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客传送设备及其梯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495604 阅读:1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10 19: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自动扶梯及其梯级装置,其在梯级形成同一平面的状态下,能够缩小梯级之间的间隙,并且当异物在卡在梯级之间的状态下与设置在上部出入口地板或者下部出入口地板上的梳齿板发生了碰撞时,能够轻易地拔出异物,通过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结构,能够提高异物被卡住时的安全性。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了在梯级的边界构件的前端侧设置平缓倾斜的倒角,并且更优选在边界构件的前端侧和后端侧设置平缓倾斜的倒角的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自动扶梯等乘客传送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设置在梯级周围的边界构件(demarcation)的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的自动扶梯中的梯级2在自动扶梯的倾斜部分行走时的状态如图2所示。如图2的A部分的放大图所示,梯级2的前方边界构件22的前端侧以及侧端边界构件19的前端侧被构造成分别设置有防干涉倒角观、20,以此来防止与前方的梯级2的踢板17发生干涉。可是,在梯级2处于水平行走状态时,该防干涉倒角28、20与踢板之间会出现间隙,从而存在伞尖和高跟鞋的鞋跟等异物会卡在该间隙内的问题。为了解决异物会卡在梯级2之间的间隙内的问题,例如在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技术。根据该专利文献1,其交替地形成第一防滑板和第二防滑板,此时,即使将第一防滑板的踢板侧端部形成为圆弧状,但只要将第二防滑板的位于踢板相反侧的端部的长度形成得比第一防滑板的位于踢板相反侧的端部的长度长,则在梯级处于水平行走状态的情况下, 也能够遮住圆弧部分。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 日本国专利特开2005-22801号公报(图1、图2)可是,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自动扶梯的梯级中,在梯级处于水平行走状态的情况下,能够有效地防止较大的异物被卡在梯级之间,但在细小的异物卡在前后梯级的第一防滑板之间等情况下,由于第一防滑板的踢板侧端部被形成为圆弧状,所以更容易形成间隙,由此,存在例如伞尖和高跟鞋的鞋跟部分等被卡住的危险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所存在的问题而作出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与提供一种自动扶梯及其梯级,其在梯级处于水平行走状态时,能够缩小梯级之间的间隙,并且当异物在卡在梯级之间的状态下与设置在上部出入口地板或者下部出入口地板上的梳齿板发生了碰撞时,能够轻易地拔出异物,通过采用本专利技术的结构,能够提高异物被卡住时的安全性。本专利技术的除上述课题以外的课题在本申请的说明书和附图中加以说明。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乘客传送设备采用了在梯级的边界构件的前端侧设置平缓倾斜的倒角,并且优选在边界构件的前端侧和后端侧均设置平缓倾斜的倒角的结构。此外,上述结构只不过是一个示例,本专利技术在不脱离其技术思想的范围内可以进行适当的变更。此外,除上述结构以外的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例在本申请的说明书或者附图中加以说明。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梯级的边界构件的结构,能够提供一种自动扶梯及其梯级,其在梯级处于水平行走状态时,能够缩小梯级之间的间隙,并且当异物在卡在梯级之间的状态下与设置在上部出入口地板或者下部出入口地板上的梳齿板发生了碰撞时,能够轻易地拔出异物,通过采用本专利技术的结构,能够提高异物被卡住时的安全性。本专利技术的其它效果在说明书中加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自动扶梯的侧视示意图。图2表示现有的自动扶梯中的梯级位于自动扶梯的倾斜部分时的状态。图3是自动扶梯的梯级的俯视图和从踢板侧观察到的侧视图。图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梯级的侧视图。图5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水平行走时的梯级的侧视图。