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隔室双级分离式高效细粉分离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58941 阅读:2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螺旋隔室双级分离式高效细粉分离器,具有带切向进口管接口的外壳,插入外壳的圆筒上接上部管接头,其特征在于:圆筒下部接螺旋内筒,螺旋内筒上开设切向入口,螺旋内筒外设置切线槽,螺旋内筒下接给粉导管,导管带有锁气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螺旋隔室双级分离式高效细粉分离器由于采用了二级分离的形式具有较高的分离效率。(*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煤粉分离技术,特别提供了一种螺旋隔室双级分离式高效细粉分离器。细粉分离器是火力发电厂中储式制粉系统中最重要的设备之一,其主要作用是将煤粉从乏气中分离出来,分离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锅炉机组的安全经济运行。目前我国使用的细粉分离器基本上都是单级离心式分离器,其结构如附图说明图1,由于其分离效果是靠离心力的作用分离,而离心力的大小随筒体直径的增加而减小,随着我国火力发电厂锅炉容量的不断增大,分离器的直径也相应增大,因此,在大容量机组中普遍存在细粉分离器分离效率低,乏气带粉量过多,导致排粉机磨损严重,以及燃烧火焰中心上移,炉膛出口温度升高和飞灰可燃物增加等现象。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较高分离效率的细粉分离器。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螺旋隔室双级分离式高效细粉分离器,具有带切向进口管接口(1)的外壳(8),插入外壳(8)的圆筒(4)上接上部管接头(2),其特征在于圆筒(4)下部接螺旋内筒(5),螺旋内筒(5)上开设切向入口(3),螺旋内筒(5)外设置切线槽(10),螺旋内筒(5)下接给粉导管(7),导管(7)带有锁气器(9)。本技术螺旋隔室双级分离式高效细粉分离器由于采用了二级分离的形式具有较高的分离效率,因此,乏气中含粉量明显减少,这可有效地减轻排粉机和管道磨损、降低火焰中心高度,减少飞灰含碳量。本技术分离器阻力略有增加。考虑到投资及实际效果的综合经济性,本技术双级分离器可在原旋风分离器基础上改造获得。改造时可保留外筒及大部分内筒,而将内筒割去一部分,然后加上新设计的螺旋隔室式分离装置及煤粉收集部件,改造工作量较小,施工也比较方便。由于设计结构合理不存在积粉和粉尘爆炸现象。以下结合附图详述本技术。附图1为普通型细粉分离器;附图2为内筒螺旋隔室分离器;附图3为切向入口处结构放大示意附图4为A-A向剖示图。实施例如图2所示,螺旋隔室双级分离式高效细粉分离器,具有带切向进口管接口(1)的外壳(8),插入外壳(8)的圆筒(4)上接上部管接头(2),圆筒(4)下部接一带内锥台(6)的螺旋内筒(5),锥台(6)上方开设切向入口(3),见附图3,4,螺旋内筒(5)外设置切线槽(10),螺旋内筒(5)下接给粉导管(7),导管(7)带有锁气器(9)。权利要求1.一种螺旋隔室双级分离式高效细粉分离器,具有带切向进口管接口(1)的外壳(8),插入外壳(8)的圆筒(4)上接上部管接头(2),其特征在于圆筒(4)下部接螺旋内筒(5),螺旋内筒(5)上开设切向入口(3),螺旋内筒(5)外设置切线槽(10),螺旋内筒(5)下接给粉导管(7),导管(7)带有锁气器(9)。专利摘要一种螺旋隔室双级分离式高效细粉分离器,具有带切向进口管接口的外壳,插入外壳的圆筒上接上部管接头,其特征在于:圆筒下部接螺旋内筒,螺旋内筒上开设切向入口,螺旋内筒外设置切线槽,螺旋内筒下接给粉导管,导管带有锁气器。本技术螺旋隔室双级分离式高效细粉分离器由于采用了二级分离的形式具有较高的分离效率。文档编号B04C5/00GK2282936SQ9720528公开日1998年6月3日 申请日期1997年2月4日 优先权日1997年2月4日专利技术者吕太, 张永兴, 吴惠文 申请人:东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螺旋隔室双级分离式高效细粉分离器,具有带切向进口管接口(1)的外壳(8),插入外壳(8)的圆筒(4)上接上部管接头(2),其特征在于:圆筒(4)下部接螺旋内筒(5),螺旋内筒(5)上开设切向入口(3),螺旋内筒(5)外设置切线槽(10),螺旋内筒(5)下接给粉导管(7),导管(7)带有锁气器(9)。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太张永兴吴惠文
申请(专利权)人:东北电力科学研究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9[中国|沈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