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健豪专利>正文

自动炒食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587714 阅读:2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20 19:11
一种自动炒食机包含:一机台;一基座,对应枢设于机台上,基座上组设一动力源,动力源的转轴对应连接一盛装食材的炒食滚筒;一炉火单元,对应组装设置在基座上,对应位于炒食滚筒的下方;一通过动力输出带动基座翻转、回复动作的翻转机构,对应枢设连接基座;一对应设置在机台内可供盛装加热后经翻转而倾出的菜肴的盛装槽,盛装槽可拉伸与收纳于机台内;一用来喷洗炒食滚筒的清洗机构,组装于机台上且对应翻转后的炒食滚筒;一沥干装置,包括设在机台上的导漏斗;一用来控制炒食机作动时间与炉火单元温度的控制单元,对应架设于机台上,其设有一操作面板。本发明专利技术自动炒食机让食材可通过连贯炒食动作,可简易、快速加热菜肴,达到操作便利功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动炒食机,尤其涉及一种可一贯作业进行炒食烹调的自动炒食机,通过简化构件达到节省成本与组装,同时具有自动操作的方便功效。
技术介绍
厨房的炒菜作业都是利用人力或经过特殊训练的专业厨师,来作出各种菜色及佳肴,以解决人们吃饭的问题。而由于炒菜过程中,包括煎、煮、炒、炸等可能应用到的技术,所以,一般人要作出一顿饭丰富可口的菜肴,必须花费相当长的时间,且耗费相当多的心力。因此,在面对大量食用者时人力总是不足,所以研发出炒食机来辅助厨师进行烹调菜肴,如台湾专利公告第359084号一种炒食机的结构改良,其主要于一架体的一端缘上枢设有一举升架,于举升架上设置有一由马达带动转动的滚筒,于滚筒的内壁设置有螺旋片,并设置有一可对滚筒加热的炉具;又于架体上设置有一举升装置,其中举升装置包含有一马达,于马达的输出轴上设置一齿轮箱,于齿轮箱上设置有一可受齿轮箱传动而沿滚筒轴向伸移动的导杆,于导杆一端垂直设置有一导轴,于导轴上枢设有另端枢设于举升架的举升臂。台湾专利公告第338250号一种炒食机的结构改良,其包括有一圆筒状炒锅;一枢穿于炒锅中央的转轴;一设于转轴上并位于炒锅内的组合式炒铲;一设于炒锅外侧的筛网及位于炒锅底部的炉身;其中转轴上的组合式炒铲可于一母铲件上加装不同形状的子铲件;又炒锅底部的炉身于一环体表面设有多个炉嘴,其上并形成有一缺口而呈C形状。然而,上述二种炒食机为单纯的加热炒食的机构,虽可辅助厨师减少对炒食动作的体力耗损,但其在盛菜清洗等均不便利。所以有台湾专利公告第464475号自动式的设计产生,为一种自动炒食机,其于机座中设置投菜装置、油炸装置、瓦斯炉装置、锅具连动装置、倒菜动力装置、清洗装置、炒食装置及控制箱,并且,配合可程控器P L C、微动开关及光电开关的控制线路布设,而能进行自动炒食作业。而此自动炒食机的构造实在过于复杂,而炒鼎也无转动、滚动的设计,菜肴无法充分受热,造成菜肴生熟度的差异及实际操作上并不尽理想的缺陷。于是,本专利技术人有鉴于此,秉持多年该相关行业的丰富设计开发及实际制作经验, 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陷再予以研究改良,特再提供一种自动炒食机,以期达到更佳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改善现有自动炒食机结构成本昂贵与组装过程繁杂的缺陷,以通过本专利技术的结构设置,使其简化组件同时也能达到一连贯操作的功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炒食机,其包含有 一机台; 一基座,对应枢设于机台上,而该基座上组设有一动力源,该动力源的转轴对应连接一盛装食材的炒食滚筒; 一炉火单元,对应组装设置在基座上,且对应位于炒食滚筒的下方; 一通过动力输出带动基座翻转、回复动作的翻转机构,对应枢设连接基座; 一对应设置在机台内可供盛装加热后经翻转而倾出的菜肴的盛装槽, 该盛装槽可拉伸与收纳于机台内; 一用来喷洗炒食滚筒的清洗机构,组装于机台上且对应翻转后的炒食滚筒; 一浙干装置,包括设在机台上的一导漏斗; 一用来控制炒食机的作动时间与炉火单元温度的控制单元,对应架设于机台上,其设有一操作面板。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该控制单元中设有一感测炒食滚筒被加热温度的温度传感器。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该翻转机构包括一于机台至少一侧边设有的驱动源,而驱动源的出力轴端对应与基座枢设连接,以让驱动源带动基座翻转、回复动作。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该驱动源是气压缸或者螺杆缸。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该清洗机构由一喷水管路及一送风管路构成, 以通过喷水与吹风清洗炒食滚筒。