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株式会社JSP专利>正文

可发泡改性树脂粒子、改性树脂发泡粒子以及改性树脂发泡粒子模制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366434 阅读:2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5-27 02: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可发泡改性树脂粒子1、将其发泡而成的改性树脂发泡粒子、将该改性树脂发泡粒子成型而成的改性树脂发泡粒子模制品,所述可发泡改性树脂粒子以分散相3分散于连续相2中而成的改性树脂为基材树脂并含有物理发泡剂,所述连续相以烯烃树脂为主成分,所述分散相以苯乙烯树脂为主成分。分散于连续相2中的分散相3的体积平均直径为0.55μm以上。此外,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以改性树脂为基材树脂的可发泡改性树脂粒子1,该改性树脂相对于20~50质量份的上述烯烃树脂,含有80~50质量份的上述苯乙烯树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以含有烯烃树脂和苯乙烯树脂的改性树脂为基材树脂的可发泡改性树脂粒子,使该可发泡改性树脂粒子发泡而成的改性树脂发泡粒子,以及将该改性树脂发泡粒子模内成型而成的改性树脂发泡粒子模制品。
技术介绍
烯烃树脂发泡粒子模制品由于与苯乙烯树脂发泡粒子模制品相比耐冲击性、曲挠、重复应力变形的复原性优异,用作精密零件和大型制品等的打包材料或包装材料。此夕卜,烯烃树脂发泡粒子模制品由于耐热性和耐油性也出色,也用作冲击吸收材料、缓冲器、 地板间隔等汽车部件。这样,烯烃树脂发泡粒子模制品在各种各样的用途中广泛使用。烯烃树脂发泡粒子模制品按如下所述制造。S卩,首先,将烯烃树脂粒子与含水介质一起加入密闭容器内,进一步将物理发泡剂压入容器内,在高温高压条件下使烯烃树脂粒子浸渍发泡剂。接着,通过将得到的可发泡烯烃树脂粒子与含水介质一起放出到低压区域,使之发泡而得到烯烃树脂发泡粒子。然后,通过将该烯烃树脂发泡粒子模内成型,可以得到烯烃树脂发泡粒子模制品。苯乙烯树脂发泡粒子模制品在将发泡粒子模内成型而得到这一点上可以与上述烯烃树脂发泡粒子模制品同样地制造。但是,在苯乙烯树脂发泡粒子模制品的制造工序中, 在将含有发泡剂的可发泡苯乙烯树脂粒子从密闭容器取出后,能够在保持可发泡性的状态下长时间保存这一点上,与烯烃树脂发泡粒子模制品的制造工序大大地不同。S卩,当制造苯乙烯树脂发泡粒子模制品时,首先,在密闭容器内将苯乙烯树脂粒子聚合过程中或者在聚合后,使苯乙烯树脂浸渍压入密闭容器内的物理发泡剂。得到的可发泡苯乙烯树脂粒子由于即使从密闭容器内取出也能够在保持可发泡性的状态下维持一定程度的时间长度,因此能够通过公知的方法保存或输送。此后,通过适时地将可发泡苯乙烯树脂粒子加入发泡机中、通过加热介质加热,发泡而得到苯乙烯树脂发泡粒子。通过将得到的苯乙烯树脂发泡粒子按如上所述模内成型,能够得到苯乙烯树脂发泡粒子模制品。另一方面,烯烃树脂具有容易透过丁烷等物理发泡剂的性质。因此,即使使烯烃树脂粒子浸渍发泡剂而制造可发泡烯烃树脂粒子,在制造后数小时发泡剂散逸,可发泡性显著降低。因此,将可发泡烯烃树脂粒子在其制造后长时间保存是困难的,需要在制造后短时间使其发泡而成为发泡粒子。因此,需要将发泡机和成型机设置在发泡剂浸渍设备附近,或者需要通过所谓的直接发泡制造发泡粒子,生产场所受到限制。这样,在烯烃树脂发泡粒子模制品的制造工序中,在可发泡树脂粒子的状态下输送和保存是困难的,必须在发泡粒子或模制品的状态下进行输送和保存。因此,烯烃树脂发泡粒子模制品制造时的输送费用和保存费用高,与苯乙烯树脂发泡粒子模制品相比在经济上不利。此外,苯乙烯树脂发泡粒子模制品由于与烯烃树脂发泡粒子模制品相比抗压强度优异,根据用途,与烯烃树脂发泡粒子模制品相比能够提高发泡倍率。因此,苯乙烯树脂发泡粒子模制品与烯烃树脂发泡粒子模制品相比在轻质性方面也有利。为了解决上述的与烯烃树脂发泡粒子模制品有关的问题,开发了例如下面的技术。S卩,例如,开发了如下的方法通过将交联剂添加于包含聚乙烯等脂肪族烯烃聚合物、尿素和聚酰胺的树脂粒状物质,在选自水、低沸点醇类和酮类的分散介质中悬浮、加热而进行交联处理,使该交联处理后的树脂粒状物质浸渍该分散介质作为发泡剂(参见专利文献1)。