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换钻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33871 阅读:3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工装工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工装中快换钻套的使用改进。该快换转套由把手(1)、钻套体(2)垂直焊接而成,其中,把手(1)为弯折的长方形金属片,上制有孔;钻套体(2)由工作部位和非工作部位组成,二者都为内径一致圆柱形套筒,非工作部位的外径大于工作部位的外径。所述的把手(1)弯折角度为120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满足不同孔径的钻铰,使用简单方便,调整快捷,效果达到图纸和技术文件的规定要求,工作效率提高近3倍。(*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工装工具
,特别是涉及工装中快换钻套的使用改进。
技术介绍
对零件进行钻孔加工时,需要使用快换钻套与钻模板上镶嵌的固定衬套采用H7/ g5的公差配合,进行钻孔。对于制造精度要求较高的钻孔,不能采用一次性钻孔成型,需要先用内径较小的钻套钻一个较小的孔,再逐步更换较大钻套进行迭代铰孔,直到铰钻出符合精度要求的孔为止。但在铰孔级数多时,安装拆卸快换钻套浪费时间,影响工作效率。现有航空工业部部标准HB397-87快换钻套是一个一体加工件,主要有工作部位和非工作部位两部分组成,非工作部位圆周直径比工作部位圆周直径大,直接压到零件体的孔中,使工作部位的中心线垂直于零件表面,保证钻孔的垂直度。同时保证工作部位衬套体与零件上镶嵌的固定衬套采用H7/g5的公差配合。在非工作部位铣扁,利用钻套专用螺钉(HB^0-87)压在非工作部位的铣扁部位来固定快换钻套。钻铰孔时需要安装快换钻套, 必须保证钻套专用螺钉中心与快换钻套中心距离,因为距离大了,螺钉和快换钻套没有关联,无法压紧快换钻套,距离小了,快换钻套和螺钉干涉。这样对快换钻套的制造及安装要求很高,尤其当钻铰孔级数多时,安装拆卸快换钻套浪费时间,严重影响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本技术可以避免繁琐的安装拆卸,也能提高工作效率。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该快换钻套由把手1、钻套体2连接而成,把手1为弯折的金属片,上制有孔;钻套体2由工作部位和非工作部位组成,二者都为内径一致圆柱形套筒,非工作部位的外径大于工作部位的外径。把手1和钻套体2之间保证约30度角度,使其在使用过程中方便快捷。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本技术能够满足不同孔径的钻铰,使用简单方便,调整快捷,效果达到图纸和技术文件的规定要求,工作效率提高近3倍。附图说明附图1为现有快换钻套俯视图。附图2为现有快换钻套截面图。附图3为本技术示意图。附图4为本技术俯视图。附图5为实施例1的俯视图。附图6为实施例1的截面图,其中,1为把手,2为钻套体。附图7为实施例2的钻套体2的示意图。附图8为实施例2的把手1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如下该快换钻套由把手1、钻套体2垂直焊接而成,把手1为弯折的长方形金属片,上制有Φ3孔;钻套体2由工作部位和非工作部位组成,二者都为内径一致圆柱形套筒,非工作部位的外径大于工作部位的外径。把手1为弯折的角度为120度角度,使其在使用过程中方便快捷。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如下上一个实施例中,把手与钻套焊死,如果外径、内径与实际配合工装不协调就很难补加工,只能报废重制。所以可作进一步改进如下该快换钻套由把手1、钻套体2螺接而成,把手1为弯折的金属片,一端为长方形, 其上制有Φ3孔,一端为可与钻套体2连接的内螺纹圆套;钻套体2由工作部位和非工作部位组成,二者都为内径一致圆柱形套筒,非工作部位的外径大于工作部位的外径,非工作部位外表面制有螺纹。把手1为弯折的角度为120度角度,使其在使用过程中方便快捷。钻套体2单独可以当带肩衬套用,当与把手1组合后就是方便的快换钻套,方便了组合与拆卸,更方便了灵活运用。本技术的使用方法是手持把手1将内径较小的钻套体2轻轻旋入零件钻模板上的固定衬套中,钻套体 2的非工作部位直接压到零件体上,使钻套体2的工作部位中心线垂直于零件上的标准固定衬套中心线,保证钻孔的垂直度。当快换钻套与固定衬套形成H7/g6配合后开始钻铰孔。 然后再逐步迭代更换内径较大的钻套体2,钻较大的铰孔,直到钻出精度和大小符合要求的孔。钻铰完毕后通过Φ3孔利用尼龙绳将钻套体2轻轻旋入零件钻模板上的固定衬套中,钻套体2的非工作部位直接压到零件体上,使钻套体固定在工装非工作部位保管以防丢失,避免了繁琐的安装拆卸。某型机尾梁组件装配夹具6630框定位组件中要求钻铰Φ6、Φ6. 1、Φ6. 2孔,通过使用改进后的快换钻套,在满足产品使用性能前提下,工作效率提高了近3倍。权利要求1.一种快换钻套,其特征是,该快换转套由把手(1)、钻套体⑵连接而成,把手⑴为弯折的金属片,上制有孔;钻套体O)由工作部位和非工作部位组成,二者都为内径一致圆柱形套筒,非工作部位的外径大于工作部位的外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换钻套,其特征是,把手(1)与钻套体( 垂直焊接,把手(1) 为弯折的长方形金属片。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换钻套,其特征是,把手(1)、钻套体( 螺接而成,把手(1) 为弯折的金属片,一端为长方形,一端为可与钻套体( 连接的内螺纹圆套;钻套体2非工作部位外表面制有螺纹。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快换钻套,其特征是,把手(1)为弯折的角度为120度角度。专利摘要本技术属于工装工具
,特别是涉及工装中快换钻套的使用改进。该快换转套由把手(1)、钻套体(2)垂直焊接而成,其中,把手(1)为弯折的长方形金属片,上制有孔;钻套体(2)由工作部位和非工作部位组成,二者都为内径一致圆柱形套筒,非工作部位的外径大于工作部位的外径。所述的把手(1)弯折角度为120度。本技术能够满足不同孔径的钻铰,使用简单方便,调整快捷,效果达到图纸和技术文件的规定要求,工作效率提高近3倍。文档编号B23B49/02GK202097440SQ20112018936公开日2012年1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3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3日专利技术者何丽红, 张莉, 王兴忠, 赵红卫, 顾卫东, 高洪鑫, 鲍宏伟 申请人: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快换钻套,其特征是,该快换转套由把手(1)、钻套体(2)连接而成,把手(1)为弯折的金属片,上制有孔;钻套体(2)由工作部位和非工作部位组成,二者都为内径一致圆柱形套筒,非工作部位的外径大于工作部位的外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洪鑫何丽红顾卫东赵红卫张莉王兴忠鲍宏伟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