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该炉火单元中设有一火力调控装置,该火力调控装置包含有一主座,该主座对应连接供应炉火单元的火力供应源,再于主座上架设组装多个电磁阀,其每一电磁阀上设有一控制转钮,以可对应控制火力供应源所输入的火力供应流量。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该浙干装置进一步包含有一组设置在机台中且位于盛装槽下方的轨道,再设一对应于轨道上滑动的承槽,而于承槽底端面分布设置有多个透孔,再于机台上位于承槽的下方架设上述的导漏斗,以将污水排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该浙干装置进一步包含有一组设置在机台中且位于盛装槽下方的轨道,再设一对应于轨道上滑动的承槽,而于承槽底端面分布设置有多个透孔,再于机台上位于承槽的下方架设上述的导漏斗,以将污水排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于机台的盛装槽下方设有一环导板。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于机台对应盛装槽处设有一感应器,该感应器对应与控制单元连接,以对应感测盛装槽拉伸与收纳状态。本专利技术主要于机台上设有一基座,于基座内设置一可滚动旋转的炒食滚筒,且滚筒下方设有炉火单元进行炒食加热,通过翻转机构将炒食滚筒内的菜肴倾倒于盛装槽内, 再经清洗机构自动喷水清洗吹干滚筒,而让菜渣落入厨余浙干装置,此外,上述动作通过一架设在机台上的控制单元来操控;因此,让食材可通过连贯的炒食动作,可简易、快速加热菜肴,达到操作便利的功效。其中,基座上组设有一动力源,该动力源的转轴对应与炒食滚筒连接,以可通过动力源带动炒食滚筒旋转滚动者;进一步在基座上且对应滚筒的下方设有炉火单元,而当翻转机构驱动翻转基座上的滚筒时,该炉火单元连同基座一起翻转。接着,该炉火单元中设有至少一个炉头来调理火侯大小,而当食材加热完成后,启动翻转机构,该翻转机构于机台两侧分别设有驱动源,而二个驱动源的出力轴端对应与基座枢设连接,以让驱动源带动基座翻转、回复动作。接着,该清洗机构由一喷水管路及一送风管路所构成,其组装于机台上且对应翻转后的炒食滚筒,以通过喷水与吹风清洗炒食滚筒。本专利技术自动炒食机上设有一控制单元,该控制单元设有一操作面板,用来控制设定炒食机的作动时间与温度,其包含带动炒食滚筒转动的动力源运转时间、炉火单元的加热时间与温度、翻转机构的驱动源的作动及清洗机构的喷水吹风时间与顺序,而其控制单元进一步连接一感测炒食滚筒温度的温度传感器及一感测盛装槽抽拉动作的感应器,以利用温度传感器得知加热温度,而作炉火温度变化,得知炒食盛装完成,可进行下一清洗动作的启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I、本专利技术自动炒食机,通过一贯作业的动作,而可完成自动炒食的功效。2、本专利技术自动炒食机,通过简化整体构件,达到组装容易、降低成本的功效。3、本专利技术自动炒食机,通过转动式的炒食滚筒,让食材受热均匀,达到确保菜肴的食用美味。附图说明图图图图图图图图图I是本专利技术的立体外观示意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局部分解示意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后视立体示意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控制单元方块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火力调控装置示意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使用状态示意图。 7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使用状态示意图。 8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三个使用状态示意图。 9是本专利技术的第四个使用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请参阅图I至图9,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自动炒食机,其包含有一机台I、一基座2、一炉火单元3、一翻转机构4、一盛装槽5、一清洗机构6、一浙干装置7、一控制单元8。该基座2对应枢设于机台I上,而该基座2上组设有一动力源21,该动力源21的转轴211对应与一盛装食材的炒食滚筒22连接。该炉火单元3对应组装设置在基座2上,且对应位于炒食滚筒22的下方。该炉火单元3中设有至少一炉头3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健豪
申请(专利权)人:张健豪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