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形红茶通氧发酵加工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616695 阅读:2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28 15: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条形红茶通氧发酵加工方法及装置,将选好的茶青摊放于贮青槽上进行萎凋,萎凋完成后获得萎凋叶;将萎凋叶满装于揉捻机的揉桶中进行揉捻,揉捻至萎凋叶的胞破碎率达90%以上,获得揉捻叶;将揉捻叶均匀地铺撒在通氧发酵装置中,向通氧发酵装置中通入水蒸汽及氧气,使揉捻叶在通氧环境中发酵,获得发酵叶;将发酵叶进行干燥,即获得成品。本发明专利技术先将经过了萎凋的茶青进行充分揉捻,在保证原料的完整性的同时,使其细胞的破碎率达90%以上,保证了后续发酵的速度和效果,再将该揉捻叶放入通氧发酵装置中进行通氧发酵,这样的方式在保证产品品质的同时,极大地缩短了加工时间,获得的产品外形紧细,汤色红艳明亮,滋味鲜醇厚重,甜香浓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茶叶加工的方法及装置,尤其是一种条形红茶通氧发酵加工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我国条形红茶的加工エ艺是茶青一萎凋一揉捻一发酵一干燥。其中发酵的实质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步エ艺,从揉捻开始,即叶细胞开始破碎时,红茶加工的发酵エ艺就开始了,发酵直接决定红茶的滋味、汤色、香气等品质;干燥对红茶后期香气的发展至关重要。红茶传统发酵必须要修建发酵室,发酵室要求通风好,通过在发酵室内烧开水、开浴霸等传统方式调节发酵温度;通过在发酵室周围洒水调节湿度;通过间歇性的翻拌茶堆, 对茶堆进行通气和散热,发酵时间较长,劳动强度大,控制难度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条形红茶通氧发酵加工方法及装置,它能大幅度缩短发酵时间,而且不需要修建发酵室,能自主控制温度、湿度和通气,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条形红茶通氧发酵加工方法,将选好的茶青摊放于贮青槽上进行萎凋,萎凋完成后获得萎凋叶;将萎凋叶满装于揉捻机的揉桶中进行揉捻,揉捻至萎凋叶的胞破碎率达90%以上,获得揉捻叶;将揉捻叶均匀地铺撒在通氧发酵装置中,铺撒厚度为12 15cm,向通氧发酵装置中通入水蒸汽及23 28°C的氧气,使揉捻叶在通氧环境中发酵90 150min,获得发酵叶;将发酵叶进行干燥,使其含水量降至6 7%,即获得成品。所述的萎凋是指,将茶青摊放于贮青槽后,摊叶厚度3 5cm,在辅助通风的条件下,萎凋18 24h,获得含水量为60 64%的萎凋叶。萎凋程度直接决定揉捻过程对叶细胞的破碎和茶叶外形的完整性,按照上述的エ艺參数进行萎凋,可提高生产的品质。揉捻的转速为35 40r/min,揉捻时间为90 120min,中途轻压30 45min。揉捻的转速需要根据茶青的嫩度来决定,其目的是要保证茶叶外形的完整性,再以充分的揉捻时间来获得较高的细胞破碎率。所述的干燥是先在120 150°C下毛火干燥10 15min,使发酵叶的含水量降至 15 20%,自然摊凉后再进行足火处理,足火温度为70 80°C,干燥时间为45 60min,获得含水量为6 7%的成品。条形红茶通氧发酵装置,包括发酵室,在发酵室的顶部设有顶盖,在发酵室的底部设有水浴氧气恒温及湿度补偿室,在水浴氧气恒温及湿度补偿室中设有螺旋输气管及电热管,螺旋输气管通过氧气输气管与氧气罐连接;在水浴氧气恒温及湿度补偿室的底部设有排水ロ。在氧气输气管上设有氧气阀及氧气流量计。顶盖为圆台形,在顶盖的底部设有润湿毛巾。发酵时,润湿毛巾保持湿度;顶端中空的结构使整个顶盖形成了烟囱效益,给氧气以上升的动力。由于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先将经过了萎凋的茶青进行充分揉捻,在保证原料的完整性的同时,使其细胞的破碎率达90%以上,保证了后续发酵的速度和效果,再将该揉捻叶放入通氧发酵装置中进行通氧发酵,这样的方式在保证产品品质的同时,极大地缩短了加工时间,获得的产品外形紧细,汤色红艳明亮,滋味鲜醇厚重,甜香浓郁;整个发酵过程不需要人工翻拌透气,通氧发酵装置能自主控制温度、湿度和通氧, 不仅节省劳动力,也保证产品品质统一,而且不需要修建发酵室。本专利技术方法简单,容易实施,所采用的装置结构简单,应用效果好。