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元件、发光元件的制造方法、图像显示装置和照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356954 阅读:1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5-26 05: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在透明基板11上散布发光部17的发光元件,通过特征在于具有基板11的发光部17侧的基板面在发光部17下凹陷而成的凹穿孔部16b的场致发光元件10,可以提供具有高发光效率、可以控制出射光的方向,从而显示所需配光特性的发光元件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例如图像显示装置、照明装置中使用的发光元件等。
技术介绍
近年来,利用场致发光现象的器件重要性不断增强。作为这种器件,以层状形成发光材料、在该发光层上设置由阳极和阴极构成的一对电极、并外加电压从而发光的场致发光元件等发光元件受到关注。这种场致发光元件,通过在阳极和阴极之间外加电压,从阳极和阴极分别注入空穴和电子,注入来的电子和空穴在发光层结合,并利用结合时产生的能量进行发光。即场致发光元件是利用下述现象的器件该结合产生的能量使发光层的发光材料激发,从激发状态再次返回到基态时产生光。在将该场致发光元件等的发光元件作为图像显示装置使用时,由于发光材料本身发光,所以具有作为图像显示装置的响应速度快,视场角宽的特征。进而,在场致发光元件的构造上,具有容易使图像显示装置薄型化的优点。此外,在是作为发光材料使用例如有机物质的有机场致发光元件的情况,具有以下特征容易通过选择有机物质发出颜色纯度高的光,因此可以使颜色再现区域宽。进而,场致发光元件等的发光元件还可以发白色的光,是面发光,因而还提出了将该场致发光元件组装到照明装置中使用的用途。作为这种发光元件的一例子,例如专利文献1已经提出了,具有插在空穴电极注入层和电子注入电极层之间的电介质层,在至少穿过电介质层和电极层中的一个并延伸、 且具有空穴注入电极区域、电子注入电极区域和电介质区域的内部孔穴的表面上涂布场致发光涂布材料的孔穴发光场致发光器件。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 日本特表2003-52237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一般在基板上散布发光部的发光元件例如孔穴发光场致发光器件,由场致发光涂布材料发出的光从孔穴穿过,直接取出,所以光的利用效率容易提高。但在要将光从基板侧取出时,根据入射到基板上的光的角度不同,有时在基板表面容易产生反射,所以光的利用效率降低。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在从基板侧取出发光部发出的光时,可以抑制基板表面上的反射、具有高发光效率的场致发光元件等发光元件。此外,另一目的是通过控制出射光的方向来显示所需的配光特性的发光元件。此外,另一目的是提供具有高对比度和分辨率、并且具有高发光效率以及理想的配光特性的图像显示装置。进而另一目的是提供具有高发光效率和理想的配光特性的照明装置。解决课题的手段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包括以下方案。(1). 一种发光元件,是发光部散布在透明基板上的发光元件,其特征在于,上述基板具有穿孔部,所述穿孔部是发光部侧的基板面在上述发光部下凹陷而成的。(2).如上述(1)所述的发光元件,上述发光部在Imm2的上述基板面上形成有IO2 个以上。(3).如上述(1)或( 所述的发光元件,上述穿孔部在1个上述发光部下有1个。(4).如上述(1) (3)的任一项所述的发光元件,上述穿孔部的从上述基板的表面至该穿孔部的最深部的路径部分的至少一部分具有拉深形状。(5).如上述(4)所述的发光元件,上述拉深形状是宽度连续变窄的形状。(6).如上述(4)所述的发光元件,上述拉深形状是宽度连续变宽的形状。(7).如上述(1) (3)的任一项所述的发光元件,上述穿孔部的从上述基板的表面至该穿孔部的最深部的宽度大致相同。(8).