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交换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567531 阅读:1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14 23: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热交换设备,该热交换设备具备机体、电动机、排气用风扇壳体、供气用风扇壳体、热交换元件、供气风路、排气风路,所述热交换元件配置多个而构成,供气风路中的屋外吸入口之后紧邻的位置以外的位置及排气风路中的室内吸入口之后紧邻的位置以外的位置处配置的热交换元件的传热板的第一层叠间距比供气风路中的屋外吸入口之后紧邻的位置及排气风路中的室内吸入口之后紧邻的位置处的热交换元件的传热板的第二层叠间距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进行室内的换气的热交换设备
技术介绍
图10是表示现有的热交换设备的配置的侧视结构图,图11是表示该热交换设备的配置的仰视结构图。如图10及图11所示,机体114在下表面具有检修罩101,在侧面具有室内吸入口 102、室内吹出口 103、屋外吸入口 104及屋外吹出口 105。另外,在机体114的中央部内,将排气用叶片106和供气用叶片107安装于电动机108。并且,机体114在排气用叶片106的外侧设有排气用风扇壳体109,在供气用叶片107的外侧设有供气用风扇壳体110。在排气用风扇壳体109及供气用风扇壳体110的外周部配置有热交换元件111。 供气风路112从屋外吸入口 104通过供气用风路构成板115、热交换元件111、供气用叶片 107及吹出管117而到达室内吹出口 103。另一方面,排气风路113从室内吸入口 102通过排气用风路构成板116、热交换元件111、排气用叶片106及吹出管117而到达屋外吹出口 105(例如,参照专利文献)。热交换元件111进行通过排气风路113的空气与通过供气风路112的空气的热交换。即,热交换元件111从通过排气风路113的空气回收被进行空气调节后的室内空间的热量,并利用该热量对通过供气风路112的外部空气进行冷却(或加热)而向室内供给。在有限的机体114的容积中,为了提高热交换元件111的热交换效率,使层叠的传热板的间距变窄来增加机体114的容积中的热交换元件111的传热板的张数,从而进行更多的热交换。在这样现有的热交换设备中,当在有限的机体容积中减小热交换元件的传热板的层叠间距来增加传热板的张数时,热交元件内部的通气阻力增加。因此,存在机体内部的风路的阻力(通气阻力)增加,从而换气量不足这样的问题。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6-34922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热交换设备,在侧面设有室内吸入口、室内吹出口、屋外吸入口及屋外吹出口的箱状的机体;在机体的中央部内安装有排气用叶片及供气用叶片的电动机; 在排气用叶片的外侧设置的排气用风扇壳体;在供气用叶片的外侧设置的供气用风扇壳体;层叠有传热板且在传热板中流过彼此温度不同的空气而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元件;从屋外吸入口通过热交换元件、供气用叶片而与室内吹出口连通的供气风路;从室内吸入口通过热交换元件、排气用叶片而与屋外吹出口连通的排气风路,在排气用风扇壳体及供气用风扇壳体的外周部配置有多个热交换元件,所述热交换设备的特征在于,供气风路中的屋外吸入口之后紧邻的位置以外的位置及排气风路中的室内吸入口之后紧邻的位置以外的位置处配置的热交换元件的传热板的第一层叠间距比供气风路中的屋外吸入口之后紧邻的位置及排气风路中的室内吸入口之后紧邻的位置处的热交换元件的传热板的第二层叠间距小。其结果是,从室内吸入口及屋外吸入口吸入室内及屋外的空气,该吸入的空气的一部分在传热板的层叠间距形成得宽的热交换元件的内部流动。之后,该空气被吸入排气用风扇壳体及供气用风扇壳体,并被从屋外吹出口及室内吹出口吹出。因此,通气阻力不会增加,且换气量也不会不足。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热交换设备的侧视结构图。图2是该热交换设备的仰视结构图。图3A是表示该热交换设备的屋外吸入口及室内吸入口之后紧邻的位置以外的位置处的热交换元件的传热板的层叠间距的立体图。