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溶胶虚拟撞击浓缩分离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32582 阅读:4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气溶胶虚拟撞击浓缩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外筒,所述外筒下部一侧设置有一排气口和一连接在所述排气口排气端的抽气风机,所述外筒内自上而下设置有三级分离入口组件,所述一级组件包括一气溶胶进气口,其前端设置有一防雨阻虫纱网罩,其内部设置有一限流柱,且二者之间存在环形缝隙;所述二级组件包括大粒子收集口和二级分离入口板,所述大粒子收集口对应设置在所述气溶胶进气口的下方,所述二级分离入口板周向均匀开有若干二级喷口;所述三级组件包括一罐体,其连接在所述二级分离入口板的下方,所述罐体的底部开有三级喷口,所述三级喷口的下方设置有三级收集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气溶胶粒子的飞行惯性,采用虚拟撞击原理,将可能含有微生物的2μm-12μm可吸入粒子从大的气流中分离并浓缩至较小的气流中。(*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分离器,特别是关于一种用于大气中生物气溶胶浓縮分离 的气溶胶虚拟撞击浓縮分离器。
技术介绍
自2001年美国邮政服务系统遭受炭疽攻击和1995年东京地铁系统遭受的沙林 神经毒气攻击以来,各国对核生化恐怖袭击事件高度重视,已在城市敏感区域布设 了大量的生化监测检测系统。实时监测潜在危险的空气传播粒子的报警系统不仅可 以用于军队和社会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袭击,也可以用于平时核、生物和化学气溶胶的监测。气溶胶的粒径一般为0. 001-100微米,50微米以上的粒子由于重力 沉降作用,很难进入人的呼吸道。大于10-50微米的粒子只能进入鼻咽部,5-10微 米的粒子可进入气管和支气管,0.5-5微米的粒子可到达细支气管、肺深部和肺泡, 是对人体危害最大的粒子。小于0.5微米的粒子进入人体后, 一般会随着呼气的作 用而排出,不易在人体内沉积。大气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气溶胶粒子,成份复杂, 既有无机粒子,也有有机粒子和生物粒子,大气中的气溶胶粒子绝大多数是尺寸比 较小的非生物粒子,直径一般小于l微米,生物粒子的数量很少。在生物粒子实时 监测过程中,如果将这些数量众多的非生物粒子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气溶胶虚拟撞击浓缩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外筒、防雨阻虫纱网罩、一级分离入口组件、大粒子接收与二级分离入口组件、二级出口与三级分离入口组件、三级收集口和底座;所述外筒的底部与所述底座密封固定,所述外筒下部一侧设置有一排气口和一连接在所述排气口排气端的抽气风机,所述外筒内周向分三级设置有三个内凸缘; 所述防雨阻虫纱网罩包括一防雨鼓形的圆盘盖,在所述圆盘盖底部设置有一段直筒,在所述直筒内设置有一内筒,所述直筒与所述内筒的周向对应开有多个通气窗,在所述直筒与所述内筒之间夹设有一阻虫纱网,所述防雨阻虫纱网罩插设在所述外筒顶部; 所述一级分离入口组件包括一密封固定在所述外筒的第一级内凸缘上的一级分...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鹿建春刘毅孙振海刘强李劲松李娜赵建军王洁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北京汇丰隆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