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清华大学专利>正文

浮游生物的附着装置、附着系统,及输水工程系统和养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494119 阅读:2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10 08: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生物附着装置,特别是具主动附着特性的浮游生物的附着装置,包括至少一个附着排,所述附着排包括多个附着板,所述附着装置还包括固定结构,所述固定结构包括固定架和固定座,同一个附着排上的各所述附着板彼此为平行结构。一方面,对于有益的具主动附着特性的浮游生物成虫的人工养殖,可以通过本装置增加幼虫(此处即苗种)的附着提高其苗种产量;另一方面,对输水系统有害的污损生物的属于具主动附着特性的浮游生物幼虫,可以在进水阶段通过本装置将这些具主动附着特性的浮游生物吸附过滤,以减少其在水中的密度,降低污损生物在水下工程物体上的附着量。(*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生物附着装置,特别是具主动附着特性的浮游生物的附着装置。
技术介绍
贻贝属于双壳纲异柱目的一科,俗称海虹或淡菜,分布广。贻贝的幼虫较小(80微米到400微米左右),自身游泳能力弱,甚至或没有游泳能力,主要靠浮在水中生活,可以随波逐流,该阶段的贻贝幼虫属于浮游生物,该阶段称为贻贝的浮游阶段。随着贻贝幼虫的发育,自其足丝腺分泌足丝起,就已具有主动附着特性,在遇到固体时会自动附着其表面继续生长为成虫。由于其成虫阶段是用足丝固着生活,基本不再移动,所以其成虫阶段属于附着生物。像贻贝幼虫这样的,在幼虫阶段或幼虫到成虫过渡阶段是浮游生物,且具有主动附着特性,只有附着其它物体才能继续生长为成虫,而其成虫为营附着或固着生活的底栖生物, 在附着后基本不再移动或移动范围不大,本技术称这类浮游生物为具主动附着特性的浮游生物。所述具主动附着特性的浮游生物有很多,从物种的角度划分,有同属贻贝科的沼蛤(Limnoperna fortunei,俗称淡水壳菜,我国境内唯一的淡水种)、斑马贻贝(Dreissena polymorpha,英文zebra mussels,美洲著名的入侵物种)、紫贻贝(Mytilus edulis)、翡翠贻贝(Perna viridis),节肢动物藤壶(节肢动物门、甲壳纲、蔓足目、藤壶科),牡蛎(软体动物门,瓣鳃纲,异形亚纲,珍珠贝目),以及海绵、多毛环节动物、海鞘等;从种群的角度划分,则包括幼虫阶段为浮游生物,而成虫阶段是底栖生物的水生生物(如海绵动物、腔肠动物、扁虫类、软体动物、蔓足类等)。所述具主动附着特性的浮游生物的成虫很多是有益的经济物种,比如,贻贝不仅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而且还有很高的药用与食疗功效。据《本草纲目》记载,贻贝肉能治“虚劳伤惫,精血衰少,吐血久痢,肠鸣腰痛”。现代有关药书记述,贻贝性温,能补五脏,理腰脚, 调经活血,对眩晕、高血压、腰痛、吐血等症均有疗效,对贫血、口角炎、舌喉炎和眼疾等亦有较好的疗效。贻贝的人工养殖已有几百年的历史。沼蛤可以做渔业养殖中的饵料,也可以食用,在国内很多淡水湖泊中都有养殖。据《中华本草》记载,藤壶可以治疗胃痛吞酸、水火烫伤、小儿头疖、疔疮肿毒,亦可食用。在所述具主动附着特性的浮游生物成虫的养殖中存在种苗获取率较低的问题。比如,在贻贝养殖中,采苗或育苗阶段是从海水中获取贻贝苗的一个过程,即在贻贝繁殖季节选好采苗海区,设置浮筏,适时投放悬挂采苗器(附苗器),让海水中的贻贝幼虫变态后及时附上长大成苗,为养殖生产提供所需苗种。但传统的浮筏获取的苗种产量低,其原因在于水中的苗种附着到采苗器的几率低。如何在有限的采苗器上获得尽可能多的贻贝苗是贻贝的人工养殖领域的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但是,另一方面,所述具主动附着特性的浮游生物的成虫有时又是对输水工程管壁造成破坏或阻塞的污损生物。所述污损生物是指附着于水面以下的工程物体(主要是金属、木材、水泥,如管壁或船体等)并对这些工程物体造成生物污损的生物。所述生物污损是指输水建筑物及相关生产设备中大量附着生长的污损生物对输水建筑物的结构表面产生污损,腐蚀结构,甚至堵塞管道,影响工程的正常运行。