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四工位大转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329464 阅读:3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5-10 18: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四工位大转台,包括支撑壁、转台、支撑架、行走轮装置,所述支撑架设置在支撑壁上,在支撑架的下方设有支撑柱,在支撑架的上方设有支撑盘,所述转台通过中心立柱与支撑盘连接,在转台和支撑盘之间设有行走轮装置,在转台的上表面中心位置设有真空系统,转台呈圆形,在转台的边缘设有液压马达驱动系统和定位锁紧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了新型的造型方式,提高了造型效率,使设备更紧凑,节约设备的占地面积。(*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机械制造
,具体涉及一种四工位大转台
技术介绍
真空密封造型工艺通常被称为V法造型工艺,该工艺目前作为绿色造型工艺被越来越多的铸造企业所接受,原穿梭式V法造型线需要分上下箱两套造型设备,同时还需要多于一套覆膜设备及涂料烘干设备,浪费了造型线的成本,造型效率大大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四工位大转台,所述大转台可以放置两套上下箱模底板,提高了造型效率,同时,在整个V法造型线的布局上,转台式V法造型线要比穿梭式V法造型线更紧凑。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四工位大转台,包括支撑壁、转台、支撑架、行走轮装置,所述支撑架设置在支撑壁上,在支撑架的下方设有支撑柱,在支撑架的上方设有支撑盘,所述转台通过中心立柱与支撑盘连接,在转台和支撑盘之间设有行走轮装置,在转台的上表面中心位置设有真空系统,转台呈圆形,在转台的边缘设有液压马达驱动系统和定位锁紧装置。所述中心立柱通过轴承机构与转台连接。在转台上设置有四个工作台。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采用液压马达驱动实心轮台,带动整个大转台转动。2)本技术采用了新型的造型方式,提高了造型效率,使设备更紧凑,节约设备的占地面积。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说明本技术。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转台;2.中心立柱;3.液压马达驱动系统;4.支撑柱;5.行走轮装置; 6.真空系统;7.定位锁紧装置;8、支撑壁;9、支撑盘;10支撑架;11、工作台。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包括支撑壁8、转台1、支撑架10、行走轮装置5, 所述支撑架10设置在支撑壁8上,在支撑架10的下方设有支撑柱4,在支撑架10的上方设有支撑盘9,所述转台1通过中心立柱2与支撑盘9连接,所述中心立柱2通过轴承机构与转台1连接,转台1能以中心立柱为中心转动,。在转台1和支撑盘9之间设有行走轮装置5,在转台1的上表面中心位置设有真空系统6,转台1呈圆形,在转台1的边缘设有液压马达驱动系统3和定位锁紧装置7,行走轮装置5可在转台1的旋转带动下在支撑盘9上移动。在转台1上设置有四个工作台11。液压马达驱动系统3负责控制转台1和行走轮装置5的动作。转台1是一个重要的操作平台,模型安放在转台1的四个工作台11上,通过液压马达驱动系统3带动整个转台1绕中心立柱2旋转,从而完成整个的造型过程。权利要求1.一种四工位大转台,包括支撑壁、转台、支撑架、行走轮装置,所述支撑架设置在支撑壁上,在支撑架的下方设有支撑柱,在支撑架的上方设有支撑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台通过中心立柱与支撑盘连接,在转台和支撑盘之间设有行走轮装置,在转台的上表面中心位置设有真空系统,转台呈圆形,在转台的边缘设有液压马达驱动系统和定位锁紧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工位大转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立柱通过轴承机构与转台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四工位大转台,其特征在于在转台上设置有四个工作台。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四工位大转台,包括支撑壁、转台、支撑架、行走轮装置,所述支撑架设置在支撑壁上,在支撑架的下方设有支撑柱,在支撑架的上方设有支撑盘,所述转台通过中心立柱与支撑盘连接,在转台和支撑盘之间设有行走轮装置,在转台的上表面中心位置设有真空系统,转台呈圆形,在转台的边缘设有液压马达驱动系统和定位锁紧装置。本技术采用了新型的造型方式,提高了造型效率,使设备更紧凑,节约设备的占地面积。文档编号B22C9/03GK202212529SQ20112027972公开日2012年5月9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3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3日专利技术者乔阳, 崔锦光, 杨长春, 逄鹏, 魏太军 申请人:青岛双星铸造机械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乔阳崔锦光魏太军逄鹏杨长春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双星铸造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