此外,开发了如下的方法使聚乙烯树脂核粒子浸渍乙烯基系芳香族单体而进行该乙烯基系芳香族单体的聚合和交联,得到改性的聚乙烯树脂粒子(参见专利文献2和3)。此外,开发了如下的可发泡改性树脂粒子制造方法由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和聚乙烯聚合物制作聚乙烯系混合树脂核粒子,使聚乙烯系混合树脂核粒子悬浮于含水介质中,向该悬浮液加入苯乙烯单体、进行聚合和发泡剂的浸渍(参见专利文献4)。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 特开昭50-139167号公报专利文献2 特公昭45_3沈23号公报专利文献3 特开平1184536号公报专利文献4 特开2007-32102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但是,在专利文献1的方法中,虽然发泡剂的保持性优异,但是低沸点的醇类或酮类作为聚乙烯树脂粒子的发泡剂不能实现充分的功能,存在可发泡性低的问题。另一方面,在专利文献2和专利文献3的方法中,虽然能够通过提高乙烯基系芳香族单体相对于聚乙烯树脂粒子的比率而提高发泡剂的保持性和发泡模制品的强度,但是为了得到充分的发泡剂保持性,需要显著提高乙烯基系芳香族单体的比率。其结果是,存在不能得到聚乙烯特有的韧性强度特性的风险。此外,通过专利文献4的方法得到的可发泡改性树脂粒子,与通过专利文献2和专利文献3的方法得到的相比,虽然发泡剂的保持性得到改善,但是与可发泡聚苯乙烯树脂粒子相比不充分,还留有改良的余地。本专利技术的教导鉴于该问题而做出,它提供在发泡剂的保持性优异的同时在发泡、 成型后能够表现出烯烃树脂优异的韧性强度的可发泡改性树脂粒子、使用该可发泡改性树脂粒子而成的改性树脂发泡粒子以及改性树脂发泡粒子模制品。解决问题的手段第一项教导在于可发泡改性树脂粒子,其特征在于,在以分散相分散于连续相中而成的改性树脂为基材树脂、含有物理发泡剂的可发泡改性树脂粒子中,分散于上述连续相中的上述分散相的体积平均直径为0. 55μπι以上,所述连续相以烯烃树脂为主成分,所述分散相以苯乙烯树脂为主成分。第二项教导在于改性树脂发泡粒子,其特征在于,它通过用加热介质将上述第一项教导的上述可发泡改性树脂粒子加热、发泡而得到。第三项教导在于将上述第二项教导的上述改性树脂发泡粒子模内成型而成的改性树脂发泡粒子模制品。专利技术效果在上述可发泡改性树脂粒子中,分散于上述连续相中的上述分散相的体积平均直径为0. 55 μ m以上。这样,由于具有体积平均直径大的上述分散相,该分散相能够充分保持上述物理发泡剂。因此,上述可发泡改性树脂粒子与以往的树脂组成比同等的可发泡改性树脂粒子相比,发泡剂的保持性优异。此外,上述可发泡改性树脂粒子以分散相分散于连续相中而成的改性树脂为基材树脂,所述连续相以烯烃树脂为主成分,所述分散相以苯乙烯树脂为主成分。因此,将上述可发泡改性树脂粒子发泡成型而成的改性树脂发泡粒子模制品能够容易地表现出烯烃树脂的优异的韧性强度。进一步,优选的是,上述可发泡改性树脂粒子以分散相分散于连续相中而成的改性树脂为基材树脂,所述连续相以烯烃树脂为主成分,所述分散相以苯乙烯树脂为主成分, 该树脂粒子以质量比为20/80 50/50的比例含有上述烯烃树脂和上述苯乙烯树脂。在这种情况下,将上述可发泡改性树脂粒子发泡成型而成的改性树脂粒子模制品,发泡粒子自身能够表现出烯烃树脂特有的优异的韧性强度。并且,优选的是,在上述可发泡改性树脂粒子中,至少上述分散相在以上述特定量含有上述分散径扩大剂的同时,满足1. 25V < V0的关系,V(g/小时)为含有上述分散径扩大剂的上述可发泡改性树脂粒子的发泡剂减少速度,V0 (g/小时)为除了不含上述分散径扩大剂、不扩大分散相的分散径以外,与相同树脂组成的上述可发泡改性树脂粒子同等的可发泡改性树脂粒子的发泡剂减少速度。这样,上述可发泡改性树脂粒子虽然如上所述以上述特定比例含有烯烃树脂和苯乙烯树脂,但是与除了不含分散径扩大剂以外树脂组成相同的以往的可发泡改性树脂粒子相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岛昌臣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JSP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