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过渡齿轮安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386082 阅读:2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6-02 00: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过渡齿轮安装结构,包括主动齿轮、过渡齿轮和被动齿轮,被动齿轮由主动齿轮通过过渡齿轮驱动转动,主动、被动齿轮与支承板转动连接,过渡齿轮安装在转轴上,该安装结构还包括一个用于调整过渡齿轮与主动、被动齿轮之间相对位置的弹性支撑机构。弹性支撑机构包括轴承、对称地设置在轴承两侧的连接块、对应地设置在连接块下方且与支承板固定连接的支承小铁块、螺栓和弹簧;轴承安装在转轴上;支承小铁块上开设有一通孔,螺栓的螺纹端穿过通孔与连接块螺纹连接;弹簧套装在螺栓上且位于连接块与支承小铁块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降低了支承板的加工难度,并且即使在过渡齿轮磨损后,仍能保证传动精度,可在经编机等设备中推广使用。(*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齿轮传动机构,特别是涉及齿轮传动机构中的过渡齿轮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的过渡齿轮安装结构,包括主动齿轮、过渡齿轮和被动齿轮,所述被动齿轮由主动齿轮通过过渡齿轮驱动转动,所述主动齿轮由驱动装置驱动转动,所述主动、被动齿轮分别安装在主、被传动轴上,该主、被传动轴分别通过轴承与支承板转动连接,所述过渡齿轮安装在转轴上,该转轴通过轴承与支承板转动连接。在传动时,主动齿轮通过过渡齿轮的过渡作用使被动齿轮的旋转方向与主动齿轮的旋转方向相同。这种过渡齿轮安装结构虽然简单,但在加工和传动过程中存在以下二方面缺陷,一方面,为保证主动齿轮、过渡齿轮和被动齿轮之间的传动精度,在支承板上加工用于安装转轴及轴承的转轴孔和加工用于安装主、被传动轴及轴承的主、被传动轴孔时,必须严格保证所述转轴孔与主、被传动轴孔之间较高的相对位置精度,这样不仅大大增加了支承板的加工难度、加工成本及生产时间,而且还增大了废品率,以致浪费了大量的原材料;另一方面,由于所述转轴孔与主、被传动轴孔之间的相对位置固定,过渡齿轮安装在所述转轴上后与主动、被动齿轮的相对位置不可调节,又由于过渡齿轮在工作时同时与主动、被动齿轮啮合传动而极易磨损,因而这种过渡齿轮安装结构在使用一定时间后,常常由于过渡齿轮的磨损而导致传动精度大大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不仅能大大降低支承板的加工难度、力口工成本以及缩短生产时间,而且即使在过渡齿轮磨损后,还能保证传动精度的一种过渡齿轮安装结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这样一种过渡齿轮安装结构,包括主动齿轮、过渡齿轮和被动齿轮,所述被动齿轮由所述主动齿轮通过过渡齿轮驱动转动,所述主动齿轮由驱动装置驱动转动,所述主动、被动齿轮与支承板转动连接,所述过渡齿轮安装在转轴上,该安装结构还包括一个用于调整所述过渡齿轮与所述主动、被动齿轮之间相对位置的弹性支撑机构。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的弹性支撑机构包括轴承、对称且固定地设置在该轴承两侧的连接块、对应地设置在所述连接块下方且与所述支承板固定连接的支承小铁块、螺栓和弹簧;所述轴承安装在所述转轴上;所述支承小铁块上开设有一通孔,所述螺栓的螺纹端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连接块螺纹连接;所述弹簧套装在所述螺栓上且位于所述连接块与支承小铁块之间。在本技术中,所述支承板上可开设一通孔,所述转轴穿过该通孔置于所述支承板的两侧,所述主动齿轮、过渡齿轮和被动齿轮位于所述支承板的一侧,所述弹性支撑机构位于所述支承板的另一侧。采用这样的结构后,由于本技术设有一个用于调整过渡齿轮与主动、被动齿轮之间相对位置的弹性支撑机构,所述弹性支撑机构优选由轴承、连接块、支承小铁块、螺栓和弹簧构成;在安装时,通过扳手拧所述螺栓,使螺栓驱动连接块及与其固定在一起的轴承朝主动、被动齿轮方向移动,所述轴承移动时带动转轴及安装在转轴上的过渡齿轮同时朝主动、被动齿轮方向移动,这样通过调整过渡齿轮的移动量即可精确控制过渡齿轮与主动、被动齿轮之间的啮合精度,从而保证主动齿轮、过渡齿轮和被动齿轮之间的传动精度。 