入输出端与通讯电路相连。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专利技术采用先进的单片机技术,单片机分别通过锯轴电机电流检测电路、拨籽辊电机电流检测电路对锯轴电机电流、拨籽辊电机电流进行实时检測,通过拨籽辊电流给定值,自动调节喂籽量,操作方便;此外,本系统对运行中的主要參数有监控功能,对剥绒机有智能保护功能,还可连接485串ロ用组态软件实现多机通讯,达到集中监控和管理。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的电路框 图2、3、4为图I中单片机、锯轴电机电流检测电路、拨籽辊电机电流检测电路的电路原通 图5为图I中合箱检测电路、开箱检测电路、维修开箱检测电路的电路原理 图6、7、8、9、10、11、12为图I中锯轴电机控制电路、拨籽辊电机控制电路、开合箱电机控制电路、喂籽电机控制电路、显示电路、按键电路、485通讯电路的电路原理 图13为本专利技术的主控电路的电路原理 图14为本专利技术的工作流程图。具体实施例方式—种剥绒机自动控制系统,包括单片机1,其信号输入端分别与锯轴电机电流检测电路2、拨籽辊电机电流检测电路3的输出端相连,其信号输出端分别与锯轴电机控制电路7、拨籽棍电机控制电路8、喂籽电机控制电路10的输入端相连,其信号输入输出端与通讯电路相连。所述单片机I的信号输入端分别与按键电路12、合箱检测电路4、开箱检测电路5、维修开箱检测电路6的输出端相连,单片机I的信号输出端分别与开合箱电机控制电路9、显示电路11的输入端相连,如图I所示。如图2所示,所述的单片机I采用芯片IC3,晶振Xl的两端分别接芯片IC3的第18、19引脚,电容C8、C9串联后与晶振Xl并联,芯片IC3的第9引脚分别与电容C10、电阻R23的一端相连,电阻R23的另一端接地;如图12所示,所述的通讯电路为485通讯电路13,485通讯电路13采用芯片IC6,其第I引脚接芯片IC3的第10引脚,其第2、3引脚相连后接芯片IC3的第12引脚,其第4引脚接芯片IC3的第11引脚。如图3所示,所述的锯轴电机电流检测电路2包括套设在锯轴电机Ml上的电流互感器TA1,电流互感器TAl的二次线圈并联在可调电阻Wl的两端,运放ICl的第2、3引脚分别通过电阻R1、R2与可调电阻Wl相连,运放ICl的第I引脚与ニ极管D2的阴极相连,ニ极管Dl跨接在运放ICl的第1、2引脚之间,运放ICl的第5引脚通过电阻R6与可调电阻Wl的一端相连,运放ICl的第6引脚通过电阻R5接ニ极管D2的阳极,运放ICl的第7引脚通过电阻R8接芯片IC3的第I引脚;如图4所示,所述的拨籽辊电机电流检测电路3包括套设在拨籽辊电机M2上的电流互感器TA2,电流互感器TA2的二次线圈并联在可调电阻W2的两端,运放IC2的第2、3引脚分别通过电阻R9、R10与可调电阻W2相连,运放IC2的第I引脚与ニ极管D4的阴极相连,ニ极管D3跨接在运放IC2的第1、2引脚之间,运放IC2的第5引脚通过电阻R14与可调电阻W2的一端相连,运放IC2的第6引脚通过电阻R13接ニ极管D4的阳极,运放IC2的第7引脚通过电阻R16接芯片IC3的第2引脚。如图6、13所示,所述的锯轴电机控制电路7包括光耦V4,其输入端通过电阻R29接芯片IC3的第32引脚,其输出端分别与ニ极管D5的阴极、电阻R30的一端相连,电阻R30的另一端与三极管Ul的基极相连,三极管Ul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Ul的集电极与ニ极管D5的阳极相连,发光二极管LED4与电阻R31串联后与ニ极管D5并联,继电器JKl的线圈的一端与电阻R31的一端相连,继电器JKl的线圈的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LED4的阴极相连,继电器JKl的触点ΚΙ、K2接锯轴电机交流接触器KBl ;如图7、13所示,所述的拨籽辊电机控制电路8包括光耦V5,其输入端通过电阻R32接芯片IC3的第33引脚,其输出端分别与ニ极管D6的阴极、电阻R33的一端相连,电阻R33的另一端与三极管U2的基极相连,三极管U2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U2的集电极与ニ极管D6的阳极相连,发光二极管LED5与电阻R34串联后与ニ极管D6并联,继电器JK2的线圈的一端与电阻R34的一端相连,继电器JK2的线圈的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LED5的阴极相连,继电器JK2的触点K3、K4接拨籽辊电机交流接触器ΚΒ2。如图9所示,所述的喂籽电机控制电路10、13包括光耦V8,其输入端通过电阻R41接芯片IC3的第36引脚,其输出端分别与ニ极管D9的阴极、电阻R42的一端相连,电阻R42的另一端与三极管U5的基极相连,三极管U5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U5的集电极与ニ极管 D9的阳极相连,发光二极管LED8与电阻R43串联后与ニ极管D9并联,继电器JK5的线圈的一端与电阻R43的一端相连,继电器JK5的线圈的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LED8的阴极相连,继电器JK5的触点K9、K10分别接变频调速模块的启动端子、频率控制端子VIN,反相器IC4的输入端接芯片IC3的第4引脚,反相器IC4的输出端依次通过电阻R24、R25与运放IC5的第3引脚相连,运放IC5的第2引脚与其第I引脚相连,运放IC5的第I引脚通过电阻R27与运放IC5的第5引脚相连,运放IC5的第6引脚通过可调电阻R28与运放IC5的第7引脚相连。如图5所示,所述的合箱 检测电路4包括行程开关SX1,其一端接+12V直流电,另一端通过电阻R17与稳压管DWl的阴极相连,稳压管DWl的阳极与发光二极管LEDl的阳极相连,发光二极管LEDl的阴极与光I禹Vl的输入端相连,光I禹Vl的输出端与芯片IC3的第6引脚相连;所述的开箱检测电路5包括行程开关SX2,其一端接+12V直流电,另一端通过电阻R19与稳压管DW2的阴极相连,稳压管DW2的阳极与发光二极管LED2的阳极相连,发光二极管LED2的阴极与光耦V2的输入端相连,光耦V2的输出端与芯片IC3的第7引脚相连;所述的维修开箱检测电路6包括行程开关S3,其一端接+12V直流电,另一端通过电阻R21与稳压管DW3的阴极相连,稳压管DW3的阳极与发光二极管LED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左振左敬东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省振宇机械自动化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