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备密封部件的壳体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354664 阅读:2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5-23 20:55
提供可削减具备密封部件的壳体的制造工序,使生产性提高,并且可抑制模具费增大的具备密封部件的壳体的制造方法。向使可动侧模具和第一固定侧模具10重合而成形的空间射出第一材料,来成形壳体100,在把壳体100保持在可动侧模具的状态下,使第一固定侧模具10离开可动侧模具。接着使保持有壳体100的可动侧模具向与第二固定侧模具相对的位置移动,向使可动侧模具和第二固定侧模具重合而成形的空间射出第二材料,来在被保持于可动侧模具的壳体成形密封部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备密封部件的壳体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便携式电话机等的电子器械的壳体一般由上部壳体和下部壳体组成,为了防水等的目的在下部壳体的与上部壳体的接合面设置有密封部件。而且,在与上部壳体的接合面之间使此密封部件弹性变形,把下部壳体安装到上部壳体。设置有密封部件的壳体是通过分别单独形成密封部件和壳体,并把密封部件组装到壳体的密封安装部来制造的。专利文献1记载了通过把预先由专用模具成型的壳体设置到别的模具,并在壳体的希望位置成型密封部件,即所谓的嵌件成形来进行制造的方法。这样,通过嵌件成形在壳体成形密封部件,可以消去把密封部件组装到壳体的作业,从而可以提高生产性。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6-29749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然而,由于嵌件成形的情况具有把由专用模具成形的壳体从模具取出并装到别的模具的工序,所以不能充分地提高具备密封部件的壳体的生产性。而且,至少需要用于成形壳体的2个以上的模具和用于嵌件成形的2个以上的模具,存在模具费增大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在以上背景下进行的,其目的是提供可削减具备密封部件的壳体的制造工序,使生产性提高,并且可抑制模具费增大的具备密封部件的壳体的制造方法。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为了达成上述目的,专利技术一的特征是具有:向使移动模具和第一模具重合而形成的空间射出溶融了的第一材料,来成形壳体的工序;在把上述壳体保持在上述移动模具的状态下,使上述第一模具离开上述移动模具的工序;使上述移动模具移动到与成形密封部件用的第二模具相对的位置的工序;以及,向使上述移动模具和上述第二模具重合而形成的空间射出比上述第一材料还软质的溶融了的第二材料,来在被保持于上述移动模具的壳体成形密封部件的工序。而且,专利技术二是根据专利技术一所述的具备密封部件的壳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作为上述第一材料采用非晶材料,作为上述第二材料采用热塑性弹性体。而且,专利技术三是根据专利技术一或专利技术二所述的具备密封部件的壳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备保持单元,用于当使上述第一模具离开上述移动模具时,使上述壳体保持在上述移动模具。而且,专利技术四是根据专利技术三所述的具备密封部件的壳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保持单元具备按压单元,该按压单元设置在上述第一模具,当使上述第一模具离开上述移动模具时向上述移动模具侧按压上述壳体。而且,专利技术六是根据专利技术一至专利技术五中的任一专利技术所述的具备密封部件的壳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在保持于上述移动模具的壳体成形了密封部件之后,在把成形有密封部件的壳体保持于上述第二模具的状态下,使上述第二模具离开上述移动模具的工序,在上述第二模具设置取出单元,该取出单元用于从上述第二模具取出成形有密封部件的壳体。而且,专利技术七是根据专利技术一至专利技术六中的任一专利技术所述的具备密封部件的壳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壳体的内周面由第一模具成形。而且,专利技术八是根据专利技术一至专利技术七中的任一专利技术所述的具备密封部件的壳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以在上述密封部件的密封部以外的部分成形使第二材料最后流入用的溢流部的方式形成上述第二模具。专利技术效果依据本专利技术,由于在成形壳体的工序和成形密封部件的工序使用共通的移动模具,所以与专利文献1记载的制造方法相比可以抑制模具费。而且,在成形壳体后,使保持壳体的移动模具移动到与第二模具相对的位置,由此可以在壳体的规定位置成形密封部件。