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孔金属氧化物-碳复合薄膜电极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446676 阅读:2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6-20 19:25
一种多孔金属氧化物-碳复合薄膜电极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多孔金属氧化物-碳复合薄膜电极由铜箔集流体和覆盖在其表面的多孔金属氧化物-碳复合薄膜构成,无其他外加导电剂和粘结剂。所述多孔金属氧化物-碳复合薄膜电极的制备方法包括:将金属盐的乳液与碱的乳液混合反应,破乳离心后将沉淀物涂覆在铜箔集流体表面,经二次焙烧获得本发明专利技术产品。将本发明专利技术多孔金属氧化物-碳复合薄膜电极用作锂离子电池负极,具有比容量高和倍率性能好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锂离子电池
,特别是涉及。
技术介绍
碳基材料由于循环性能好、脱嵌锂平台低、价格低廉,是商品化锂离子电池的主要负极材料。但碳负极材料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比容量偏低,表面易生成锂枝晶,从而产生安全隐患等。因此,探索开发高功率密度、高能量密度的新型负极材料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金属氧化物负极材料具有高的质量比容量和体积比容量(P.Poizot, S. Laruelle, S. Grugeon, L. Dupont, J-M. Tarascon, Nature, 2000,407 :496.),是极具商业化发展前景的新型负极材料。但金属氧化物在脱嵌锂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体积变化,导致其循环性能较差;此外金属氧化物的导电性较差,致使实际比容量低、倍率性能差。为克服由于体积变化大导致循环性能差的问题,研究者采用离子液体辅助、控制热分解过程等方法合成了多种 Co3O4 纳米颗粒(G. X. Wang, Y. Chen, K. Konstantinov, J. Yao,J-H. Ahn,H. K. Liu, S. X. Dou,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2002, 340 :L5. ;D. Zou,C. Xu,H. Luo,L. Wang, T.Ying, Materials Letters, 2008,62 :1976.);为了提高金属氧化物材料的导电性,研究者采用多种碳源制备了金属氧化物/碳复合材料(H. Guo, Q. Sun, X. Li,Ζ. Wang,W. Peng, Trans. Nonferrous Met. Soc. China, 2009,19 :372. ;H. Liu, S. Bo, W. Cui, F. Li, C. Wang, Y. Xia,Electrochimica Acta,2008,53 :6497.)。但上述方法的实际效果有限,因此研究开发高比容量、高倍率性能的金属氧化物基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仍是富有挑战性的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克服了锂离子电池金属氧化物负极材料体积膨胀大导致循环寿命差,导电性差导致比容量低、倍率性能差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多孔金属氧化物-碳复合薄膜电极由铜箔集流体和覆盖在其表面的多孔金属氧化物-碳复合薄膜构成。多孔金属氧化物-碳复合薄膜的厚度为1-4 μ m,单位面积质量为0. 15-3mg/cm2 ;碳包裹金属氧化物形成颗粒,颗粒堆积形成孔状结构,孔径为 50-500nm。其中,金属氧化物为三氧化二铁!^e2O3、四氧化三钴Co3O4或氧化镍NiO中的一种,碳为无定形结构,以所述金属氧化物-碳复合薄膜的总质量为基准,金属氧化物含量为 95. 0-99. 8质量%,碳含量为0. 2-5. O质量%。本专利技术多孔金属氧化物-碳复合薄膜电极的制备方法为分别配制金属盐和碱的油包水型乳液并将二者混合反应,利用乳液调节水核大小,以控制金属氢氧化物前驱体晶粒的大小,破乳离心后将氢氧化物沉淀直接涂覆在铜箔集流体表面并进行二次焙烧,表面活性剂碳化在金属氧化物表面形成碳包覆层,既提高了金属氧化物导电性,又可以抑制金属氧化物颗粒团聚长大。