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喷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552848 阅读:1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14 01: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通过使液体的飞沫不到达喷嘴开口从而能够有效防止产生喷射不良的液体喷射装置。在外侧盖(141)与喷嘴面之间的墨膜(200)被破坏时,在内侧盖(142)与喷嘴面(241)之间形成的墨膜(210)不会被破坏。当外侧盖(141)与喷嘴面(241)之间的墨膜(200)被破坏时,内侧盖(142)与喷嘴面之间的墨膜(210)形成得厚,且通过切口(146)使得内侧盖(142)所形成的空间与外界连通,从而在该空间内不产生负压。由此,在外侧盖(141)产生的墨膜(200)因负压而在内侧被破坏的时刻,在内侧盖(142)产生的墨膜(210)未被破坏,从而能够抑制飞沫(220)飞向喷嘴列(243)。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搭载有从喷嘴开口喷射液体的液体喷射头的液体喷射装置
技术介绍
因个人计算机的蓬勃发展,从而能够较为简单地执行图形处理,因此,要求能够以高品质输出在显示器中显示的例如彩色图像的复印文本的液体喷射装置。为了满足这种要求,提供了搭载有喷墨式记录头的喷墨式记录装置,所述喷墨式记录头喷出作为液体的例如墨滴。对于喷墨式记录装置而言,由于印刷时的噪音比较小,而且能够以高密度形成小点,所以可以用于包括彩色印刷在内的多种印刷。这种喷墨式记录装置具备从墨储存机构接受墨供给的喷墨式记录头;使记录用纸相对于喷墨式记录头产生相对移动的送纸机构,通过根据印字信号从喷墨式记录头朝向记录用纸喷出墨滴而形成点,从而进行记录。此外,在共同的头支架(滑架)上设置能够喷出黑、黄、青、品红的墨的喷嘴开口, 不仅可利用黑墨进行文本印刷,还能够通过改变各墨的喷出比例而进行全彩色印刷。对于这种喷墨式记录头而言,由于使在压力产生室加压的墨从喷嘴开口作为墨滴向记录用纸喷出而进行印刷的关系,来自喷嘴开口的溶剂的蒸发所引起的墨粘度的上升、 墨的固化、尘埃的附着、进而气泡的混入等会导致喷嘴开口产生堵塞,从而存在造成印刷不良的问题。因此,喷墨式记录装置大多具备用于在非印刷时将喷墨式记录头的喷嘴开口周围密封的压盖装置和根据需要对喷嘴板进行清扫的清洁装置。该压盖装置不仅作为防止喷嘴开口的墨干燥的盖体而发挥作用,而且,在喷嘴开口发生了堵塞的情况下,能够通过盖构件密封喷嘴板的喷嘴开口的周围,并利用来自吸引泵的负压从喷嘴开口吸引墨而解除喷嘴开口的堵塞,即,也具备所谓的清洁功能。为了消除喷墨式记录头的堵塞而将墨强制性排出的排出处理被称为清洁操作,在长时间的休止后再度开始印刷时,或者用户为了消除喷墨式记录头的堵塞而按下清洁开关时,执行上述清洁操作,该操作是在使墨滴排出后通过由橡胶等的弹性板构成的清洁构件进行擦拭操作的处理。另外,还具备对喷墨式记录头施加与印刷无关的驱动信号而使墨滴喷出的功能。 该功能被称为冲洗操作,为了使进行清洁操作时因擦拭操作等造成的头的喷嘴开口附近的弯月面的异常状态得到恢复,另外为了防止在印刷中墨滴的喷出少的喷嘴开口发生堵塞, 而每隔一定周期执行一次上述的冲洗操作(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3:35404号公报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结构中,当进行使盖构件从喷嘴板的喷嘴开口的周围离开的动作即盖开放动作时,若液体附着到盖构件的与喷嘴面(形成有喷嘴开口的面)抵接的抵接部或其附近,则当盖构件与喷嘴面分离后,在盖构件的与喷嘴面抵接的抵接部和该喷嘴面之间的间隙产生液体膜。该液体膜的产生原因是,由于液滴具有粘性,因此毛细管力作用于该间隙,从而即使盖构件的与喷嘴面抵接的抵接部和该喷嘴面不抵接,也会在毛细管力可发挥作用的这种程度的间隙中产生液体膜。在进一步拉开盖构件与喷嘴面的过程中,在间隙处产生的液体膜被拉伸。由此,由喷嘴面和盖构件形成的密闭空间扩大,密闭空间内的压力下降。由于密闭空间内的压力下降,所以在间隙处产生的液体膜被向密闭空间的内侧拉拽而遭到破坏,从而成为飞沫而飞散。在液体膜刚被破坏之前,由于密闭空间内的压力成为负压,所以飞沫几乎全部朝向密闭空间内飞翔。