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过凸轮轨迹改变实现转移作用力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482783 阅读:2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05 18: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通过凸轮轨迹改变实现转移作用力的装置,包括第一号立柱、第二号立柱、活动横梁、连杆、第一号圆轮、第二号圆轮以及凸轮,所述第一号立柱与第二号立柱之间设有活动横梁,所述活动横梁的重心处设有开孔,所述连杆的一端设在开孔处,所述连杆的另一端设有第一号圆轮,所述第一号圆轮下方设有第二号圆轮,所述第二号圆轮下方设有凸轮,所述第二号圆轮左右方设有第一号挡板与第二号挡板,所述第一号挡板与第二号圆轮接触,所述第二号挡板与第二号圆轮接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第二号圆轮的水平方向上力作用在第一号挡板与第二号挡板上,从而避免了力作用在第一号立柱与第二号立柱上,具有实用性、推广作用。(*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通过凸轮轨迹改变实现转移作用力的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转移作用力的装置,具体涉及一种通过凸轮轨迹改变实现转移作用力的装置。
技术介绍
如图3所示,现有的凸轮轨迹改变装置,包括立柱01、活动横梁02、连杆03、圆轮 04以及凸轮05,两根的所述立柱01之间设置有活动横梁02,活动横梁02与立柱01之间为活动连接,活动横梁02的重心处设有开孔,连杆03的一端设在开孔处,另一端设有圆轮 04,圆轮04下方设有凸轮05,凸轮05转动时带动圆轮04,圆轮04转动时通过连杆03带动活动横梁02动作,活动横梁02有垂直方向上的作用力和水平方向上的作用力,水平方向上的作用力直接作用在立柱01上,这样会对立柱01造成不良影响,对立柱01造成损害。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通过凸轮轨迹改变实现转移作用力的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通过凸轮轨迹改变实现转移作用力的装置,包括第一号立柱、第二号立柱、活动横梁、连杆、第一号圆轮、第二号圆轮以及凸轮,所述第一号立柱与第二号立柱平行,所述第一号立柱与第二号立柱之间设有活动横梁,所述活动横梁与第一号立柱和第二号立柱为活动连接,所述活动横梁的重心处设有开孔,所述连杆的一端设在开孔处,所述连杆的另一端设有第一号圆轮,所述第一号圆轮下方设有第二号圆轮,所述第二号圆轮下方设有凸轮, 所述第一号圆轮与第二号圆轮通过齿轮连接,所述第二号圆轮左右方设有第一号挡板与第二号挡板,所述第一号挡板与第二号圆轮接触,所述第二号挡板与第二号圆轮接触。所述第一号挡板、第二号挡板、第一号立柱以及第二号立柱两两平行。所述连杆的横截面为圆形。所述开孔的横截面为圆形。所述凸轮由电机驱动。所述第二号圆轮的直径大于第一号圆轮的直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第一号挡板与第二号挡板设置在第二号圆轮的左右方,第二号圆轮的水平方向上的力作用在第一号挡板与第二号挡板上,从而避免了力作用在第一号立柱与第二号立柱上,具有实用性、推广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状态图。图3为以前凸轮轨迹改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与达成目的易于明白理解,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如图1与图2所示,本技术所述一种通过凸轮轨迹改变实现转移作用力的装置包括第一号立柱11、第二号立柱12、活动横梁2、连杆3、第一号圆轮4、第二号圆轮6以及凸轮7,所述第一号立柱11与第二号立柱12平行,所述第一号立柱11与第二号立柱12之间设有活动横梁2,所述活动横梁2与第一号立柱11和第二号立柱12为活动连接,所述活动横梁2的重心处设有开孔,所述连杆3的一端设在开孔处,所述连杆3的另一端设有第一号圆轮4,所述第一号圆轮4下方设有第二号圆轮6,所述第二号圆轮6下方设有凸轮7,所述第一号圆轮4与第二号圆轮6通过齿轮连接,所述第二号圆轮6左右方设有第一号挡板 51与第二号挡板52,所述第一号挡板51与第二号圆轮6接触,所述第二号挡板52与第二号圆轮6接触。其中,所述第一号挡板51、第二号挡板52、第一号立柱11以及第二号立柱12两两平行。其中,所述连杆3的横截面为圆形。其中,所述开孔的横截面为圆形。其中,所述凸轮7由电机驱动。其中,所述第二号圆轮6的直径大于第一号圆轮4的直径。本技术通过电机带动凸轮7转动,凸轮7带动第二号圆轮6转动,第二号圆轮 6带动第一号圆轮4转动,第一号圆轮4通过连杆3带动活动横梁2动作,所述第二号圆轮 6在水平方向上的作用力作用在第一号挡板51与第二号挡板52之间,从而避免了作用力作用在第一号立柱11与第二号立柱12上。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权利要求1.一种通过凸轮轨迹改变实现转移作用力的装置,包括第一号立柱、第二号立柱、活动横梁、连杆、第一号圆轮、第二号圆轮以及凸轮,所述第一号立柱与第二号立柱平行,所述第一号立柱与第二号立柱之间设有活动横梁,所述活动横梁与第一号立柱和第二号立柱为活动连接,所述活动横梁的重心处设有开孔,所述连杆的一端设在开孔处,所述连杆的另一端设有第一号圆轮,所述第一号圆轮下方设有第二号圆轮,所述第二号圆轮下方设有凸轮,所述第一号圆轮与第二号圆轮通过齿轮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号圆轮左右方设有第一号挡板与第二号挡板,所述第一号挡板与第二号圆轮接触,所述第二号挡板与第二号圆轮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通过凸轮轨迹改变实现转移作用力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号挡板、第二号挡板、第一号立柱以及第二号立柱两两平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通过凸轮轨迹改变实现转移作用力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杆的横截面为圆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通过凸轮轨迹改变实现转移作用力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孔的横截面为圆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通过凸轮轨迹改变实现转移作用力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轮由电机驱动。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通过凸轮轨迹改变实现转移作用力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号圆轮的直径大于第一号圆轮的直径。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通过凸轮轨迹改变实现转移作用力的装置,包括第一号立柱、第二号立柱、活动横梁、连杆、第一号圆轮、第二号圆轮以及凸轮,所述第一号立柱与第二号立柱之间设有活动横梁,所述活动横梁的重心处设有开孔,所述连杆的一端设在开孔处,所述连杆的另一端设有第一号圆轮,所述第一号圆轮下方设有第二号圆轮,所述第二号圆轮下方设有凸轮,所述第二号圆轮左右方设有第一号挡板与第二号挡板,所述第一号挡板与第二号圆轮接触,所述第二号挡板与第二号圆轮接触。本技术所述第二号圆轮的水平方向上力作用在第一号挡板与第二号挡板上,从而避免了力作用在第一号立柱与第二号立柱上,具有实用性、推广作用。文档编号F16H25/14GK202301803SQ201120358219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22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22日专利技术者许怡生 申请人:上海雅盟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怡生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雅盟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