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硅氧复合陶瓷隔热产品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305542 阅读:2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5-02 12: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硅氧复合陶瓷隔热产品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先将高硅氧纤维编织体依次经水煮、烘干、真空容器中通氧焙烧、酸洗、水洗和再烘干处理;2)其次将高硅氧纤编织体置于硅溶胶中浸渍30~60min,控制所述硅溶胶的密度为1.12~1.16g/cm3;3)然后振动硅溶胶,继续浸渍高硅氧纤编织体30~60min,取出干燥20~40h;4)再对高硅氧纤编织体重复步骤2)和步骤3)的处理方式2~6次;5)接着对高硅氧纤编织体进行热处理,热处理温度控制在300~700℃,使高硅氧纤编织体半陶瓷化成粗坯;6)最后将粗坯加工成所需的产品尺寸,即得到高硅氧复合陶瓷隔热产品。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成本低廉,所制得产品具有导热系数低、隔热效果好、力学性能强、热物理性能优异的特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高硅氧复合陶瓷材料
,具体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安装在导弹武器控制舱外部的耐高温(彡IOOO0C )隔热产品,在再入、机动、长航时过程中起着隔热、承载和抗烧蚀的作用,能确保控制舱内环境温度保持在200°C以内,保障控制舱内元器件在恶劣的再入环境中能够正常工作。随着导弹武器系统向大射程、大马赫、高机动、长航时技术发展,在高温情况下容易很快烧蚀、挥发掉的传统树脂基隔热材料已经不能满足长航时控制舱隔热使用要求,因而耐高温陶瓷材料成为必需。目前,现有工程应用的耐高温隔热碳化硅陶瓷材料存在导热系数偏大,室温至30(TC时为14W/m*k,隔热效果较差。而且,碳化硅陶瓷用纤维及基体材料价格极其昂贵,碳纤维(3K)市场价约为4500 元/公斤,聚碳硅烷先驱体市场价约6000元/公斤,用其制作的产品成本极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工艺简单、成本低廉的。采用该方法制得的产品具有导热系数低、隔热效果好、力学性能强、热物理性能优异的特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设计的高硅氧复合陶瓷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先将高硅氧纤维编织体依次经水煮20 40h、烘干10 15h、250 500°C下真空容器中通氧焙烧1 3h、酸洗、水洗和再烘干处理;2)其次将高硅氧纤编织体置于硅溶胶中浸渍30 60min,控制所述硅溶胶的密度为 1. 12 1. 16g/cm3 ;3)然后振动硅溶胶,继续浸渍高硅氧纤编织体30 60min,取出干燥20 40h ;4)再对高硅氧纤编织体重复步骤2)和步骤3)的处理方式2 6次;5)接着对高硅氧纤编织体进行热处理,热处理温度控制在300 700°C,使高硅氧纤编织体半陶瓷化成粗坯;6)最后将粗坯加工成所需的产品尺寸,即得到高硅氧复合陶瓷隔热产品。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中,酸洗过程是采用体积比为3 1的浓盐酸和浓硝酸混合液进行洗涤。再进一步地,所述步骤2)中,浸渍过程在真空容器中进行。更进一步地,所述步骤5)中,热处理温度控制在400 500°C。本专利技术中各步骤工艺参数限定原理及优点如下本专利技术将高硅氧纤维编织体通过水煮、烘干、焙烧、酸洗、水洗和再烘干等措施预处理,完全除去了高硅氧纤维表面的浸润剂。然后采用硅溶胶作基体,对高硅氧纤维编织体进行一段时间的浸渍,使硅溶胶基体有效填充高硅氧纤维编织体的缝隙,加强了高硅氧纤维编织体的致密性。浸渍优选在真空状态下进行,因为在真空条件下,高硅氧纤维中的空气被抽出,更有利于硅溶胶中的石英颗粒进入缝隙,填充效果更好。普通浸渍后再进行振动浸渍,在机械振动作用下,硅溶胶与高硅氧纤维编织体结合更紧密。为了得到更好的填充效果,对普通浸渍和振动浸渍依次重复2 6次。接着对振动浸渍处理后的高硅氧纤维编织体经干燥脱水使硅溶胶固化,再经300 700°C低温热处理,在此温度下,高硅氧纤维与硅溶胶复合材料部分晶相化,形成半陶瓷化粗坯,该半陶瓷化处理的粗坯韧性高、不易碎,而且处理所需温度低,可以降低工艺难度和生产成本。