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无机层状材料制备领域以及污水净化领域,涉及。
技术介绍
随着给水处理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饮用水水质的重视,紫外线、臭氧和二氧化氯等消毒技术在饮用水消毒中的应用日益广泛。然而,消毒剂和生活饮用水中天然有机物、无机物反应可生成消毒副产物,例如亚氯酸盐、溴酸盐和氯酸盐。毒理学研究表明水中极低浓度的溴酸盐对人体即有潜在致癌作用。而亚氯酸盐、氯酸盐则会引起溶血性贫血,并降低精子的数量和活力。鉴于消毒副产物对人类健康的危害,美国环境保护署已经将其列为监测范围内,并给出健康限值。卤族含氧酸盐通常具有非挥发性、高溶解性及动力学稳定性,混凝、沉淀、过滤和消毒等自来水厂的常规处理技术难以将其有效去除,特别是低浓度卤族含氧酸根化合物的去除更加困难。目前主要技术有离子交换法、吸附法、膜分离技术和生物法。离子交换法存在成本高、处理后浓缩的废液处理问题,难以大规模应用;活性炭对于卤族含氧酸根的吸附容量很小,运行过程中就会被穿透;膜分离技术设备费用高,膜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去除效果,同时需要对膜进行及时清洗和更换,因此在实际生产的推广上受到制约;生物法菌株条件要求高,且处理周期长,出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一琼,高乃云,马艳,郭洪光,周超,
申请(专利权)人:同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