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撑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356596 阅读:1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5-26 03: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支撑架结构,该支撑架结构用以支撑一壳体,该支撑架结构包括一转动架、一锁附件、至少一穿设杆、至少一抵块、至少一弹簧及至少二螺帽。其中,该转动架包括有一支撑脚及至少一第一耦合部;该锁附件固设于该壳体;该抵块包括有一第三穿设孔与至少一第二耦合部;该穿设杆依序贯穿该弹簧、该抵块与转动架,两螺帽分别锁固于该穿设杆的两端,并使该第一耦合部与该第二耦合部相邻相契合或相分离,进而利用该弹簧的弹力来加强并维持该推挤的力量,以降低该电子设备的支撑晃动、松动问题发生的可能性。(*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支撑架结构,特别涉及一种可用以支撑任意电子设备的支撑架结构。
技术介绍
传统上计算机屏幕、电视、平面显示器或其它电子设备,通常通过一支撑架而固设或摆设于桌面上,该支撑架的目的即在于其具有支撑或防止该电子设备翻覆、倾倒的功用。 当人们使用该电子设备时,常常需要适度地调整该电子设备的倾斜角度,方便人们以最适合的角度操作或使用该电子设备。一般而言,支撑架的构型设计可谓五花八门;最常见的,不外乎通过一可转动的支撑脚来支撑该电子设备,使该支撑脚通过一枢轴结构而调整至不同的支撑角度,并以其不同的角度来支撑该电子设备,进而使该电子设备可以不同的倾斜角度摆置于桌面、地面上; 也就是说,通过该支撑脚与该电子设备的相对性转动,即可用以调整该电子设备的倾斜角度,使该电子设备朝向任意的俯仰角。然而,随着该电子设备的倾斜角度加大,其倾斜设置的支撑脚所需承受的重力也越大,因此该支撑脚容易因为过大的重力而导致非可预期的晃动、转动甚至松动,致使该电子设备倾倒、翻覆,非常不理想。因此,如何改善该转动用支撑架的结构设计,用以降低该电子设备在转动时所产生的晃动、松动问题发生的可能性,这是本领域具有通常知识的人员努力的目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目的在于改善转动用支撑架的结构设计,用以降低该电子设备在转动时所产生的晃动、松动问题发生的可能性。为达上述及其它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支撑架结构,该支撑架结构用以支撑一壳体,该支撑架结构包括一转动架、一锁附件、至少一穿设杆、至少一抵块、至少一弹簧及至少两螺帽。其中,该转动架包括有一支撑脚、至少一第一耦合部及至少一第一穿设孔;该锁附件固设于该壳体,且该锁附件包括有至少一第二穿设孔;该穿设杆具有一非圆形的横切面,该穿设杆插入该第二穿设孔内时呈非转动状态,该穿设杆插入该第一穿设孔内时,该支撑脚与该第一耦合部以该穿设杆为圆心而转动;该抵块包括有一第三穿设孔与至少一第二耦合部,该穿设杆插入该第三穿设孔内时呈非转动状态;该穿设杆依序贯穿该弹簧、该第三穿设孔、该第一穿设孔、该第二穿设孔,两螺帽分别锁固于该穿设杆的两端,并使该第一耦合部与该第二耦合部相邻,且该弹簧推挤该抵块与其中一螺帽,该第一耦合部通过转动而与该第二耦合部相契合或相分离。其中,该第二穿设孔的轮廓与该穿设杆的横切面相符,或者该第三穿设孔的轮廓与该穿设杆的横切面相符。其中,该第一耦合部与该第一穿设孔相邻。其中,该第一耦合部为凸出的结构物且该第二耦合部为凹入的结构物。其中,该第一耦合部为凹入的结构物且该第二耦合部为凸出的结构物。其中,该第一耦合部的数目为多个,且多个第一耦合部分布于该第一穿设孔的周边。其中,多个第一耦合部对称地分布于该第一穿设孔的周边。其中,该第二耦合部的数目为多个,且多个第二耦合部分布于该第三穿设孔的周边。其中,多个第二耦合部对称地分布于该第三穿设孔的周边。其中,该第二耦合部与该第三穿设孔相邻。由此,本技术所述支撑架结构,其利用该第一耦合部与该第二耦合部的接触密合与相互分离,而将转动的位置改变,转换成该抵块的水平推挤力量,再利用该弹簧的弹力来加强并维持该推挤的力量,以降低该电子设备在转动时,其支撑的结构容易产生的晃动、松动问题的发生可能性,非常实用。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特征及
