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向量图形的线段对照表产生方法与产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358236 阅读:1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5-26 10: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向量图形的线段对照表产生方法及装置,包含有:接收多条线段所分别对应的多笔线段数据,其中每一线段数据包含一相对应线段所对应的一端点的信息;依据该些线段所对应的多个端点,统计多条扫描线中每一扫描线于该些端点中所对应的端点数量,以产生一第一统计表;以及依据该第一统计表来重新排列该些线段数据,以产生并写入一线段对照表至一第一储存元件。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出的方法及装置是应用统计的方式来依序将线段数据重新排列,因此不需要多余的储存空间来置放链结顺序,此外,具有同样特征的线段的线段数据会分配在邻近而连续的储存位置上,因此可加速读取与写入的效率,对栅格化处理的硬体设备来说会更加地便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向量图形技术,尤指一种用于向量图形的线段对照表的产生方法。
技术介绍
在一般的向量图形(vector graphics)技术之中,为了要将一个三维 (3-dimension)的物件模型呈现在一个二维平面上,需先计算该三维物件模型在该二维平面的投射,并以向量的方式来撷取一投射影像,再经由一线段化(Tessellation)引擎将该投射影像的所有线条转换成线段(edge),接着再由一栅格化(Rasterization)引擎将该些线段转换成像素信息(例如,一线条中每一像素的坐标等信息),最后再由绘图系统依据得到的像素信息来描绘成像。一般基本的栅格化引擎在处理一线段的线段时,会在该线段所经过的每一条扫描线(scan line)上作计算处理,亦即,假若该线段经过了 300条扫描线,一般的基本栅格化引擎亦会相对应地处理300次。然而,当所处理的影像较复杂而有着相当大量的线段时, 其所需要付出的时间以及资源也会大量增加。是故,有些现有栅格化引擎应用了线段对照表(edge table)来处理相关的计算(例如应用一动态线段对照表(active edge table) 来降低每一扫描线所需处理的线段),以减少计算所需的时间以及资源。请参照图1,其为现有栅格化引擎所应用的线段对照表的范例示意图。在图1的例子当中,共有四条扫描线 LO L3,而与扫描线LO L3有所交会的线段分别有10、20、30、20条。因此该现有栅格化引擎所需处理的计算次数为10+(10+20) + (10+20+30) + (10+20+30+20) = 180。相对来说, 一般的基本栅格化引擎所需处理的计算次数则为4*(10+20+30+20) = 320。因此,经由线段对照表,栅格化引擎的计算流程可被大幅地简化。然而,一般常见的线段对照表是经由链结串列(linked-list)的方式来加以产生。请同时参照图2与图3,图2为线段转换为线段对照表的一范例示意图,而图3为依据图2的线段所产生的线段对照表以及相对应的单向链结串列数据的示意图。图2中有五条扫描线YO Y4,而由左至右分别有五条线段EO E4,图3中的一扫描线索引具有五个数据条目(data entry),分别对应扫描线YO W,而每个数据条目所包含的数据均指向相对应的链结串列数据,而图3中的每一链结串列数据均有三笔数据条目,分别为数据序号、线段数据以及下笔数据序号,其中线段数据DO D4分别代表线段EO E4的相关信息,例如线段的长度、起点与终点坐标以及斜率等等信息。在此范例中,线段对照表会依据各个线段由上而下的起点来处理相关信息,举例来说,当在处理扫描线YO时,按照线段对照表的索引会先搜寻数据序号为1的链结串列数据,再接着依循搜寻到的链结串列数据是否包含下笔链结串列数据序号的继续进行搜寻,在此范例中,由数据序号为1的链结串列数据会链结到数据序号为0的链结串列数据,而数据序号为0的链结串列数据指示已无下笔数据,这时扫描线YO的处理程序会归类为已完成,而依序开始下个扫描线Yl的处理程序。然而,采用链结串列的方式来产生线段对照表的方法会需要较多的储存空间来置放链结顺序(双向的链结串列格式则需要更多一倍的数据顺序储存空间),因此,如何有效率地产生线段对照表以进行栅格化程序的方法仍是此领域尚待解决的一大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线段对照表的产生方法以及相关装置,以解决上述的问题。依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其提供了一种用于向量图形(vector graphics)的线段对照表(edge table)产生方法,包含有接收多条线段所分别对应的多笔线段数据,其中每一线段数据包含一相对应线段所对应的一端点的信息;依据该些线段所对应的多个端点,统计多条扫描线中每一扫描线于该些端点中所对应的端点数量,以产生一第一统计表; 以及依据该第一统计表来重新排列该些线段数据,以产生并写入一线段对照表至一第一储存元件。依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其提供了一种用于向量图形的线段对照表产生装置, 包含有一第一储存元件以及一处理电路。该第一储存元件用以储存一线段对照表。该处理电路耦接于该第一储存元件,用以接收多条线段所分别对应的多笔线段数据,其中每一线段数据包含一相对应线段所对应的一端点的信息,并依据该些线段所对应的多个端点, 统计多条扫描线中每一扫描线于该些端点中所对应的端点数量,以产生一第一统计表,以及依据该第一统计表来重新排列该些线段数据,以产生并写入该线段对照表至该第一储存元件。本专利技术所提出的方法是应用统计的方式来依序将线段数据重新排列,因此不需要多余的储存空间来置放链结顺序,此外,具有同样特征的线段的线段数据会分配在邻近而连续的储存位置上,因此可加速读取与写入的效率,对栅格化处理的硬体设备来说会更加地便利。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现有栅格化引擎所应用的线段对照表的范例示意图。图2为线段转换为线段对照表的一范例示意图。图3为依据图2的线段所产生的线段对照表以及相对应的单向链结串列数据。图4为本专利技术用于向量图形的线段对照表产生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产生对应于图2所示的线段的一第一统计表与一第二统计表的范例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依据一第二统计表以及所接收到的线段数据来产生线段对照表的示意图。图7为图6中同步产生线段对照表ET并更新第二统计表的流程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用于向量图形的线段对照表产生装置的一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附图标号100,200线段对照表产生装置110、210第一储存元件120、220处理电路121、221累计元件230第二储存元件ET线段对照表Ll L4、YO Y4扫描线DO D4扫描线数据Tl第一统计表T2第二统计表T1_0 Tl_4、Τ1_0 Tl_4 统计表条目ΕΤ_0 ΕΤ_4线段对照表条目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此,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但并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请参照图4,其为本专利技术用于向量图形(vector graphics)的线段对照表(edge table)产生装置的一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线段对照表产生装置100包含有一第一储存元件110以及一处理电路120,其中处理电路120中包含有一累计元件121。处理电路120在接收多条线段所分别对应的多笔线段数据后,会依据该些线段所对应的多个端点,统计多条扫描线中每一扫描线于该些端点中所对应的端点数量,并产生一第一统计表Tl,而累计元件121会接着依据该些扫描线的顺序以及第一统计表Tl,来产生一第二统计表T2。请配合图2来参照图5,其为依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来产生对应于图2所示的线段的第一统计表Tl与第二统计表T2的范例示意图。假若所接收的线段数据依序为DO D4(分别对应至线段EO E4),在此实施例中,处理电路120会查询每一线段在Y轴方向上所对应的起点来产生第一统计表Tl,举例来说,假设第一统计表Tl的各个条目可依序表示为T1_0 Tl_4,线段EO与El的起点均在扫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纪富中
申请(专利权)人:扬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