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白悦专利>正文

本质安全型多功能控制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523214 阅读:1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12 04: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本质安全型多功能控制器,包括有机玻璃外壳,外壳内所装的本质安全型多功能控制器的电路板,其特征在于:该本质安全型多功能控制器的电路包含直流与脉冲电源电路、脉冲主控制电路、辅助控制电路、延时控制电路、水导控制电路、及用于实现该多功能控制器的内部输入和输出线连接,实现该控制器的多功能控制用途连接外部控制元器件的插头与插座;所述的插头与插座安装在外壳上;它可组成多功能的本质安全型远程控制电磁起动器,在馈电开关内装上了它就可构成一个远程控制和自复位的馈电开关;它并可超远距离的集中控制与多向联合控制。(*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电器控制装置,具体地说是用于煤矿井下的各种隔爆式真空电磁起动器内,隔爆式真空馈电开关内,综掘机的电控箱内的本质安全型多功能控制器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的所有防爆电器公司,所生产的矿用隔爆兼本质安全型真空电磁起动器,其联控距离最大不超过350米,而且控制方式只能单向控制,不能多向控制,没有信号反映指示。生产的隔爆式馈电开关,无法实现远距离控制和自复位功能。由于这种原因就使煤矿的监控中心只是一个监视中心,监视中心起不到发现问题进行快速控制的作用,难以真正地达到安全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提高煤矿安全生产,减少入井人员的数量,提供一种为改善工作条件,减少职业发病率,控制电流小,并可超远距离的集中控制与多向联合控制的本质安全型多功能控制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本质安全型多功能控制器,包括有机玻璃外壳,外壳内所装的本质安全型多功能控制器的电路板,其特征在于该本质安全型多功能控制器的电路包含直流与脉冲电源电路、脉冲主控制电路、辅助控制电路、延时控制电路、水导控制电路、及用于实现该多功能控制器的内部输入和输出线连接,实现该控制器的多功能控制用途连接外部控制元器件的插头与插座;所述的插头与插座安装在外壳上;其中(1)、直流与脉冲电源电路由外部交流36V电压的一端与控制器插座的A3脚一端相接,插座A3脚的另一端与插头A3脚相插,插头A3脚的另一端经印刷线路板A3脚与熔断器FU的一端相接,熔断器 FU的另一端与变压器一次线包的一端相接;外部交流36V的另一线与控制器插座的B3脚相接,B3脚的另一端与插头B3脚相插,插头B3脚的另一端经印刷线路板的B3脚与本安电变压器KB —次侧的另一线相接,完成了外部36V的交流电的输入;本安电变压器KB次级的输出交流电源,输出两端a、b电压为15V,输出端a与整流桥的一端相接,输出端b与整流桥ZL的另一端和线路板上的Al脚输出线相接,整流桥ZL 是给该多功能控制器提供直流电源,电压为DC12 13V,同时由本安变压器的次级15V交流电源的输出端b经远方控制线的终端与检波二极管DO的正极相接,检出了正向6. 5V的脉冲电压,输出a端经整流桥ZL的负极端输出脉冲负极组成正向脉冲电源,正向脉冲电源是给主辅控制电路提供脉冲工作的电源;O)、脉冲主控制电路脉冲主控制电路含有金属电阻R1,碳膜电阻R2,发光二极管D1,续流电容Cl,三极管VI,固体继电器J1,限流电阻R3、R4、R5,三极管Vl的保护二极管D3、D4,脉冲电源输出线Al,插头Al脚,插座Al脚,脉冲电源输入线Bi,插头Bl脚,插座Bl脚,固体继电器Jl的动断静触头J11,动合静触头J12,动触头J13,插头B7、B8、A8脚、插座B7、B8、A8脚,所述的主限流金属电阻Rl的一端与整流后的直流电源负极端串接,另一端与限流后的负极端相接;整流后的直流电源的正极端与发光二极管Dl的正极端相接,发光二极管Dl的负极与碳膜电阻R2的一端相接,电阻R2的另一端与直