技术实现思路
,请参阅以下有关本技术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并非用来对本技术加以限制。附图说明图1所示为本技术支撑架结构的分解图。图2A所示为本技术的第一耦合部、第二耦合部的契合示意图。图2B所示为本技术的第一耦合部、第二耦合部的另一角度契合示意图。图3所示为本技术支撑架结构的组装完成示意图。图4所示为本技术支撑架结构在转动架转动时的示意图。图5所示为本技术的第一耦合部、第二耦合部的分离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 支撑架结构14 转动架141 第一耦合部144 第一穿设孔145 块体146:支撑脚15 锁附件151 板体154 第二穿设孔16:穿设杆17 抵块171 第二耦合部174 第三穿设孔18 弹簧19 螺帽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图1所示为本技术支撑架结构的分解图。如图1所示,一支撑架结构1,该支撑架结构1用以支撑一电子设备的壳体(未绘示),该电子设备可以是计算机屏幕、电视、平面显示器、电子相框、电子书、平板计算机或其它任意电子设备,该壳体可以是这些电子设备的外壳或后壳结构。该支撑架结构1包括有一转动架14、一锁附件15、两穿设杆16、两抵块17、两弹簧18及四个螺帽19。其中,在较佳实施例中,该支撑架结构1呈左右相对称,因此,右边的穿设杆16、抵块17、弹簧18与螺帽19,与左边的设置方式相同; 在此,为了方便说明,以下配合图1的示意图而以右侧的结构来说明。该转动架14包括有一块体145、一支撑脚146、两第一耦合部141及一第一穿设孔144。该支撑脚146与该块体 145相连接,两第一耦合部141设置于该块体145的右侧端部,两第一耦合部141均为凸出的结构物;该第一穿设孔144水平地贯通该块体145,且该第一穿设孔144为圆形的孔洞; 两第一耦合部141与该第一穿设孔144相邻,且位于该第一穿设孔144的右端部的上方与下方。该锁附件15为一固定式的结构,其包括有一第二穿设孔154及两板体151,两板体151自该锁附件15延伸而出,该第二穿设孔154贯通该板体151,且该第二穿设孔154为非圆形的孔洞。该穿设杆16具有一非圆形的横切面,在较佳实施例中,该穿设杆16的横切面形状与该第二穿设孔154的轮廓、形状相符或相同,因此该穿设杆16插入该第二穿设孔 154内时,该穿设杆16即无法沿该穿设杆16的轴心而转动。在此,其“轮廓、形状相符”代表该穿设杆16的横切面与该第二穿设孔154的形状不同,但当该穿设杆16插入该第二穿设孔154时,该第二穿设孔154可通过轮廓、形状而限制该穿设杆16,阻止该穿设杆16沿其轴心转动;其“轮廓、形状相同”代表该穿设杆16的横切面与该第二穿设孔154的形状完全相同,因此该穿设杆16插入该第二穿设孔154后,会完全密合。另外,因为该第一穿设孔 144为圆形的孔洞,所以当该穿设杆16插入该第一穿设孔144内时,该穿设杆16可在该第一穿设孔144内呈相对转动;也就是说,当该第一穿设孔144套设至该穿设杆16时,该块体 145、该支撑脚146与两第一耦合部141均可以该穿设杆16为圆心而转动。再来,该抵块17包括有一第三穿设孔174与两第二耦合部171,该第三穿设孔174 水平地贯通该抵块17,两第二耦合部171与该第三穿设孔174的左边端部相邻,且该第二耦合部171为凹入的结构物,并位于该第三穿设孔174左端部的上方与下方。该第三穿设孔 174亦为非圆形的孔洞,且,该第三穿设孔174的轮廓与该穿设杆16的横切面相符或相同, 因此,该穿设杆16插入该第三穿设孔174内时呈非转动状态,亦即,该穿设杆16无法沿该穿设杆16的轴心而相对该抵块17转动。接下来,组装时,使该穿设杆16由右向左依序贯穿该弹簧18、该第三穿设孔174、 该第一穿设孔144、该第二穿设孔154,之后,再通过两螺帽19分别锁固于该穿设杆16的左右两端部,即可完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庄莹徵柯英豪
申请(专利权)人:泰州市创新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