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装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356743 阅读:2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5-26 04: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通过对外装体下功夫而实现封装电池的外观尺寸精度的提高,并对外装体赋予机械强度而使耐冲击性提高,且能够期待高的可靠性的封装电池。利用引板(14、150a)将保护电路基板(16)及PTC元件主体(150b)与圆筒型单电池(10)电连接。作为保持架,使用具有刚性的一对壳体构件(第一构件19a及第二构件19b),它们从单电池(10)的长度方向两端侧将单电池(10)和保护电路基板(16)内置于其中。此时,配置在侧面部(194、196)上的嵌合爪(195a、195b)、嵌合槽(193a、193b)彼此相互嵌合。在保持架的外表面卷绕比单电池的长度短的外装标签(20),从而形成封装电池(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封装电池,尤其涉及用于实现机械强度及尺寸精度的提高的改良技术。
技术介绍
近些年,作为PDA或车载防盗装置等小型电子设备的电源,能够反复充电的二次电池、尤其是具有高能量密度的锂离子二次电池被广泛使用。为了对充放电及电流等进行控制、管理,并确保安全性,锂离子二次电池组合保护电路基板及安全元件等而作为封装电池使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图7中示出现有例的封装电池的结构。图7(a)的封装电池IX为所谓的一串一并连接型,如该图(b)所示,在一根圆筒型锂离子二次电池10上连接有保护电路基板16。 在单电池10的长度方向两端配设有绝缘板12a、12b,在保护电路基板16载置于板状保持架 23的上表面的状态下,保持架23配设于单电池10的侧面。上述结构要素在使与保护电路基板16连接的引线17a、17b、17c、外部连接器18露出的同时被由热收缩材料形成的外装管 21覆盖。由于外装管21为封装电池IX的外装体,因此以覆盖单电池10及绝缘板12a、12b 整体的方式进行覆盖。在外装管21的表面张贴有显示用标签22。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269193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0-140783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5-1;35769号公报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平7-25188号公报然而,在现有例的封装电池IX中,由于外装体为柔软的外装管21,因此保护单电池10及保护电路基板16的功能低,且机械强度不充分。尤其是保护电路基板16的上表面附近在经由外装管21而被施加来自外部的冲击时,隔着外装管21而向保护电路基板16传递大的冲击,从而保护电路基板16比较容易损伤,或者可能发生短路等。另外,在封装电池IX中,如图7(b)所示,通常在单电池10的长度方向两端部产生外装管21的部分突出而发生热收缩的部分(突出部21a、21b)。这样的突出部21a、21b的尺寸也各种各样,成为使封装电池IX的外形尺寸的精度下降的原因,从而无法正确设计供电对象设备侧的封装电池的收纳空间。因此,在现状下,采用在设备内确保相对于封装电池 IOX而言扩大的收纳空间,并经由海绵等缓冲构件将封装电池IX收纳、定位的对策,但由于在实现空间效率化的方面制约大,因此要求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鉴于以上的课题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对外装体下功夫而实现封装电池的外观尺寸的精度提高,并对外装体赋予机械强度而使耐冲击性提高,且能够期待高的可靠性的封装电池。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封装电池,其为将圆筒型的单电池和与该单电池电连接的电路基板内置于保持架中的封装电池,所述封装电池的特征在于,所述保持架包括第一构件,其具有覆盖所述单电池的第一极性端子周边的端部及与该端部连接而局部地覆盖所述单电池周面的侧面部;第二构件,其具有覆盖所述单电池的第二极性端子周边的端部及与该端部连接而局部地覆盖所述单电池周面的侧面部,在所述第一构件及所述第二构件的各侧面部上形成有所述两构件彼此能够嵌合的嵌合部,在所述电路基板夹在所述单电池的周面与所述第一构件及所述第二构件中的任一个所述构件的所述侧面部之间的状态下,所述第一构件及所述第二构件中的所述嵌合部彼此相互嵌合,在所述单电池的周面隔着所述保持架配置有外装标签,与所述单电池的长度方向两端部对应的所述各构件的所述端部的区域向外部露出。