图;3B是表示该热交换设备的屋外吸入口及室内吸入口之后紧邻的热交换元件的传热板的层叠间距的立体图。图3C是表示该热交换设备的位于供气风路及排气风路的中间的热交换元件的传热板的层叠间距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该热交换设备的热交换元件的层叠方向的尺寸的立体图。图5是表示该热交换设备的混有不同的层叠间距的热交换元件的结构的立体图。图6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2的热交换设备的旁通风路的配置的仰视结构图。图7是表示该热交换设备的旁通风路的结构的立体图。图8是表示该热交换设备的旁通风路的配置的仰视结构图。图9是表示该热交换设备的旁通风路内的过滤器的配置的仰视结构图。图10是表示现有的热交换设备的配置的侧视结构图。图11是表示该热交换设备的配置的仰视结构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利用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实施方式1)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热交换设备的侧视结构图,图2是该热交换设备的仰视结构图。热交换设备在箱状的机体5的侧面设有室内吸入口 1、室内吹出口 2、屋外吸入口 3及屋外吹出口 4。在机体5的中央部内将排气用叶片6和供气用叶片7安装于电动机8。在排气用叶片6的外侧设有排气用风扇壳体9,在供气用叶片7的外侧设有供气用风扇壳体10。在排气用风扇壳体9及供气用风扇壳体10的外周部配置有多个热交换元件11。热交换元件11中层叠有传热板20,并流过彼此温度不同的空气即暖的空气和冷的空气,从而在传热板20中进行热交换。另外,在机体5内形成有供气风路12和排气风路 13。在此,供气风路12从屋外吸入口 3通过热交换元件11、供气用叶片7而到达室内吹出口 2。排气风路13从室内吸入口 1通过热交换元件11、排气用叶片6而到达屋外吹出口 4。图3A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热交换设备的屋外吸入口及室内吸入口之后紧邻的位置以外的位置处的热交换元件的传热板的层叠间距的立体图,图3B是表示该热交换设备的屋外吸入口及室内吸入口之后紧邻的热交换元件的传热板的层叠间距的立体图,图3C是表示该热交换设备的位于供气风路及排气风路的中间的热交换元件的传热板的层叠间距的立体图。如图3A所示,屋外吸入口 3及室内吸入口 1之后紧邻的位置以外的位置处的热交换元件11的传热板20的层叠间距为第一层叠间距15a。另外,如图:3B所示, 供气风路12中的屋外吸入口 3之后紧邻的位置处的热交换元件Ila和排气风路13中的室内吸入口 1之后紧邻的位置处的热交换元件lib的传热板20的层叠间距为第二层叠间距 15b。在此,第二层叠间距15b比第一层叠间距1 大。并且,供气用风扇壳体10与室内吹出口 2、排气用风扇壳体9与屋外吹出口 4通过吹出管14连接。对这样的结构的热交换设备的动作进行说明。当电动机8运转时,排气用叶片6、 供气用叶片7旋转。在供气风路12中,从屋外吸入口 3吸入外部气体,外部气体在图1中的底面的周围、即热交换元件11的底面流动,并向热交换元件11流入。通过热交换元件11 后的外部气体被吸入供气用叶片7,之后从室内吹出口 2向室内供给。另一方面,在排气风路13中,从室内吸入口 1吸入室内的空气,室内的空气在图1 中的顶面的周围、即热交换元件11的顶面流动,并向热交换元件11流入。通过热交换元件 11后的空气被吸入排气用叶片6,之后从屋外吹出口 4向屋外排出。此时,在热交换元件11 中,在通过供气风路12与排气风路13的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在此,从室内吸入口 1及屋外吸入口 3分别吸入室内及屋外的空气。吸入的空气的一部分在传热板20的第二层叠间距1 形成得宽的热交换元件IlaUlb的内部流动。之后,被吸入的空气的一部分被吸入排气用风扇壳体9及供气用风扇壳体10,并分别被从屋外吹出口 4及室内吹出口 2吹出。供气风路12的屋外吸入口 3之后紧邻的热交换元件及排气风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织户忍高山吉彦桥本俊彦中曾根孝昭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