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钻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615740 阅读:2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27 12: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钻套,其改进在于:钻套上插接钻头的插接端的端面上设置有两个凸起,凸起的轮廓由一个斜面和一个竖直面组成,第一凸起的斜面根部与第二凸起的竖直面根部相连,第一凸起的竖直面根部与第二凸起的斜面根部相连,且两个连接处沿周向对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是:两个凸起的相交处形成“斜V”形的槽,该槽对钻头钻出的钻屑具有断屑作用,可以使钻屑从钻头的排屑槽及时排出,避免钻深孔时钻头因钻屑的缠绕挤压而折断。(*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钻深孔工具,尤其涉及一种钻套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为了减少更换、延长钻头使用寿命,一般采用将钻套与传动装置连接而钻头连接在钻套上的连接方式,因此,钻套的内径须大于钻头的外径,由此带来的问题是钻孔时,钻屑容易缠绕在钻头上,当钻浅孔时,其负面效果还不是很明显,在钻深孔时, 由于钻屑缠绕在钻头上,钻屑如不能及时排除,当钻头上的钻屑缠绕到一定量后就会挤压钻头的杆部,导致钻头折断。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钻套,其改进在于钻套上插接钻头的插接端的端面上设置有两个凸起,凸起的轮廓由一个斜面和一个竖直面组成,第一凸起的斜面根部与第二凸起的竖直面根部相连,第一凸起的竖直面根部与第二凸起的斜面根部相连,且两个连接处沿周向对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是两个凸起的相交处形成“斜V”形的槽,该槽对钻头钻出的钻屑具有断屑作用,可以使钻屑从钻头的排屑槽及时排出,避免钻深孔时钻头因钻屑的缠绕挤压而折断。附图说明图I、本技术的侧视图一;图2、本技术的侧视图二 ;图3、本技术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一种钻套,其结构为钻套I上插接钻头的插接端的端面上设置有两个凸起1-1, 凸起1-1的轮廓由一个斜面1-1-1和一个竖直面1-1-2组成,第一凸起1-1的斜面1-1-1 根部与第二凸起1-1的竖直面1-1-2根部相连,第一凸起1-1的竖直面1-1-2根部与第二凸起1-1的斜面1-1-1根部相连,且两个连接处1-2沿周向对称。第一凸起1-1的斜面1-1-1根部与第二凸起1-1的竖直面1-1-2根部的连接处形成一“斜V”形的缺口,第一凸起1-1的竖直面1-1-2根部与第二凸起1-1的斜面1-1-1根部的连接处也形成一“斜V”形的缺口 ;当钻头套接在钻套I内进行钻孔操作时,钻屑顺着钻头排屑槽来到斜面1-1-1上,在斜面1-1-1的导向作用下,钻屑来到竖直面1-1-2上,钻屑最终在斜面1-1-1和竖直面1-1-2的连接处折断,使钻屑能够顺着钻头的排屑槽及时向外排除,解决了钻杆易被钻屑缠绕挤压折断的问题。权利要求1.一种钻套,其特征在于钻套(I)上插接钻头的插接端的端面上设置有两个凸起 (1-1 ),凸起(1-1)的轮廓由一个斜面(1-1-1)和一个竖直面(1-1-2)组成,第一凸起(1-1) 的斜面(1-1-1)根部与第二凸起(1-1)的竖直面(1-1-2)根部相连,第一凸起(1-1)的竖直面(1-1-2)根部与第二凸起(1-1)的斜面(1-1-1)根部相连,且两个连接处(1-2)沿周向对称。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钻套,其改进在于钻套上插接钻头的插接端的端面上设置有两个凸起,凸起的轮廓由一个斜面和一个竖直面组成,第一凸起的斜面根部与第二凸起的竖直面根部相连,第一凸起的竖直面根部与第二凸起的斜面根部相连,且两个连接处沿周向对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是两个凸起的相交处形成“斜V”形的槽,该槽对钻头钻出的钻屑具有断屑作用,可以使钻屑从钻头的排屑槽及时排出,避免钻深孔时钻头因钻屑的缠绕挤压而折断。文档编号B23B49/02GK202343997SQ201120506569公开日2012年7月25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8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8日专利技术者刘文兰 申请人:上汽依维柯红岩商用车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文兰
申请(专利权)人:上汽依维柯红岩商用车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