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软管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339878 阅读:2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5-16 13: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用软管夹,属于机械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车用软管夹稳定性差且装卸不便的问题。一种车用软管夹,用于将软管固定于固定装置上,本车用软管夹包括一软管夹本体,所述软管夹本体具有一基部,所述基部具有一轴向贯穿所述基部的贯穿孔、及一供软管进入且与贯穿孔相连通的开口,所述软管贯穿所述贯穿孔,所述车用软管夹还包括分别设于所述软管夹本体两端的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与固定装置的固定孔适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车用软管夹通过于软管夹本体的两端分别设有固定件,从而在装卸时不需专用工具,极大的方便了使用者,而且稳定性好。(*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机械
,涉及一种软管夹,特别是涉及一种车用软管夹
技术介绍
在汽车领域中,通常在软管(例如转向油管、冷却水管、空调软管等)装配时,由于空间的限制,使得软管在布置过程中,常出现软管因跨度过长而发生较大变形,从而引起与周边零部件干涉的情况。在发生振动或移动时又会有相互摩擦的现象出现,尤其是转向软管,这些都构成了整车的安全隐患。为了消除软管与其它零部件的干涉现象,通常需要对软管进行适当地支撑固定,以防止软管的过大变形而与其它零部件干涉的情况出现。现有的软管夹一般呈环形,且开设有导向口,所述软管经由导向口卡设于软管夹上。然而有的软管夹并没有固定在周边的装置上,在汽车发生振动或移动时,所述软管即会随着所述软管架发生位置变动而与周边零部件发生干涉,从而所述软管夹稳定性较差。有的软管夹则通过螺钉等其它固定件固定于周边的装置上,在装卸时,都需要专用的工具将所述软管夹装配上或拆卸下,给使用者带来很大的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车用软管夹,所述车用软管架不仅稳定性好,且装卸方便。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车用软管夹,用于将软管固定于固定装置上,本车用软管夹包括一软管夹本体,所述软管夹本体具有一基部,所述基部具有一轴向贯穿所述基部的贯穿孔、及一供软管进入且与贯穿孔相连通的开口,所述软管贯穿所述贯穿孔,所述车用软管夹还包括分别设于所述软管夹本体两端的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与固定装置的固定孔适配。本车用软管夹通过于软管夹本体的两端分别设有固定件;在装配时,首先将软管由基部的开口卡入所述基部的贯穿孔中,然后将所述固定件的远基部端插入固定装置的固定孔中、且使得所述基部的开口朝上放置,以将软管的位置固定;在拆卸时,只需将固定件的远基部端脱离所述固定孔,最后将软管由所述开口脱离基部即可;从而不仅装卸方便,而且稳定性好。在上述的车用软管夹中,所述固定件具有一由软管夹本体向外延伸形成且位于基部一侧的连接部、及两分别由连接部的自由端朝向软管夹本体倾斜延伸形成的夹持部,所述夹持部与连接部之间的夹角为15° 60°。在装配时,首先将软管由基部的开口卡入基部的贯穿孔中,所述连接部的远软管夹本体端首先进入固定孔中,再所述两夹持部逐渐向连接部靠拢,所述两夹持部穿过固定孔后再分别向外弹开,以将所述软管固定;在拆卸时,用外力将所述夹持部逐渐向连接部靠拢以穿过所述固定孔,所述夹持部穿过固定孔后再向外弹开,最后将软管由所述开口脱离基部即可。在上述的车用软管夹中,所述两夹持部相互对称的设于所述连接部的两侧。在上述的车用软管夹中,所述夹持部的末端向所述软管夹本体延伸形成一卡固部,所述卡固部与所述连接部平行。通过设有卡固部,从而在装卸时可起到一个引导作用以便于装卸。在上述的车用软管夹中,所述基部的两自由端分别向两侧弯折延伸形成一弯折部,所述固定件分别设于所述弯折部上且与弯折部垂直。所述弯折部为板状的,所述固定件设于弯折部上以便于固定在固定装置上。在上述的车用软管夹中,所述基部与弯折部平滑连接。所述基部与弯折部平滑连接,以避免软管在置入基部的贯穿孔时受到干涉的同时也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在上述的车用软管夹中,所述车用软管夹由弹性材料制成。