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接端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608771 阅读:1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22 17:50
提供一种压接端子,其能同时实现端子与电线之间的连接的期望电连接性能和期望机械连接性能。压接端子(10)具有导体压接部(13)。导体压接部(13)具有基板(13A)和导体压接片(13B)。基板(13A)具有突起(22)。该压接端子(10)与没有突起(22)的压接端子相比,即使两种压接端子具有相同的压夹高度(C/H),该压接端子(10)由于突起(22)的存在而比不具有突起(22)的压接端子相比在导体压接部(13)处具有更高的内部应力,该导体压接部(13)具有增大的用于握紧电缆的力,以是电缆的电线的错位最小化,结果,能够同时实现电缆与端子之间的稳定电接触和稳定保持力两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在例如汽车的电气设备系统中使用的敞开筒型压接端子,该压接端子具有导体压接部分,该导体压接部分具有大致U形横截面。
技术介绍
图3是示出了专利参考文献I中所描述的常规压接端子的构造的透视图。这个压接端子100包括在该端子的纵向方向(也是所连接的电线的导体的纵向方向)的前部的电连接部分101,该电连接部分连接到另一连接器侧(未示出)的端子,并且该压接端子100包括在所述电连接部分101后面的导体压接部分110,该导体压接部分被压夹于露出电线(未示出)的末端的导体,并且该压接端子100进一步包括在所述导体压接部分110后面的覆盖层压夹部分120,该覆盖层压夹部分压夹于在电线中具有绝缘覆盖层的部分。另外,在电连接部分101和导体压接部分110之间包括用于将该电连接部分101 连接到该导体压接部分110的第一连接部分105,并且在导体压接部分110和覆盖层压夹部分120之间包括用于将该导体压接部分110连接到该覆盖层压夹部分120的第二连接部分 106。导体压接部分110由基板111和一对导体压夹片112、112以大致U形横截面形成, 该一对导体压夹片112、112从基板111的左右两侧边缘向上延伸并且被压夹以便卷绕布置在基板111的内表面上的电线的导体。另外,覆盖层压夹部分120由基板121和一对覆盖层压夹片122、122以大致U形横截面形成,该一对覆盖层压夹片122、122从基板121的左右两侧边缘向上延伸并且被压夹以便卷绕布置在基板121的内表面上的电线(即,具有绝缘覆盖层的部分)。另外,在导体压接部分110前面和后面的第一连接部分105和第二连接部分106 两者由基板105AU06A和从该基板105AU06A的左右两侧边缘向上竖起的低侧板105B、 106B以大致U形横截面形成。再者,从前面的电连接部分101的基板(未示出)到最后面的覆盖层压夹部分120 的基板的范围内的部分(即,第一连接部分105的基板105A、导体压接部分110的基板111、 第二连接部分106的基板106A以及覆盖层压夹部分120的基板121)以一个带板的形状连续地形成。另外,第一连接部分105的低侧板105B的前端和后端分别与电连接部分101的侧板(省略了标号)的后端和导体压接部分110的导体压夹片112的前端的各种下半部分连续,并且第二连接部分106的低侧板106B的前端和后端分别与导体压接部分110的导体压夹片112的后端以及覆盖层压夹部分120的覆盖层压夹片122的前端的各自下半部分连续。另外,导体压接部分110的内表面设置有多个细齿118,该多个细齿118具有在与电线的导体的纵向方向(即,端子的纵向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的凹槽形状。在将这个压接端子100的导体压接部分110压接到电线的末端的导体的情况下, 将压接端子100置放在下模(即,砧座)(未示出)的置放表面上,并且另外,将电线的末端的导体插入在导体压接部分110的导体压夹片112之间并且置放在基板111的上表面上。 然后,通过使上模(即,卷边机)相对于下模相对向下移动,导体压夹片112的末端侧被上模的导向斜面逐渐向内布置。然后,通过相对于下模进一步相对向下移动上模(卷边机),最终,通过从上模的导向斜面到中心的V形部分的范围内的弯曲表面使导体压夹片112的末端绕成圆形以向里折叠至导体侧,并且导体压夹片112的该末端在相互咬入到导体中的同时相互摩擦,从而导体压夹片112被压夹成卷绕所述导体。