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淋雨试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391337 阅读:4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6-02 06: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淋雨试验装置,用于下线汽车淋雨试验,包括喷头和向喷头提供水源的循环水池,还包括用于热流介质流通的管道,所述管道的一端与热流介质源连通,其另一端通向循环水池,所述管道设有电磁阀;所述循环水池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电磁阀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一旦喷头表面结冰不利于喷水的时候,通过管道向循环水池中加入热流介质,实现对循环水池的水进行加热,从而融化喷头表面的冰。(*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淋雨装置,具体地说是用于下线汽车淋雨试验的淋雨试验装置。
技术介绍
为了模拟在下雨情况下汽车各项性能指标的测试,下线汽车会做淋雨试验。淋雨试验通常都是在淋雨间完成,淋雨间通过将循环水池中的水抽至喷头喷出,实现对下雨状况的模拟。但是,在温度较低的环境下,尤其是在冬天,喷头表面容易发生结冰现象,从而影响喷头的出水,此时需要先增加额外的工作去融化喷头表面的冰,然后才能进行淋雨试验, 如此不仅浪费时间,而且影响淋雨试验的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汽车淋雨试验装置,通过向淋雨间循环水池中导入热流介质,加热后的水流入喷头后自动融化喷头表面的冰。实现本技术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淋雨试验装置,包括喷头和向喷头提供水源的循环水池,还包括用于热流介质流通的管道,所述管道的一端与热流介质源连通,其另一端通向循环水池,所述管道设有电磁阀;所述循环水池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电磁阀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管道设有温控阀,所述温控阀设有温度显示仪和温度调节器。更进一步地,所述管道还设有减压阀和安全阀。本技术通过温度传感器将采集的温度信号传递给电磁阀,电磁阀根据设置的温度范围实现自动开关。此外,根据融化冰所需的温度,通过温控阀控制管道中热流介质的温度,有效将循环水池中的水温控制在一定范围,这样避免温度过高对喷淋装置的损坏和对资源的浪费。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一旦喷头表面结冰不利于喷水的时候,通过管道向循环水池中加入热流介质,实现对循环水池中的水进行加热,加热后的水流入喷头后自动将喷头表面的冰融化。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汽车淋雨试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管道,1-1.进口,1-2.出口,2.温控阀,3.减压阀,4.安全阀,5.电磁阀, 6.温度传感器,7.循环水池,8.喷头。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所示,具有防止喷头结冰的汽车淋雨试验装置,包括喷头8和向喷头提供水源的循环水池7,循环水池7中的水被抽向喷头8中,从喷头8中喷出后形成“下雨状态”, 从而实现对下线汽车的淋雨试验。本技术还包括用于热流介质流通的管道1,管道1的进口 1-1与热流介质源连通,管道1的出口 1-2通向循环水池7。管道1设有电磁阀5。循环水池7设有温度传感器 6,温度传感器6与电磁阀5连接。电磁阀5内的信息接收及处理单元用于接收温度传感器 6传递的温度信号,并与预设的温度值比较,判断是否需要开启电磁阀5。本技术通过将高温的热流介质通过管道1流入到循环水池中7中,从而将循环水池7中的水加热至一定温度,被加热后的水被抽向喷头8中,从而可以自动融化凝结在喷头8表面的冰。本实施例所用的高温热流介质为蒸汽或者热水,比如,管道可以直接与锅炉等产生高温蒸汽的设备连接,可充分利用设备排出的蒸汽,节约了资源。为了保证高温的热流介质安全通过管道1进入循环水池7,管道1从进口 1-1到出口 1-2依次设有温控阀2、减压阀3和安全阀4。其中,温控阀2作为管道1的开关,同时,温控阀2设有温度显示仪和温度调节器,温度显示仪用于显示循环水池7的水温,温度调节器用于调节循环水池7的水温; 减压阀3用于控制热流介质从出口 1-2流入循环水池7的压力;安全阀4用于防止管道1 内因热流介质压力过大而引发安全事故。本技术还可以根据融化冰所需的温度来控制管道1中热流介质的开关。如需要控制循环水池中的水温为0 10°C,通过温度传感器6将采集的水温信息传递给电磁阀 5内的信息接收及处理单元,若水温低于0°C,则控制电磁阀5打开,若大于10°C,则控制电磁阀5关闭,避免流入过量的热流介质,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淋雨试验装置,至少包括喷头和向喷头提供水源的循环水池,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两端分别与热流介质源和循环水池连通的管道,所述管道设有电磁阀;所述循环水池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电磁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蓉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