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蛋白茶含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302161 阅读:2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27 05: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蛋白茶含片,它由如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制成:采用酶处理工艺制作的茶粉18%~90%,蛋白粉或奶粉8.9%~80%,核桃粉1%~10%。本发明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势:(1)常规工艺制得的茶叶中可溶性蛋白含量较低,为增强茶含片的营养价值,在配料中加入了蛋白粉或奶粉,再配以核桃粉使茶含片成为了一种营养保健食品。(2)通过酶处理使茶叶中纤维素、不溶性蛋白、酯型儿茶素等产生水解,增加了可溶性成分的含量。(3)酯型儿茶素的水解有助于降低茶叶的苦涩味,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加入增加了红茶中茶黄素、茶红素的含量,提高了红茶的饮用价值和保健价值,改善了红茶的口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制茶
,具体涉及一种蛋白茶含片。
技术介绍
按照茶树的生长规律,夏秋茶叶的生物产量占茶叶年生产生物量的70%,以夏秋季茶鲜叶(包括春茶末期)为原料制作而成的茶叶,含纤维素、不溶性蛋白较多,酯型儿茶素较多,游离氨基酸较少,采用传统工艺制作的成品茶叶感官品质得分一般不高,尤其是苦涩味相对较重,水浸出物总量不高,价值相对较低,因此实际生产中夏秋茶采摘量很低,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采用加酶工艺技术,能够降解茶叶中不溶性物质,如纤维素、果胶、蛋白等,可以明显提高茶叶中可溶性物质的含量,提高茶叶的使用价值,单宁酶能够将苦涩味较重的酯型儿茶素降解成简单儿茶素,显著降低茶叶的苦涩味,大大改善茶叶的感官品质。通常茶叶是作为饮料通过泡饮来利用的,在泡饮方式下,茶叶中的有效成分浸出率只有30% _40%,而茶叶中对人体具有显著营养保健价值的膳食纤维,蛋白质类浸出率尤其较低,使得茶叶的价值得不到充分体现,因此将全茶叶作为食品摄入成为一种茶叶利用的新方式。现阶段茶叶作为食品的利用主要方式是制作成超细茶粉,再以此为基础制作含茶粉食品,各种类型茶叶含片等。茶叶中含有20% -40%的多酚类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蛋白茶含片,其特征在于,它由如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制成采用酶处理工艺制作的茶粉18 % 90 %,蛋白粉或奶粉8. 9 % 80 %,核桃粉1 % 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蛋白茶含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用酶处理工艺制作的茶粉为采用酶处理工艺制作的绿茶、黄茶、白茶、乌龙茶、黑茶、红茶或花茶经粉碎后制取的粒度为200 1000目的茶粉。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蛋白茶含片,其特征在于,采用酶处理工艺制作的绿茶茶粉按如下方法制备得到茶树鲜叶在自然温度下摊放5- ,然后杀青,杀青完成后趁热向杀青叶均勻喷洒单宁酶溶液、蛋白酶溶液、纤维素酶溶液和果胶酶溶液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揉捻成条,干燥,经超细粉碎制成绿茶粉。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蛋白茶含片,其特征在于,采用酶处理工艺制作的黄茶茶粉按如下方法制备得到茶树鲜叶在自然温度下摊放5- ,然后杀青,杀青完成后趁热向杀青叶均勻喷洒单宁酶溶液、蛋白酶溶液、纤维素酶溶液和果胶酶溶液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揉捻成条,初步烘干,闷黄3-5d,干燥,经超细粉碎制成黄茶粉。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蛋白茶含片,其特征在于,采用酶处理工艺制作的白茶茶粉按如下方法制备得到向茶树鲜叶均勻喷洒单宁酶溶液、蛋白酶溶液、纤维素酶溶液和果胶酶溶液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然后在30-35°C热风下萎凋5-6h,揉捻成条,干燥, 经超细粉碎制成白茶茶粉。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蛋白茶含片,其特征在于,采用酶处理工艺制作的乌龙茶茶粉按如下方法制备得到茶树鲜叶在自然温度下摊放5-6h,向茶叶鲜叶均勻喷洒单宁酶溶液、蛋白酶溶液、纤维素酶溶液和果胶酶溶液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再经摇青处理,摇青结束后杀青、初烘、揉捻、干燥,制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荣林石志琦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