如上述(1) (7)的任一项所述的发光元件,上述穿孔部的最深部是平面。(9).如上述(1) (7)的任一项所述的发光元件,上述穿孔部的最深部是曲面。(10).如上述(1) (7)的任一项所述的发光元件,上述穿孔部的最深部呈尖头形状。(11).如上述(1) (7)的任一项所述的发光元件,上述穿孔部具有呈凸面的底部。(12).如上述(7)或(8)所述的发光元件,上述穿孔部大致呈圆柱形状。(13).如上述(1) (11)所述的发光元件,上述穿孔部是旋转体以外的形状。(14).如上述(7)或(8)所述的发光元件,上述穿孔部大致呈长方体形状。(15).如上述(14)所述的发光元件,上述穿孔部以与其它穿孔部长边大致彼此平行的方式排列在上述基板面上。(16).如上述(1) (1 的任一项所述的发光元件,上述穿孔部的上述基板面上的形状的最大宽度为0. 01 μ m 5 μ m。(17).如上述(16)所述的发光元件,上述穿孔部的上述基板面上的形状的最大宽度为Ο.ΟΙμπ Ιμ 不足。(18).如上述(1) (16)的任一项所述的发光元件,上述基板的折射率比上述发光部的折射率低。(19).如上述(1) (18)的任一项所述的发光元件,上述发光元件是场致发光元件。(20).如上述(19)所述的发光元件,上述发光部含有由有机化合物形成的发光体。(21).如上述00)所述的发光元件,上述发光部含有由有机金属配合物形成的发光体。(22).如上述00)所述的发光元件,上述发光部含有发磷光的有机材料。(23).如上述(19) 0 的任一项所述的发光元件,发光元件具有层叠在基板上的第1电极层、和进而层叠在第1电极层上的第2电极层,在穿孔部上具有从穿孔部贯穿第1电极层到达第2电极层的贯穿部,并且,在贯穿部内具有发光部。(24).如上述所述的发光元件,发光元件在第1电极层和第2电极层之间具有电介质层。(25).如上述03)或04)所述的发光元件,上述贯穿部还贯穿第2电极层。(26).如上述03) 05)的任一项所述的发光元件,上述贯穿部的宽度为10 μ m 以下。(27).如上述03) 06)的任一项所述的发光元件,上述贯穿部的最大宽度为 0. 01 μ m 5 μ m0(28).如上述03) 07)的任一项所述的发光元件,上述贯穿部的宽度与上述贯穿部所对应的上述穿孔部的宽度匹配。(29).如上述03) 08)的任一项所述的发光元件,上述贯穿部大致呈圆柱形状。(30).如上述 08)的任一项所述的发光元件,上述贯穿部大致呈长方体形状。(31.如上述(30)所述的发光元件,上述贯穿部与其它贯穿部以长边大致彼此平行的方式排列在上述基板面上。(32).如上述03) (31)的任一项所述的发光元件,从上述贯穿部过渡到上述穿孔部的内壁由连续的面构成。(33).如上述 (3 的任一项所述的发光元件,上述第1电极层和上述第2 电极层中的至少一者由不透明材料形成。(34). 一种发光元件的制造方法,是上述(1) (3 所述的发光元件的制造方法, 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序在透明基板上至少层叠形成第1电极层和电介质层的层叠工序,形成至少贯穿上述第1电极层和上述电介质层的贯穿部的贯穿部形成工序,以形成了上述贯穿部的部分以外的部分作为掩模在上述基板上形成穿孔部的穿孔部形成工序,在上述贯穿部的内表面上形成发光部的发光部形成工序,以及形成第2电极层的第2电极层形成工序。(35).如上述(34所述的发光元件的制造方法,上述第2电极层形成工序是在上述发光部上形成上述第2电极层的工序。(36).如上述(34)或(3 所述的发光元件的制造方法,上述贯穿部形成工序和上述穿孔部形成工序中的至少一者是通过干式蚀刻形成上述贯穿部或上述穿孔部的工序。(37). 一种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上述(1) (3 的任一项所述的发光元件。(38). 一种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上述(1) (3 的任一项所述的发光元件。专利技术效果6根据前项(1)的专利技术,可以提供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岛胜迫勘治朗广濑克昌近藤邦夫
申请(专利权)人: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