图6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梯级的侧视图。图7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效果,是表示梯级在上部楼层部分中的转动轨迹的侧视图。图8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效果,是图7的C部分的放大图。图9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梯级的侧视图。图10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效果,是朝向上方运行时的上部出入口地板的梳齿板部分的侧视图。图11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效果,是朝向下方运行时的下部出入口地板的梳齿板部分的侧视图。图12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效果,是朝向下方运行时的下部出入口地板的梳齿板部分的侧视图。符号说明1自动扶梯2 梯级4移动扶手5 框架6上部机械室7下部机械室8梯级链条8V梯级轴9 前轮10 后轮11上部出入口地板12下部出入口地板16防滑板17 踢板18后方边界构件19侧端边界构件20,28防干涉倒角21 间隙22前方边界构件23、M 梳齿板25 异物26、27平缓倾斜的倒角31上部楼层32下部楼层41栏杆面板61驱动装置62上部终端链轮71下部终端链轮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在各个附图和各个实施例中,相同或者类似的结构部分采用相同的符号表示,并且省略其重复说明。第一实施例图1是作为适用了本专利技术的乘客传送设备的一例的自动扶梯的侧视示意图。在图 1中,自动扶梯1具有横跨建筑结构物的上部楼层31和下部楼层32设置的框架(框体)5。 在该框架5的长度方向的两个端部设置有上部机械室6和下部机械室7,并且设置有分别从上方盖住各自的机械室的上部出入口地板11和下部出入口地板12。此外,在各个机械室内设置有左右一对的上部终端链轮62和左右一对的下部终端链轮71。所述终端链轮通过左右一对的梯级链条8连接成环状。连接左右一对的梯级链条8的梯级轴8V(未图示)、设置在梯级轴8V的两端的前轮9以及可转动地安装在梯级轴8V上的梯级2通过设置在上部机械室6内的驱动装置61进行环状转动。在梯级2的后端侧设置有朝向下方延伸的踢板 17。此外,梯级2具有后轮10。沿着梯级2的移动方向,栏杆面板41在梯级2的两侧竖立地设置在框架5上。沿着该栏杆面板41的周缘设置有与梯级2同步地被驱动的移动扶手4。图2表示梯级2在自动扶梯1的倾斜部分行走时的状态。如上所述,梯级2的前方边界构件22的前端侧以及侧端边界构件19的前端侧被构造成分别设置有防干涉倒角观、 20,以此来防止与前方的梯级2的踢板17发生干涉。可是,在梯级2处于水平行走状态的情况下,在该防干涉倒角28、20与踢板之间会出现间隙,使得伞尖和高跟鞋的鞋跟等异物会卡在该间隙内。图3是自动扶梯的梯级的俯视图和从踢板侧观察到的侧视图,其中,图3a是俯视图,图北是从踢板侧观察到的侧视图。如图3所示,梯级2的表面由成为乘客搭载面的防滑板16以及设置在防滑板周围的边界构件构成,所述边界构件用以提醒乘客注意梯级2的端部位置。边界构件包括设置在梯级2前方的前方边界构件22、设置在梯级左右侧端的侧端边界构件19以及设置在梯级后方的后方边界构件18。如图3所示,为了达到减少乘客的鞋子等被设置在梯级2侧方的裙部护板(未图示)和梯级2之间的间隙卡住的危险性这一目的,在自动扶梯1的梯级2中,将侧端边界构件19的侧端的高度设计成比防滑板16、前方边界构件22或者后方边界构件18的高度高出L5(例如高出5 15mm,优选高出8mm左右)。由此,图2所示的侧端边界构件19的防干涉倒角20的倾斜部分长度尺寸L8变得大于前方边界构件22的防干涉倒角观的倾斜部分长度尺寸,其结果是,防干涉倒角20的倒角水平方向尺寸和倒角高度尺寸也变大,使得异物更容易被卡住。以下参照图4和图5对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进行说明。图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梯级的侧视图,图5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水平行走时的梯级的侧视图。在本实施例,在设置在梯级2两端的侧端边界构件19的前端侧设置有平缓倾斜的倒角26,该平缓倾斜的倒角26设置在比梯级2的防干涉倒角20更靠后端侧的位置上,并且具有L3 > L4的长度关系。其中,L3表示梯级行进方向的倒角水平方向尺寸,L4表示倒角高度尺寸。由此, 如图5的B部分的放大图所示,在梯级2处于水平行走状态的情况下,与现有梯级的梯级2 之间的间隙L6相比,本专利技术能够进一步缩小梯级之间的间隙L7的尺寸,因此能够降低异物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松本达也猪濑铁平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