这样可以消除把成形的壳体从模具取下装到别的模具的工序,可以提高生产性。而且,依据本专利技术,因为是成形壳体后,在壳体成形密封部件,所以与成形密封部件后,在密封部件成形壳体的情况相比,可以得到以下的效果。即在成形密封部件后成形壳体的场合,射出压会造成在移动模具保持的密封部件变形。其结果,在移动模具与密封部件之间产生间隙,成形壳体的材料恐怕会流入此处产生所谓的超覆。另一方面,壳体用比密封部件还硬质的第一材料成形。因此,成形了的壳体可以比密封部件还能抑制由射出压造成的变形。这样通过成形壳体后,在壳体成形密封部件,可以抑制超覆。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方式涉及的双色注塑机的简要结构图。图2是具备由本双色注塑机成形的密封部件的壳体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可动模具部与固定模具部离开状态的图。图4是表示在二次成形部通过推杆把完成品从第二固定侧模具取下的状态的图。图5是对树脂超覆进行说明的图。图6是表示双色注塑机电路的一部分的框图。图7是双色注塑机的控制流程图。图8是具备用变形例的双色注塑机成形的密封部件的壳体的平面图。图9是在一次成形部成形的一次成形品(壳体)的平面图。图10是在二次成形部成形的二次成形品(密封部件)的平面图。图11是具备密封部件的壳体的剖面立体图。图12A是说明变形例的双色注塑机的一次成形部中一工序的图。图12B是说明变形例的双色注塑机的一次成形部中其它工序的图。图12C是说明变形例的双色注塑机的一次成形部中再其它工序的图。图12D是说明变形例的双色注塑机的一次成形部中再其它工序的图。图12E是说明变形例的双色注塑机的一次成形部中再其它工序的图。图13A是说明变形例的双色注塑机的二次成形部中一工序的图。图13B是说明变形例的双色注塑机的二次成形部中其它工序的图。图13C是说明变形例的双色注塑机的二次成形部中再其它工序的图。图13D是说明变形例的双色注塑机的二次成形部中再其它工序的图。图13E是说明变形例的双色注塑机的二次成形部中再其它工序的图。图13F是说明变形例的双色注塑机的二次成形部中再其它工序的图。图13G是说明变形例的双色注塑机的二次成形部中再其它工序的图。图13H是说明变形例的双色注塑机的二次成形部中再其它工序的图。图14是第二固定侧模具周边的部分放大剖面图。图15是表示变形例的双色注塑机电路的一部分的框图。图16A是一次成形部的控制流程图。图16B是二次成形部的控制流程图。图17是设置有多个滑块的结构中一次成形品成形后的可动侧部平面图。图18是设置有多个滑块的结构中二次成形品成形后的可动侧部平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根据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图1是双色注塑机1的简要结构图,图2是具备由本双色注塑机1成形的密封部件101的壳体100的立体图。如图2所示,具备密封部件101的壳体100,形成在上方开口的凹部空间,在开口周围的开口端面形成密封部件101。壳体由ABS树脂(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树脂)、PC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06.02 JP 2010-1272651.一种具备密封部件的壳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
向使移动模具和第一模具重合而形成的空间射出溶融了的第一材料,来成形壳体的工
序;
在把上述壳体保持在上述移动模具的状态下,使上述第一模具离开上述移动模具的工
序;
使上述移动模具移动到与成形密封部件用的第二模具相对的位置的工序;以及
向使上述移动模具和上述第二模具重合而形成的空间射出比上述第一材料还软质的
溶融了的第二材料,来在被保持于上述移动模具的壳体成形密封部件的工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备密封部件的壳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作为上述第一材料采用非晶材料,作为上述第二材料采用热塑性弹性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具备密封部件的壳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备:
保持单元,用于当使上述第一模具离开上述移动模具时,使上述壳体保持在上述移动
模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备密封部件的壳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保持单元具备按压单元,该按压单元设置在上述第一模具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桥敏寿佐佐木久雄木下敦
申请(专利权)人:工立化成株式会社佐佐木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