在此,还可以构成为,所述第一构件的所述嵌合部为嵌合槽,所述第二构件的所述嵌合部为嵌合爪。另外,若所述第一构件及所述第二构件通过注射成形而形成,所述第一构件及所述第二构件的成形中使用的注射成形模具的脱模方向为分别与所述第一构件的所述嵌合槽的凹入方向及所述第二构件的所述嵌合爪的突出方向这两者垂直的方向,则在生产成本、生产效率等方面有利。另外,还可以构成为,在所述电路基板上连接有引线,所述单电池的各极性端子与所述电路基板分别通过引板连接,在所述第一构件上从所述侧面部沿着所述单电池的长度方向周面还延伸设置有平板部,在所述嵌合部彼此相互嵌合的状态下,所述引线夹设于所述平板部的内表面与第二构件的所述侧面部的外表面之间,并且所述各引板被所述各构件的所述端部及所述侧面部覆盖,从而实现所述引板与所述引线的绝缘。另外,还可以构成为,在所述平板部的所述延伸设置方向的端部设有至少具有所述引线的外径以上的高度的立壁部,在该立壁部上设有用于使所述引线向外部露出的切口部。另外,所述第一构件及所述第二构件可以由聚碳酸酯系树脂材料构成。在该情况下,能够期待使封装电池的机械强度飞越性地提高。专利技术效果在具有以上结构的本专利技术的封装电池中,通过构成保持架的一对壳体构件来覆盖单电池和电路基板。并且,电路基板夹设在单电池周面与第一构件或第二构件的侧面部之间。因此,在所述封装电池中,与仅形成为热收缩管等的外装体的现有的封装电池相比,夕卜装体的强度显著提高,即使在从外部施加冲击的情况下,也能适当地保护单电池及电路基板。因此,能够防止短路等问题或基板损伤的发生,从而维持高可靠性的电池特性。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封装电池中,保持架(覆盖部的端面区域)在圆筒型单电池的两端部附近露出。因此,与使用由热收缩材料构成的外装管的现有的封装电池不同,不需要利用热收缩材料覆盖在单电池的端面上,也不会形成该材料特有的突出部。因此,在本专利技术的封装电池中能够实现外观尺寸的精度提高。并且,由此能够适当地实现供电对象设备侧的封装电池收纳部分的空间设计。并且,在供电对象设备中由于不需要在封装电池收纳部分配设海绵等缓冲材料, 因此例如能够在封装电池的收纳部分形成规定的肋,将封装电池直接收纳于肋间,并且还能够期待供电对象设备的内部空间效率的提高。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涉及的封装电池1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封装电池1的内部结构和配置关系的组图。图3是表示单电池周边的结构的图。图4是表示封装电池的组装工序的图。图5是表示封装电池的组装工序的图。图6是表示封装电池的组装工序的图。图7是表示现有的封装电池的整体结构和内部结构的立体图。符号说明1、IOX封装电池10单电池11聚酯带15PTC 元件16保护电路基板17a、17b、17c 引线18连接器19a 第一构件19b 第二构件20外装标签21外装管21a、21b突出部(管爪)190a 平板部190b、198a 底面部191a 切口部192a、192b 端部193a、193b 嵌合槽194、196 侧面部195a、195b 嵌合爪197a、199a 立壁部198b 平面部199b 外表面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然本专利技术并没有限定为以下各结构,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范围的范围内能够适当变更。<实施方式>(封装电池1的整体结构)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涉及的封装电池1的结构的外观图。图2是表示封装电池1的内部结构和配置关系的组图。封装电池1为内置一根圆筒型单电池10的所谓一串一并(ISlP)型。如图1所示, 在外观上具有由一对作为壳体构件的第一构件19a及第二构件19b组合而成的圆柱状的保持架。在单电池10的周围隔着第一构件19a及第二构件19b而卷绕有外装标签20。在此,如后所述,在第一构件19a的平板部的延伸设置(Y)方向端部设置有立壁部197a。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西岛良明
申请(专利权)人: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