所述具主动附着特性的浮游生物是污损生物的幼虫,由于它很容易随着输送的水流进入输水工程的管道,所以是输水工程内污损生物的来源。比如淡水中的沼蛤的幼虫为具主动附着特性的浮游生物,其个体小、重量轻,随水流迁移的能力很强,在繁殖的高峰季节,自然水体中沼蛤幼虫的密度可达5000个/m3以上,沼蛤幼虫会随水流进入用于输送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的输水管道或工厂的冷却水管道;而海水中的贻贝或藤壶幼虫亦属具主动附着特性的浮游生物,可以随海水进入海水淡化管道或海水冷却水管道(如发电站的冷却水管道)等。而所述具主动附着特性的浮游生物又具有主动附着特性,进入输水工程后便附着在管道、箱涵、隧洞以及闸阀、水泵等工程结构与工程设备的表面上甚至缝隙中,并继续成长为污损生物成虫,这些污损生物一层叠一层的生长与繁殖,会给输水工程造成严重的污损和破坏,甚至引起安全事故。比如,污损生物沼蛤在输水管道中一年的生长厚度可达数厘米,生长密度高达10,000-100, 000个/m2。不仅使有效的输水管径缩减,而且其足丝深入结构壁面,会腐蚀壁面;闸阀被沼蛤包裹以后,则无法正常开启或关闭;沼蛤自然死亡以后,会变质发臭污染水质;脱落下来的贝壳,在管道转折处或分叉处大量沉积,引起管道水流不畅,降低管道的输水能力。对于其它的输水工程,比如海水中的海水淡化管道或海水冷却水管道等,也会遇到同样的问题。比如污损生物藤壶在每一次脱皮之后,就要分泌出一种粘性的藤壶初生胶,这种胶含有多种生化成份和极强的粘合力,从而保证了它极强的附着能力。它们的附着对于海水淡化厂或抽取海水用于冷却的工厂而言是极大的困扰与负担,全球每年都得耗费极庞大的人力及资金在清除污损生物上。因此,消除输水工程(无论淡水还是海水)中的污损生物就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现有的灭杀输水工程中污损生物的方法主要有1,人工铲刮方法即每年都要对管道中附着生长的具主动附着特性的浮游生物的成虫进行铲刮处理。处理工作必须在全线停水的情况下进行,不仅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在铲刮过程中还会对输水管壁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影响到输水工程的使用寿命。而且铲刮后的管壁较铲刮前更为粗糙,更利于具主动附着特性的浮游生物的附着生长,会带来更大的隐患。2,涂料防护法即使用防护涂料,以提高物体表面的光滑度,减少具主动附着特性的浮游生物的附着量,有些涂料中含有杀虫剂,可以对具主动附着特性的浮游生物进行杀灭。从应用情况来看,治理效果不明显。3,化学灭杀法目前研究了多种化学灭杀剂用于沼蛤、斑马纹贻贝等污损生物的污损的控制试验中,如采用氯气和次氯酸钠作为沼蛤的杀灭剂,但实际应用的报道极少。在饮用水输水工程中化学方法防除污损生物入侵及污损更需谨慎,化学药剂对水质及环境的影响都不容忽略,且使用巨大的化学药剂量成本很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针对具主动附着特性的浮游生物的附着装置,一方面,对于有益的具主动附着特性的浮游生物成虫的人工养殖,可以通过本装置增加幼虫(此处即苗种)的附着提高其苗种产量;另一方面,对输水系统有害的污损生物的幼虫属于具主动附着特性的浮游生物,可以在进水阶段通过本装置将这些具主动附着特性的浮游生物吸附过滤,以减少其在水中的数量,降低其附着在管壁、水下工程物体上的附着量。一种针对具主动附着特性的浮游生物的附着装置,所述附着装置设置于生物附着池内,所述生物附着池包括进水口和出水口 ;所述附着装置包括至少一个附着排,所述附着排包括多个附着板,所述附着板是刚性附着板;所述附着装置还包括固定结构,所述固定结构包括将所述附着板固定于所述附着排的固定架和将所述附着排与所述生物附着池固定连接的固定座,同一个附着排上的各所述附着板彼此为平行结构。所述刚性附着板可以是由刚性材料制成的附着板;所述刚性附着板是平板、或截面形状为弧形和/或波浪形和/或锯齿形和/或弯折形的连续曲面板、或所述平板和/或至少一种所述连续曲面板的任意组合,或在其上包裹柔性材料的所述平板、和/或所述连续曲面板、和/或所述平板和/或至少一种所述连续曲面板的任意组合;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兆印徐梦珍王旭昭张康
申请(专利权)人:清华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