由此可见,本技术通过采用弹性支撑机构调整过渡齿轮与主动、被动齿轮之间的相对位置,即可保证主动齿轮、过渡齿轮和被动齿轮之间的传动精度,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必须通过严格保证转轴孔与主、被传动轴孔之间高精度的相对位置要求,才能保证主动齿轮、过渡齿轮和被动齿轮之间的传动精度的缺陷,因此本技术大大降低了支承板的加工难度、 加工成本并缩短了生产时间,而且还降低了废品率,节省了大量的原材料。另外,当过渡齿轮工作一定时间后而出现磨损时,只需通过所述弹性支撑机构缩小过渡齿轮与主动、被动齿轮之间的距离,使过渡齿轮与主动、被动齿轮能更好地啮合配合,而无需更换新的过渡齿轮即可保证三者之间的传动精度,从而大大降低了生产及维修成本。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主动齿轮、过渡齿轮和被动齿轮以及所述弹性支撑机构位于所述支承板的同一侧。采用这样的结构,则在支承板上无需再开设用于穿插转轴的通孔,因而进一步降低了支承板的加工难度和成本,并使支承板的生产时间更短。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弹性支撑机构还包括螺母和垫圈,所述螺母螺合在所述螺栓上,所述垫圈套装在所述螺栓上且置于所述螺母的下部,所述弹簧位于所述垫圈与支承小铁块之间。采用这样的结构,一方面仅需通过拧紧或拧松所述螺母即可方便地调节轴承与支承小铁块之间的张紧力,另一方面可缩短弹簧的使用长度,从而节省弹簧的使用量。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图1为本技术过渡齿轮安装结构的一种正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过渡齿轮安装结构的一种后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过渡齿轮安装结构的另一种后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支承板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支承板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中支承小铁块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至图6所示的一种过渡齿轮安装结构,包括主动齿轮1、过渡齿轮2和被动齿轮3,所述被动齿轮3由所述主动齿轮1通过过渡齿轮2驱动转动,所述主动齿轮1由驱动装置如电机驱动转动,所述主动、被动齿轮1,3与支承板4转动连接,所述过渡齿轮2 安装在转轴5上,该安装结构还包括一个用于调整所述过渡齿轮2与所述主动、被动齿轮1, 3之间相对位置的弹性支撑机构6。在本技术中,所述主动、被动齿轮1,3分别通过键块或涨紧套固定安装在主、被传动轴1 一 1,3 — 1上,另外,在支承板4上开设用于安装所述主、被传动轴1 一 1,3 — 1及相应轴承或轴套的主、被传动轴孔4 一 2,4 - 3,该主、被传动轴1 一 1,3 — 1以及所述主动、被动齿轮1,3分别通过置于主、被传动轴孔4 一 2,4 一 3 内的相应轴承或轴套与支承板4转动连接。本技术的所述过渡齿轮2可通过键块或涨紧套固定安装在转轴5上。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如图2、6所示,所述的弹性支撑机构6包括轴承6 - 1、对称且通过焊接等公知方式固定地设置在该轴承6 - 1两侧的连接块6 - 2、 对应地设置在所述连接块6 - 2下方且与所述支承板4固定连接的支承小铁块6 - 3、螺栓 6 - 4和弹簧6 - 5 ;所述轴承6 - 1安装在所述转轴5上;所述支承小铁块6 — 3上开设有一通孔6 — 3 - 1,所述螺栓6 — 4的螺纹端穿过所述通孔6 — 3 - 1与所述连接块6 — 2螺纹连接;所述弹簧6 - 5套装在所述螺栓6 - 4上且位于所述连接块6 - 2与支承小铁块6 — 3之间。在本技术中,可通过螺钉6 — 8将所述支承小铁块6 — 3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承板4上,当然也可通过焊接等其它公知方式将所述支承小铁块6 - 3与所述支承板4固定连接在一起。本技术所述的弹性支撑机构6也可采用其它结构,例如其可由轴承6 - 1、对称且固定地设置在该轴承6 - 1两侧的连接块6 - 2、对应地设置在所述连接块6 — 2下方且与所述支承板4固定连接的支承小铁块6 - 3、螺栓6 - 4和螺母6 - 6构成,如图3 所示。所述轴承6 - 1安装在所述转轴5上;所述连接块6 - 2上开设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占洪黄骏梁峰黄欢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润源经编运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