本专利技术工艺流程如附图说明图1所示,具体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以金属盐溶液为水相,有机溶剂为油相,将水相、油相、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混合后以1000-2000转/分钟的转速搅拌15-30分钟,配制金属盐的油包水型乳液;以碱溶液为水相,有机溶剂为油相,将水相、油相、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混合后以1000-2000 转/分钟的转速搅拌15-30分钟,配制碱的油包水型乳液,其中,所述金属盐溶液的浓度为 0. 05-0. 2mol/L,碱溶液的浓度为2. 5-12质量%,油相与水相的体积比为20 1-60 1,表面活性剂与水相的体积比为2 1-3 1,助表面活性剂与水相的体积比为1 :1-3:1;(2)将上述配制的金属盐的油包水型乳液和碱的油包水型乳液等体积混合,以 1000-2000转/分钟的转速搅拌混合15-30分钟,然后在40_60°C水浴下反应M-48小时;(3)待反应结束后向上述混合乳液中加入无水乙醇破乳,无水乙醇与步骤(1)所述金属盐溶液水相的体积比为8 1-12 1,以3000-5000转/分钟的速度离心分离5-10 分钟,倒出上层液体,按照8-50mg/cm2的用量将离心沉淀物涂覆在铜箔上;(4)将上述涂覆沉淀物的铜箔在氮气气氛下进行第一次焙烧,以使表面活性剂炭化,第一次焙烧的温度为350-450°C,焙烧时间为0. 5-3小时;(5)将上述经过第一次焙烧的涂覆沉淀物的铜箔在空气气氛下进行第二次焙烧, 以使氢氧化物分解成氧化物且不使上述表面活性剂炭化产物氧化,第二次焙烧的温度为 200-300°C,焙烧时间为0. 5-3小时。其中,上述金属盐为铁、钴或镍的硝酸盐、氯化物、醋酸盐、草酸盐或硫酸盐中的一种或多种;上述碱为氨水、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或尿素中的一种或多种;上述表面活性剂为曲拉通、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乙二醇或聚丙烯酸中的一种或多种;上述助表面活性剂为正丁醇、异丁醇、异丙醇或正丙醇中的一种或多种;上述有机溶剂为环己烷、苯、苯乙烯或甲苯中的一种或多种。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表征样品结构,测试结果如图2和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金属氧化物-碳复合薄膜呈多孔状,孔径为50-500nm。采用高分辨透射电镜表征样品的精细结构,测试结果如图4所示,衍射条纹处为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箭头标识处为无定形碳,无定形碳层起到了固定和链接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的作用。以多孔金属氧化物-碳复合薄膜电极为工作电极,锂片为对电极和参比电极,组装成模拟电池,采用武汉蓝电CT 2001A型电池测试系统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在充放电截止电压范围为3. 0-0. 02V,放电倍率分别为0. 2C和5C的放电比容量如表1所示。本专利技术多孔金属氧化物-碳复合薄膜电极具有高比容量及良好的倍率性能。表1多孔金属氧化物-碳复合薄膜电极的电化学性能数据权利要求1.一种多孔金属氧化物-碳复合薄膜电极,其特征在于该薄膜电极由铜箔集流体和覆盖在其表面的多孔金属氧化物-碳复合薄膜构成;多孔金属氧化物-碳复合薄膜的厚度为1-4 μ m,单位面积质量为0. 15-3mg/cm2 ;碳包裹金属氧化物形成颗粒,颗粒堆积形成孔状结构,孔径为50-500nm ;其中,金属氧化物为三氧化二铁!^e2O3、四氧化三钴Co3O4或氧化镍 NiO中的一种,碳为无定形结构,以所述金属氧化物-碳复合薄膜的总质量为基准,金属氧化物含量为95. 0-99. 8质量%,碳含量为0. 2-5. 0质量%。2.—种权利要求1所述多孔金属氧化物-碳复合薄膜电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工艺步骤如下(1)以金属盐溶液为水相,有机溶剂为油相,将水相、油相、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混合后以1000-2000转/分钟的转速搅拌15-30分钟,配制金属盐的油包水型乳液;以碱溶液为水相,有机溶剂为油相,将水相、油相、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混合后以1000-2000 转/分钟的转速搅拌15-30分钟,配制碱的油包水型乳液,其中,所述金属盐溶液的浓度为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文胜孙洁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化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