通过以上操作,压接端子100的导体压接部分110能够通过压接而连接到电线的导体。此外,同样地,在覆盖层压夹部分120中,利用下模和上模,使覆盖层压夹片122逐渐向内弯曲并且压夹于电线中具有绝缘覆盖层的部分。这允许压接端子100电连接和机械连接到电线。现有技术参考文献专利参考文献专利参考文献I :JP-A-2006-228759(图 I)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需要解决的问题顺便提及,上述常规压接端子的情况具有难以进行压接作业的问题,因为能够确保稳定的电连接性能和紧固强度(即,机械连接性能)之间的适应性的范围很窄。例如,强压接造成过度压接并且使电连接性能稳定,但是导体压夹片的咬入会导致芯线破断从而降低紧固强度。另一方面,当为了避免过度压接而微弱地压夹导体压夹片时,这导致紧固强度不足或电连接性能的不稳定。鉴于上述情况,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压接端子,在将端子连接到电线的情况下,该压接端子能够容易地确保电连接性能和机械连接性能之间的适应性。解决问题的方法(I)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压接端子,该压接端子具有 导体压接部分,该导体压接部分通过被压接而连接到电线的导体的末端,导体压接部分由基板和一对导体压夹片以大致U形横截面形成,该一对导体压夹片从基板的左右两侧边缘向上延伸并且被压夹用以包裹布置在基板的内表面上的导体,其中导体压接部分的基板的内表面设置有突起部。(2)在上述(I)的压接端子中,突起部优选地形成为在导体的纵向上连续的突条。(3)在上述(I)的压接端子中,突起部优选地形成为在导体的纵向上隔开的多个关起。本专利技术的优势根据上述(I)的压接端子,与具有相同的压夹高度(C/Η)而不带有突起部的压接部分相比,在导体压接部分中向电线的导体侧突出的所述突起部的存在能够增加导体压接部分的内部应力。结果,能够改进导体压接部分对电线的导体的握紧力,并且还能够减少导体的芯线之间的错位,并且能够扩大稳定的电接触和紧固强度之间的适应性的范围。当突起部形成为如上述(2)的压接端子中所示的在导体的纵向上连续的突条时,该突起部作为突条呈现而不是以点状呈现,使得能够增加导体压接部分的前后方向(即, 导体的纵向)上的长范围上的内部应力,并且能够进一步提升握紧力。当突起部形成为如上述(3)的压接端子中所示的在导体的纵向上隔开的多个突起时,连同因突起部的存在而导致导体压接部分的内部应力的增加,夹在前后突起之间的区域中的导体的结合力的增加加强了减少该导体的芯线之间的错位的作用,并且能够维持更稳定的电接触状态。附图说明图1(a)至1(c)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压接端子的结构图,并且图I (a)是压接端子的展开平面图,并且图1(b)是沿图1(a)的箭头线A-A截取的截面图,并且图1(c)是示出了在压接端子的导体压接部分被压接之后的状态的横向截面图。图2(a)至2(e)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压接端子的结构图,并且图2 (a)是压接端子的展开平面图,并且图2(b)是沿图2(a)的箭头线B-B截取的截面图,并且图2(c)是示出了在压接端子的导体压接部分被压接之后的状态的横向截面图,并且图2(d)是示出了在导体压接部分被压接之后的状态的局部透视图,并且图2(e)是沿图2(d)的箭头线C-C 截取的截面图。图3是示出了常规压接端子的构造的透视图。附图标记10、40压接端子11电连接部分13导体压接部分13A 基板13B导体压夹片22突条(突起)42 突起具体实施例方式在下文中将利用附图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此外,在本专利技术的压接端子中,将与另一连接器相连的一侧设定在前面,而将与电线相连的一则被设置在后面。第一实施例图1(a)至1(c)是第一实施例的压接端子结构图,并且图I (a)是压接端子的展开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远藤竜也
申请(专利权)人: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