最后,将粗坯机械加工成所需产品尺寸, 即得到高硅氧复合陶瓷隔热产品。而且,本专利技术制备方法采用的原材料高硅氧纤维市场价约450元/公斤,硅溶胶约 100元/公斤,成本低廉,可在工程上大面积使用。所制得高硅氧复合陶瓷导隔热产品的热系数低于0. 6ff/m *k(室温 300°C ),远比碳化硅陶瓷低,隔热效果更好。本专利技术的产品能成功地解决大射程、大马赫、高机动、长航时导弹武器飞行过程中控制舱外隔热问题。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实施例1制作高硅氧复合陶瓷隔热框时,事先根据所设计隔热框的几何尺寸要求,用高硅氧纤维编织成仿形隔热框结构,然后1)先将高硅氧纤维隔热框置于容器中水煮20h,烘干10h,再在250°C的真空状态下通氧焙烧lh,然后采用体积比为3 1的浓盐酸和浓硝酸混合液对其进行酸洗处理,酸洗之后对其进行水洗、烘干。2)其次将高硅氧纤维隔热框置于不锈钢桶中抽真空,并缓缓抽入密度为1. 12g/ cm3的硅溶胶淹没高硅氧纤维隔热框,在硅溶胶中浸渍30min。3)然后振动不锈钢桶,使硅溶胶产生剧烈波动,继续浸润高硅氧纤维隔热框 30min后取出干燥20h。4)再对高硅氧纤维隔热框重复步骤2)和步骤3)的处理方式4次。5)接着对高硅氧纤维隔热框进行热处理,热处理温度控制在400°C,使高硅氧纤维隔热框半陶瓷化成粗坯。6)最后对半陶瓷化粗坯进行除杂质,加工成所需产品尺寸,即制得高硅氧复合陶瓷隔热框产品。采用本专利技术方法制得的高硅氧复合陶瓷隔热框产品,密度为1. 54g/cm3,导热系数为0. 52ff/m *k(室温 300°C ),弯曲强度为25MPa,线烧蚀率为0. 12mm/s,各项性能指标满足设计要求。实施例2制作高硅氧复合陶瓷隔热板时,事先根据所设计隔热板的几何尺寸要求,用高硅氧纤维编织成仿形隔热板结构,然后1)先将高硅氧纤维隔热板置于容器中水煮30h,烘干15h,再在500°C下真空状态4下通氧焙烧2h,然后采用体积比为3 1的浓盐酸和浓硝酸混合液对其进行酸洗处理,酸洗之后对其进行水洗、烘干。2)其次将高硅氧纤维隔热板置于不锈钢桶中抽真空,并缓缓抽入密度为1. 16g/ cm3硅溶胶淹没高硅氧纤维隔热板,在硅溶胶中浸渍60min ;3)然后振动不锈钢桶,使硅溶胶产生剧烈波动,继续浸润高硅氧纤维隔热板 50min后取出干燥40h ;4)再对氧纤维隔热板重复步骤2)和步骤3)的处理方式5次;5)接着对高硅氧纤维隔热板进行热处理,热处理温度控制在500°C,使高硅氧纤维隔热板半陶瓷化成粗坯;6)最后对半陶瓷化粗坯进行除杂质,加工成所需产品尺寸,即制得高硅氧复合陶瓷隔热板产品。采用本专利技术方法制得的高硅氧复合陶瓷隔热板产品,密度为1. 56g/cm3,导热系数为0. 55ff/m *k(室温 300°C ),弯曲强度为30MPa,线烧蚀率为0. 16mm/s,各项性能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实施例3制作高硅氧复合陶瓷隔热瓦时,事先根据所设计隔热瓦的几何尺寸要求,用高硅氧纤维编织成仿形隔热瓦结构,然后1)先将高硅氧纤维隔热瓦置于容器中水煮40h,烘干12h,再在300°C下真空状态下通氧焙烧3h,然后采用体积比为3 1的浓盐酸和浓硝酸混合液对其进行酸洗处理,酸洗之后对其进行水洗、烘干。2)其次将高硅氧纤维隔热瓦置于不锈钢桶中抽真空,并缓缓抽入密度为1. 15g/ cm3硅溶胶淹没高硅氧纤维隔热瓦,在硅溶胶中浸渍30min ;3)然后振动不锈钢桶,使硅溶胶产生剧烈波动,继续浸润高硅氧纤维隔热瓦 60min后取出干燥40h ;4)再对氧纤维隔热瓦重复步骤2)和步骤3)的处理方式两次;5)接着对高硅氧纤维隔热瓦进行热处理,热处理温度控制在300°C,使高硅氧纤维隔热瓦半陶瓷化成粗坯;6)最后对半陶瓷化粗坯进行除杂质,加工成所需产品尺寸,即制得高硅氧复合陶瓷隔热瓦产品。采用本专利技术方法制得的高硅氧复合陶瓷隔热瓦产品,密度为1. 60g/cm3,导热系数为0. 58ff/m *k(室温 300°C ),弯曲强度为35MPa,线烧蚀率为0. 20mm/s,各项性能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实施例4制作高硅氧纤维复合陶瓷隔热筒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军邓德凤王华余天雄张志斌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三江航天江北机械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