由于该飞沫边卷入存在于液体膜周围的气体边进行飞翔,所以在该飞沫中含有微小的气泡。其结果是,当飞沫到达喷嘴开口时,在为了维持喷嘴开口的弯月面的形状而作用的负压的作用下,微小气泡从喷嘴被引入流路。当在液体的流路内存在气泡时,在压力产生室加压的压力在液体的喷射前被气泡吸收,从而产生引起喷射不良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的技术问题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液体喷射装置, 即,该装置构成为不易产生飞沫、或者即使飞沫飞散也能够将其产生源与喷嘴开口之间阻断,通过使飞沫不到达喷嘴开口而有效防止喷射不良的产生。根据为了达成所述目的而完成的本专利技术的液体喷射装置的优选实施方式,该液体喷射装置具备液体喷射头,其具有形成有喷射液体的喷嘴开口的喷嘴面;盖构件,其通过与所述喷嘴面抵接而形成空间,当所述空间成为负压状态时,接受从所述喷嘴开口喷射出的液体,所述盖构件具有外侧盖部,其与所述喷嘴面抵接;内侧盖部,其比该外侧盖部靠内侧设置,至少在所述内侧盖部的所述喷嘴面侧形成有切口。根据这样构成的液体喷射装置,在盖构件与液体喷射头抵接的状态下,当液体朝向盖构件喷射时,从喷嘴开口喷射的液体主要与内侧盖部接触,从而不易到达外侧盖部。另外,在内侧盖部与喷嘴面之间形成的液体膜被形成在内侧盖部的切口分割为多个部分,该液体膜集结在被分割的区域。其结果是,在内侧盖部与喷嘴面之间形成的液体膜的厚度形成得比在外侧盖部与喷嘴面之间形成的液体膜的厚度厚。因此,外侧盖部所形成的液体膜在由盖构件和喷嘴面形成的空间内成为飞沫而飞翔时,由于内侧盖部形成的液体膜还处在伸张的状态,所以飞沫被该液体膜吸收。另外,由于在内侧盖部设置有切口,由内侧盖部围成的空间与内侧盖部和外侧盖部之间的空间相连通。当外侧盖部离开喷嘴面时,内侧盖部与外侧盖部之间的空间内的负压被释放,并且通过切口使内侧盖部所形成的空间也与外界连通。于是,由内侧盖部围成的空间内的负压也被释放,从而即使内侧盖部与喷嘴面之间的液体膜被破坏,也能够抑制液体因负压而飞向由内侧盖部围成的空间,从而能够抑制液体向喷嘴面的附着。根据上述方式,能够抑制从喷嘴开口喷射的液体向外侧盖部附着。另外,由于能够尽量抑制在盖构件与喷嘴面之间产生液体膜,因此能够防止产生喷射不良。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喷墨式记录装置的另一优选实施方式,压盖时的所述内侧盖部的前端和所述喷嘴面的距离与所述外侧盖部的前端和所述喷嘴面的距离相等,或者比所述外侧盖部的前端和所述喷嘴面的距离长。根据以上述方式构成的液体喷射装置,由于压盖时的内侧盖部的前端和喷嘴面的距离与外侧盖部的前端和喷嘴面的距离相等或者比外侧盖部的前端和喷嘴面的距离长,所以在内侧盖部的前端到达喷嘴面时或者到达喷嘴面之前,外侧盖部的前端能够可靠地到达并抵接于喷嘴面,所以即使在并列设置内侧盖部的结构中,也能够通过外侧盖部实现可靠的密封,从而能够防止产生喷射不良。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喷墨式记录装置的又一优选实施方式,在所述盖构件中以离开所述喷嘴面的状态内设有吸收材料,所述吸收材料的一部分兼作所述内侧盖部。根据以如上方式构成的液体喷射装置,在液体喷射头被盖构件盖上的状态下,在喷射液体时,当喷嘴面与内侧盖部相碰或者在内侧盖部与喷嘴面之间产生毛细管力可发生作用这种程度的间隙时,从喷嘴喷射的液体在毛细管力的作用下向由吸收材料构成的内侧盖部顺畅地移动,从而将本可能附着到外侧盖部的液体吸收。因此,本质上不会产生向外侧盖部的附着。由此,能够抑制外侧盖部与喷嘴面分离时产生飞沫,从而能够防止产生喷射不良ο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喷墨式记录装置的再一优选实施方式,该液体喷射装置具备 液体喷射头,其具有形成有喷射液体的喷嘴开口的喷嘴面;盖构件,其通过与所述喷嘴面抵接而形成空间,当所述空间成为负压状态时,接受从所述喷嘴开口喷射出的液体,所述盖构件具有外侧盖部,其与所述喷嘴面抵接;内侧盖部,其比所述外侧盖部靠内侧设置,至少在所述内侧盖部的所述喷嘴面侧形成有切口,所述内侧盖部与所述喷嘴面的距离被设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冈田俊哉
申请(专利权)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