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底放料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448131 阅读:1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6-21 08: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平底放料阀,包括阀体,与阀体下部固定连接的阀座,与阀体上部固定连接的支架,与支架配合设置的阀杆螺母,与阀杆螺母配合设置的驱动装置,以及阀杆,阀杆底端固定设置有与阀座相配合的阀瓣,所述驱动装置包括与阀杆螺母固定连接的第一齿轮,第二齿轮以及齿轮轴,所述第二齿轮与齿轮轴固定连接,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相啮合设置,所述第一齿轮直径大于第二齿轮直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具有启闭速度更快、使用寿命更长的效果。(*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放料阀,具体涉及一种平底放料阀
技术介绍
传统的平底放料阀,通常包括阀体,与阀体下部固定连接的阀座,与阀体上部固定连接的支架,与支架配合设置的阀杆螺母,与阀杆螺母配合设置的驱动装置,以及阀杆, 阀杆底端固定设置有与阀座相配合的阀瓣,其驱动装置只是与阀杆螺母固定连接的操作手轮,对于大口径的平底放料阀,通过操作手轮去启闭阀瓣时,其启闭速度过慢,在启闭过程中流体容易对阀瓣与阀座进行冲刷,从而影响阀门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启闭速度更快、使用寿命更长的平底放料阀。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平底放料阀,包括阀体, 与阀体下部固定连接的阀座,与阀体上部固定连接的支架,与支架配合设置的阀杆螺母,与阀杆螺母配合设置的驱动装置,以及阀杆,阀杆底端固定设置有与阀座相配合的阀瓣,所述驱动装置包括与阀杆螺母固定连接的第一齿轮,第二齿轮以及齿轮轴,所述第二齿轮与齿轮轴固定连接,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相啮合设置,所述第一齿轮直径大于第二齿轮直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第一齿轮直径大于第二齿轮直径,可通过转动齿轮轴使第二齿轮转动,第二齿轮带动第一齿轮转动对阀杆迅速进行启闭操作,以减少在启闭过程中流体对阀瓣与阀座的冲刷,从而延长了平底放料阀的使用寿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齿轮与支架之间设置有连接盘,所述连接盘与支架固定连接设置,连接盘上设置有轴孔,所述齿轮轴穿设在轴孔内,连接盘下方设置有连接套,所述连接套与齿轮轴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齿轮以及齿轮轴结构更加稳固。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盘上固定连接有底板,与底板固定连接有可罩住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的齿轮罩。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止杂物掉入以影响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的传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阀杆顶端设置有第一手轮,所述阀杆设置有阀杆防转装置,所述阀杆螺母设置有阀杆螺母防转装置,所述阀杆螺母防转装置与阀杆防转装置均呈可开启或关闭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平底放料阀进行开启或关闭时,开启阀杆防转装置以防止阀杆转动,并关闭阀杆螺母防转装置以使得阀杆螺母可转动,通过操作第二齿轮,便可使阀杆上升或下降以达到开启或关闭平底放料阀的目的;当关闭平底放料阀后,开启阀杆螺母防转装置以防止阀杆螺母转动,并关闭阀杆防转装置以使得阀杆可转动,此时通过旋转第一手轮,便可转动阀杆,并且使阀杆不会上升或下降,阀瓣与阀座便可通过自研磨过程清除阀瓣对应阀座处的结垢、结疤。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阀杆防转装置包括与阀杆固定连接的防转板以及第一定位叉,防转板与支架之间设置有防转板插槽,所述第一定位叉呈可插入或脱离防转板插槽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定位叉插入防转板插槽时,由于支架与防转板的限位作用,使得阀杆不能发生转动,以达到开启阀杆防转装置的目的;第一定位叉脱离防转板插槽时,阀杆便能够转动,以达到关闭阀杆防转装置的目的。