流电源的负极相接,构成电源指示回路;三极管Vl的发射极与电源的负极相接,集电极与固体继电器Jl的磁力线圈的一端相接,磁力线圈的另一端与直流电源的正极相接;三极管Vl的基极与限流电阻R3的一端相接,限流电阻R3的另一端与续流电容Cl正极端相接,续流电容Cl的负极与电源的负极相接,限流电阻R4的一端与电阻R3和电容Cl的接点相接,限流电阻R4的另一端与线路板Bi、插头Bl脚、插座的Bl脚串接;限流电阻R5的一端与三极管Vl的集电极和继电器Jl的接点相接,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D2的负端相接,发光二极管D2的正端与电源的正端相接;保护二极管D3、D4的正极端与三极管Vl的集电极与固体继电器Jl线圈的接点相接,保护二极管D3、D4的负极端与电源的正极相接;固体继电器Jl的动触头J13的一端与线路板的引出线B8、插头B8脚、插座的B8脚相串接,固体继电器Jl动触头J13的另一端与常闭点静触头Jll相接触,固体继电器Jl静触头Jll的另一端与线路板B7、插头B7、插座的B7脚相串接,固体继电器Jl的常开动合静触头J12的一端与线路板的A8、插头A8脚和插座的A8脚相串接,固体继电器Jl的常开动合静触头J12的另一端与动触头J13相接触;动触头J13的另一端与线路板的引出线B8、插头B8脚、插座的B8脚相串接组成;(3)、辅助控制电路辅助控制电路含有三极管V2,固体继电器J2,三极管基极限流电阻R6、R7,三极管 V2的保护二极管D6、D7,固体继电器J2的常闭静触头J21,常开静触头J22和动触头J23线路板 B5、B6、A6 ;插头、B5、B6、A6 脚,插座 B5、B6、A6 脚;所述的三极管V2的发射极与直流电源负极相接,集电极与固体继电器J2的磁力线圈的一端相接,固体继电器J2的磁力线圈的另一端与12V直流电源的正极相接;三极管 V2的基极与限流电阻R6的一端相接,限流电阻R6的另一端与续流电容C2的正极端相接, 续流电容C2的负极与直流12V电源的负极相接,限流电阻R7的一端与电容C2和电阻R6 的接点相接,限流电阻R7的另一端与线路板的B2、插头B2脚,插座B2脚相串接;三极管V2 的保护二极管D6、D7的正极端分别与三级管V2的集电极与固体继电器J2的磁力线圈的一端的接点相接,二极管D6、D7的负极端分别与电源的正极端相接;固体继电器J2的动触头 J23的一端与固体继电器J2的常闭静触头J21接触,动触头J23的另一端与线路板B6插头 B6脚、插座B6脚相串接,固体继电器J2的常闭静触头J21的另一端与线路板B5,插头B5 脚、插座B5脚相串接;固体继电器J2的常开静触头J22的一端与动触头J23的动触头相动合接触,常开静触头J22的另一端与线路板A6,插头A6脚、插座A6脚相串接;直流源正极与反流入二级管D5正极相接,D5的负极与线路板A2,插头A2脚、插座A2脚串接组成;0)、延时控制电路延时控制电路含辅助控制回路和充电电容C3组成;所述的电容C3的负极端与三极管V2的基极限流电阻R6和R7的接点相接,电容 C3的正极端与线路板的A4脚、插头A4脚、插座A4脚串接;将直流源的A2脚与主控制回路中的固体继电器Jl插座A8脚相接,延时控制回路的插座A4脚与固体继电器Jl的B8脚相接,辅助控制回路的插座B2脚与主控制回路中的固体继电器Jl的插座B7脚相接;(5)、水导控制电路水导控制电路含12V直流电源的正极线路板A2,插头A2脚、插座A2脚、插头A5脚、 插座A5脚、限流电阻R8、三极管V2、固体继电器J2的常闭静触头J21、常开静触头J22,动触头J23,线路板B5、B6、A6,插头B5、B6、A6脚、插座B5、B6、A6脚组成;插座A2脚的12V直流正极电源经控制电缆插入水仓内的水中,经水与插入水仓中的三极管V2的基极触发回路控制电缆的一端导通,触发回路控制电缆的另一端与插座的 A5脚相接;插座A5脚的另一端与插头A5脚相插,插头A5脚的另一端与线路板的A5相接, 线路板A5与限流电阻R8的一端相接,限流电阻R8的另一端与三极管V2的基极相接;三极管V2的发射极与12V直流电的负极相接,三极管V2的集电极与固体继电器J2的磁力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悦
申请(专利权)人:白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