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I :条形红茶通氧发酵装置的结构如图I所示,包括发酵室9,在发酵室9的顶部设有顶盖10,顶盖10为顶部中空的圆台形结构,在顶盖10的底部设有润湿毛巾;在发酵室9的底部设有水浴氧气恒温及湿度补偿室8,在水浴氧气恒温及湿度补偿室8 中设有螺旋输气管5及电热管6,螺旋输气管5通过氧气输气管3与氧气罐I连接;在水浴氧气恒温及湿度补偿室8的底部设有排水ロ 7 ;在氧气输气管3上设有氧气阀2及氧气流量计4。条形红茶通氧发酵加工方法,茶青选用黔湄601茶树品种,独芽占95%、一芽一叶初展占5% ;将选好的茶青摊放于忙青槽上,摊叶厚度4cm,在辅助通风的条件下,萎凋18h, 获得含水量为60%的萎凋叶;将萎凋叶满装于揉捻机的揉桶中,揉捻的转速为35r/min,揉捻时间为90min,中途轻压30min,揉捻获得细胞破碎率达90%以上的揉捻叶;再将解块后的揉捻叶均匀地铺撒在通氧发酵装置的发酵室9中,铺撒厚度为12cm,盖上湿润的顶盖10,使氧气罐I向水浴氧气恒温及湿度补偿室8中通入氧气,氧气在螺旋输气管5中经过水浴环境被加热至26°C,由于氧气的比重比空气大,因此随着氧气的增加,氧气将进入发酵室9, 并带入水蒸气,保持发酵叶湿度;向发酵室9中输入氧气的量远大于发酵叶发酵所需氧气, 这样就能迅速促进发酵叶内茶多酚物质向茶黄素、茶红素转化,大幅度缩短发酵时间,揉捻叶在通氧环境中发酵120min后,即获得发酵叶;将发酵叶在120°C下毛火干燥15min,使发酵叶的含水量降至15%,自然摊凉后再进行足火处理,足火温度为70°C,干燥时间为60min, 获得含水量为6%的成品。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2 :条形红茶通氧发酵加工方法,茶青选用福鼎大白茶茶树品种, 一芽一叶初展占10%、一芽一叶占90% ;将选好的茶青摊放于贮青槽上,摊叶厚度5cm,在辅助通风的条件下,萎凋24h,获得含水量为64%的萎凋叶;将萎凋叶满装于揉捻机的揉桶中, 揉捻的转速为40r/min,揉捻时间为120min,中途轻压45min,揉捻获得细胞破碎率达90% 以上的揉捻叶;再将解块后的揉捻叶均匀地铺撒在通氧发酵装置的发酵室9中,铺撒厚度为15cm,盖上湿润的顶盖10,使氧气罐I向水浴氧气恒温及湿度补偿室8中通入氧气,氧气在螺旋输气管5中经过水浴环境被加热至23°C,由于氧气的比重比空气大,因此随着氧气的増加,氧气将进入发酵室9,并带入水蒸气,保持发酵叶湿度;向发酵室9中输入氧气的量4远大于发酵叶发酵所需氧气,这样就能迅速促进发酵叶内茶多酚物质向茶黄素、茶红素转化,大幅度缩短发酵时间,揉捻叶在通氧环境中发酵150min后,即获得发酵叶;将发酵叶在 150°C下毛火干燥lOmin,使发酵叶的含水量降至20%,自然摊凉后再进行足火处理,足火温度为80°C,干燥时间为45min,获得含水量为7%的成品。权利要求1.一种条形红茶通氧发酵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选好的茶青摊放于贮青槽上进行萎凋,萎凋完成后获得萎凋叶;将萎凋叶满装于揉捻机的揉桶中进行揉捻,揉捻至萎凋叶的胞破碎率达90%以上,获得揉捻叶;将揉捻叶均匀地铺撒在通氧发酵装置中,铺撒厚度为 12 15cm,向通氧发酵装置中通入水蒸汽及23 28°C的氧气,使揉捻叶在通氧环境中发酵 90 150min,获得发酵叶;将发酵叶进行干燥,使其含水量降至6 7%,即获得成品。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条形红茶通氧发酵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萎凋是指, 将茶青摊放于贮青槽后,摊叶厚度3 5cm,在辅助通风的条件下,萎凋18 24h,获得含水量为60 64%的萎凋叶。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条形红茶通氧发酵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揉捻的转速为 35 40r/min,揉捻时间为90 120min,中途轻压30 45min。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条形红茶通氧发酵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干燥是先在120 150°C下毛火干燥10 15min,使发酵叶的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科郑文佳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省茶叶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