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阀杆螺母防转装置包括设置在阀杆螺母对应支架位置的阀杆螺母插槽以及第二定位叉,所述第二定位叉呈可插入或脱离阀杆螺母插槽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定位叉插入阀杆螺母插槽时,由于支架与阀杆螺母插槽对第二定位叉的限位作用,使阀杆螺母不能发生转动,以达到开启阀杆螺母防转装置的目的;第二定位叉脱离阀杆螺母插槽时,阀杆螺母便能够转动,以达到关闭阀杆螺母防转装置的目的。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定位叉与第二定位叉为一体设置的拨叉。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阀杆防转装置与阀杆螺母防转装置的开启或关闭操作以及结构更加简单。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齿轮设置有其锁紧装置,所述锁紧装置包括设置在第一齿轮上部并且与阀杆螺母固定连接的锁紧螺母,设置在锁紧螺母上的紧定螺钉,以及设置在第一齿轮与第二手轮之间的第二手轮,所述第二手轮与阀杆呈螺纹配合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对第一齿轮与阀杆螺母进行双重锁紧,并且,结垢、 结疤清除操作结束后,关闭阀杆螺母防转装置,并开启阀杆防转装置,便可通过第一手轮对角式放料阀进行快速开启。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平底放料阀实施例结构图;图2为图1的B部放大图;图3为图1的A-A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附图1至附图3,本技术公开的平底放料阀,包括阀体1,与阀体1下部固定连接的阀座2,与阀体1上部固定连接的支架3,与支架3配合设置的阀杆螺母4,与阀杆螺母4配合设置的驱动装置5,以及阀杆6,阀杆6底端固定设置有与阀座2相配合的阀瓣 7,本实施例还设置有填料8、填料压盖9以及油杯10,所述驱动装置5包括与阀杆螺母4固定连接的第一齿轮51,第二齿轮52以及齿轮轴53,所述第二齿轮52与齿轮轴53固定连接, 第一齿轮51与第二齿轮52相啮合设置,所述第一齿轮51直径大于第二齿轮52直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第一齿轮51直径大于第二齿轮52直径,可通过转动齿轮轴53使第二齿轮52转动,第二齿轮52带动第一齿轮51转动对阀杆6迅速进行启闭操作,以减少在启闭过程中流体对阀瓣7与阀座2的冲刷,从而延长了平底放料阀的使用寿命。本实施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齿轮51与支架3之间设置有连接盘M,所述连接盘M与支架3固定连接设置,连接盘M上设置有轴孔,所述齿轮轴53穿设在轴孔内,连接盘M下方设置有连接套55,所述连接套55与齿轮轴53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齿轮52以及齿轮轴53结构更加稳固。本实施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盘M上固定连接有底板56,与底板56固定连接有可罩住第一齿轮51与第二齿轮52的齿轮罩5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止杂物掉入以影响第一齿轮51与第二齿轮52的传动。本实施例进一步设置所述阀杆6顶端设置有第一手轮11,所述阀杆6设置有阀杆防转装置61,所述阀杆螺母4设置有阀杆螺母防转装置41,所述阀杆螺母防转装置41与阀杆防转装置61均呈可开启或关闭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角式放料阀进行开启或关闭时,开启阀杆防转装置61以防止阀杆6转动,并关闭阀杆螺母防转装置41以使得阀杆螺母4可转动,通过操作第二齿轮52,便可使阀杆6上升或下降以达到开启或关闭角式放料阀的目的;当关闭角式放料阀后,开启阀杆螺母防转装置41以防止阀杆螺母4转动,并关闭阀杆防转装置61以使得阀杆6可转动,此时通过旋转第一手轮11,便可转动阀杆6,并且使阀杆6不会上升或下降,阀瓣7与阀座2便可通过自研磨过程清除阀瓣7对应阀座2处的结垢、结疤。本技术阀杆防转装置61可以采用多种不同方式,本实施例优选设置为所述阀杆防转装置61包括与阀杆6固定连接的防转板12以及第一定位叉13,防转板12与支架 3之间设置有防转板插槽,所述第一定位叉13呈可插入或脱离防转板插槽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定位叉13插入防转板插槽时,由于支架3与防转板12的限位作用,使得阀杆6不能发生转动,以达到开启阀杆防转装置61的目的;第一定位叉13脱离防转板插槽时,阀杆6便能够转动,以达到关闭阀杆防转装置61的目的。本技术阀杆螺母防转装置41可以采用多种不同方式,如与阀杆防转装置61 相应设置,本实施例优选设置为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春臣谢和建龚自来吴中林
申请(专利权)人:五洲阀门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