所述车用软管夹由弹性材料制成,从而便于软管置入所述基部的贯穿孔中且便于两夹持部的相对运动。在上述的车用软管夹中,所述开口的大小小于所述贯穿孔的内径。将所述开口的大小设定为小于贯穿孔的内径,从而可以防止软管在遇到震动时滑出基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车用软管夹通过于软管夹本体的两端分别设有固定件,从而在装卸时不需专用工具,极大的方便了使用者,而且稳定性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车用软管夹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车用软管夹与软管及固定装置配合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0、软管;20、软管夹本体;21、基部;211、贯穿孔;212、开口 ;22、弯折部; 30、固定件;31、连接部;32、夹持部;33、卡固部;40、固定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请参阅图1及图2,本技术车用软管夹用于将软管10固定于周边的固定装置 40上。所述固定装置40上设有至少两贯穿所述固定装置40的固定孔(图中未示)。所述车用软管夹包括一软管夹本体20及分别设于所述软管夹本体20两端的固定件3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车用软管夹是由弹性材料制成的。所述车用软管夹通过设有两个固定件30,从而可以有效提高所述车用软管夹的支撑重量,保证软管10的良好支撑固定。请继续参阅图1及图2,所述软管夹本体20具有一呈环状的基部21、及两由所述基部21的两自由端分别向两侧弯折延伸形成的弯折部2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弯折部22 为板状的。所述固定件30设于弯折部22上以便于固定在固定装置40上。所述基部21具有一轴向贯穿所述基部21的贯穿孔211、及一供软管10进入且与贯穿孔211相连通的开口 212。所述基部21与弯折部22平滑连接,从而可以避免软管10在置入基部21的贯穿孔 211时受到干涉的同时也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所述开口 212的大小小于所述基部21的内径,从而可以防止软管10在遇到震动时滑出基部21。在实际应用时,所述开口 212尺寸的确定需满足以下两点其一是在基部21可张开的最大开口范围内,可以确保软管10的良好卡入;其二是在软管10卡入贯穿孔211中以后,当将所述车用软管夹开口朝下放置时可以防止软管10脱落。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贯穿孔211的内径比软管10的内径小Imm 2mm, 从而可以防止软管10沿轴向的滑动和自由转动。请继续参阅图1及图2,所述固定件30分别设于所述弯折部22上且与弯折部22 垂直。所述固定件30具有一由软管夹本体20向外延伸形成的连接部31、两分别由连接部 31的自由端朝向软管夹本体20倾斜延伸形成的夹持部32、及一由所述夹持部32向软管夹本体20延伸形成的卡固部33。所述夹持部32与连接部31的距离由远软管夹本体20端至近软管夹本体20端逐渐增大。所述夹持部32与连接部31之间的夹角为15° 60°。所述两夹持部32相互对称的设于所述连接部31的两侧。所述卡固部33分别与所述连接部 31平行。所述卡固部33与弯折部22相间隔。所述车用软管夹是由弹性材料制成的;从而便于软管10置入所述基部21的贯穿孔211中且便于夹持部32的相对运动。请继续参阅图1及图2,在装配时,首先将软管10由基部21的开口 212卡入所述基部21的贯穿孔211中,所述连接部31的远软管夹本体20端首先进入固定孔中,所述夹持部32受到固定孔两侧壁的压力以逐渐向连接部31靠拢,所述夹持部32穿过固定孔后再向外弹开,所述车用软管夹固定于所述固定装置上以固定所述软管10的位置;在拆卸时, 用外力将所述夹持部32逐渐向连接部31靠拢以穿过所述固定孔,所述夹持部32在卡固部 33的引导下穿过固定孔后再向外弹开,最后将软管10由所述开口 212脱离基部21的贯穿孔211即可;从而在装卸时不需专用工具,极大的方便了使用者,而且稳定性好。所述车用软管夹将各软管10彼此分隔一定的距离,方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勇杨安志金吉刚赵福全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