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重车的车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361110 阅读:2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5-26 16:02
载重车的车身包括前面的挡板,侧面挡板和底面。底面具有安装在与水平方向形成多个预定角度的位置上的多个面板,底面与车身的其他部分一起形成车身之内的有效载荷的体积。底面也包括尾部面板,该尾部面板安装在与水平方向形成较小的角度的位置上,从而方便实现在倾卸操作中的有效载荷的滑落,而且在倾卸操作过程中进一步将有效载荷的质心保持在通常为向前的位置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申请要求获得于2009年12月18日提交的第61/288,150号美国临时专利申请的优选权,其专利技术名称为“流量控制的承载式车身”,所述临时申请的全部公开内容通过引证并入本文。
技术介绍
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是一种用于自卸式卡车的改进车身,而且尤其是涉及一种在大规模的采矿作用过程中使用的无门式载重车的车身,以及涉及一种在考虑重量分布、轴距、车辆毛重和其他类似的因素之后,经过改变以便能够在大多数的采矿用的载重车的底盘上适用的车身。参考附图IA和1B,一种典型的大型矿用载重车10具有底盘12,该底盘能够装备有各种不同的车身14,车身具有不同的形状和结构。出于各种不同的原因,包括将要被承载的不同的原料所具有的不同的密度,载重车的车身可以具有不同的形状,可以是由不同的材料制成,而且可以包括有差别的前面的挡板16,侧面挡板18a和18b,底部20和罩盖22 的结构。举例来说,一些车身被设计用于承载密度较低的原料,例如,煤炭。其他的车身被设计用于承载密度较高的原料,包括岩石或者是过重的货物(在矿石或者煤层之上的岩石和泥土)。一般而言,煤炭的密度大约是过载的货物的密度的一半。因此,规定体积的煤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09.12.18 US 61/288,1501.一种用于运输具有不同的密度的原料的矿用自动倾卸式载重车的组合车身,该车身具有前面挡板,相对放置的侧面挡板和纵向的底面,而且车身可以安装到载重车的底盘上的位于车身下方的枢轴支点的位置上,底面包括第一横切前端部分,当车身处于有效载荷的运输方向时,其被布置为与水平方向形成5 度到26度角;第二横切中间部分,当车身处于有效载荷的运输方向时,该第二横切中间部分被布置为与水平方向形成6度到沈度角,第一和第二部分与侧面挡板和前面挡板连在一起从而形成有效载荷的体积,当车身枢轴向上移动以便分配有效载荷时,在该体积中装载的有效载荷具有位于枢轴支点的前方的质心;以及附着到中间部分上的横切的尾部面板,当车身处于有效载荷的运输方向时,尾部面板被布置为与水平方向形成0到15度的角度,从而使得尾部面板能够对低密度的有效载荷的体积起到部分支撑的作用,尾部面板为有效载荷形成倾卸通道,以致当车身枢轴向上移动以分配有效载荷时,负载的质心保持在枢轴支点的前方。2.一种具有前面挡板,相对放置的侧面挡板和纵向的底面的载重车的车身,底面包括第一横切前端部分,当车身处于有效载荷的运输方向时,其被布置为与水平方向形成第一预定角度;第二横切中间部分,当车身处于有效载荷的运输方向时,该第二横切中间部分被布置为与水平方向形成第二预定角度;以及附着到中间部分上的横切的尾部面板,当车身处于有效载荷的运输方向时,尾部面板被布置为与水平方向形成第三预定角度,尾部面板为有效载荷形成倾卸通道,以致当车身枢轴向上移动以分配有效载荷时,负载的质心保持在枢轴支点的前方。3.根据权利要求2中的载重车的车身,其中第一预定角度是在5度和沈度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2中的载重车的车身,其中第二预定角度是在6度和沈度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2中的载重车的车身,其中第三预定角度是在0度和15度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2中的载重车的车身,其中尾部面板对低密度的有效载荷的体积起到部分支撑的作用。7.根据权利要求2中的载重车的车身,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枢轴支点,该枢轴支点位于车身的下方可以用于将车身安装到载重车的底盘上。8.根据权利要求7中的载重车的车身,其中底面,侧面挡板和前面挡板形成有效载荷的体积,当车身枢轴向上移动以便分配有效载荷时,在该体积中装载的有效载荷具有位于枢轴支点的前方的质心。9.一种用于运输具有不同的密度的原料的矿用自动倾卸式载重车的组合车身,该车身具有纵向的底面,该纵向底面上有成对的位于侧面位置上的相对间隔放置的向上延伸的连接到底面上的侧面挡板,前端向上延伸的前面挡板连接到侧面挡板之间,以形成用于装载负载的体积,该底面包括连接到前面挡板上的第一前端面板,而且当车身处于用于运输的较低位置上时,其被布置用于与水平方向形成第一预定角度;第二中间面板,当车身处于较低的方向时,其被布置用于与水平方向形成第二预定角度;以及尾部面板被布置用于与水平方向形成第三预定角度,第三预定角度小于第二中间部分的第二预定角度,尾部面板被进一步进行布置,以致当车身旋转进入到倾卸位置时,尾部面板不会在车身上施加显著的负载扭矩。10.根据权利要求9中的载重车的车身,其中第三预定角度被布置为当车身旋转进入到倾卸位置时,尾部面板不会在车身上施加显著的负载扭矩。11.根据权利要求9的载重车的车身,其中车身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枢轴支点的车身, 通过该支点,车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F·J·雷诺兹R·L·赫恩
申请(专利权)人:西方技术服务国际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