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赵兴玉专利>正文

锅炉多管旋离式水膜除尘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29762 阅读:2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锅炉多管旋离式水膜除尘器涉及锅炉除尘装置。它的除尘管均匀固定分布在分水箱上,管壁由通孔与分水箱连通,除尘管内设置利于烟尘旋离的螺旋导片,其烟尘经进尘口轴向进入,也可由径向的切线方向进入。由于除尘管道直径较小,烟尘颗粒在旋离作用下增加了与水结合的机率,使除尘效率大大提高。它的体积大大小于一般除尘装置,其选材灵活,成本也大幅度降低,不会给使用单位造成经济负担。它的用水量小,有效地降低了烟气对管道和引风机的腐蚀程度。(*该技术在200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锅炉除尘器装置,特别是一种锅炉多管旋离式水膜除尘器。现有的锅炉除尘器有些是以水膜除尘方式为主,这种除尘方式的除尘效果比较理想,但也存在以下几点不足1、现有水膜除尘器的除尘管半径过大,烟尘颗粒依靠离心力与这壁上水膜结合的机遇较小,有部分烟尘在管道中部排出,除尘效率不高。2、耗水量大,排出的烟气含水量较多,对管道和引风机具有腐蚀作用,故会降低管道和引风机的使用寿命。3、现有的水膜除尘器体积庞大,选材受到限制,造价较高,这会给锅炉使用方带来经济负担,对环保设备的推广使用造成一定困难。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锅炉多管旋离式水膜除尘器,它利用离心力原理,大大缩小除尘管半径,并在除尘管内加入螺旋导片,提高除尘效率;烟气含水量低,可有效降低管道腐蚀程度,延长除尘器的使用寿命;体积小,造价可大幅度降低,减轻使用者的经济负担。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锅炉多管旋离式水膜除尘器包括壳体、进烟口、出烟口、除尘管。进烟口与锅炉排烟口连通,除尘管置于壳体内,进烟口置于除尘管上方。除尘管均匀分布固定在分水箱的上隔板与下隔板之间,且立式安装。除尘管由大直径改为多个小直径。除尘管的进尘口朝向进烟口,除尘管的出尘口朝向沉灰池。除尘管内置有一导轴,导轴上固接有螺旋导片,烟尘在螺旋导片的作用下而旋转,产生离心力,灰尘颗粒被甩向管壁与水膜结合进入沉灰池。处于上隔板与下隔板之间的除尘管的管壁上均匀加工有通孔,上水管与分水箱连通,水进入分水箱后经除尘管的通孔进入除尘管内,在管内壁形成水膜。除尘管的进尘口或者处于除尘管的切线位置,进尘口与进烟口相对应。在除尘管内还设有出烟管,这是在同一专利技术构思的其中之一的技术方案,它的出烟管与除尘管内壁之间有一定的通过烟尘的间隔。烟尘从除尘管的进尘口通过,与水膜结合的烟尘颗粒进入沉灰池,滤过的烟气从出烟管中排出。出烟管上口朝向出烟口,出烟管的下口朝向沉灰池。这时的出烟管代替导轴,螺旋导片固定在出烟管上。在每排除尘管出尘口或者进尘口的对应处设有喷水管,这是同一专利技术构思的其中之一的技术方案,这个技术方案的除尘管上不设有通孔,其管壁上的水膜是由喷水管喷出的水所形成,在喷水管朝上出尘口或者进尘口的一侧加工有喷水孔,在喷水孔与出尘口或者进尘口相对应。喷水管与上水管相通。另外,除尘管的内孔形状为空心圆柱体或者由上部的空心圆柱体过渡到下部的空心圆柱体。本技术是根椐离心力的原理(任何作旋转运动的物体,都会受到离心力的作用,离心力与旋转半径成反比,与旋转物体的质量成正比),将原来大管径的除尘器改为由多个小直径除尘管构成的除尘器,且在每个除尘管内加装有螺旋导片,使烟尘在螺旋导片的引导下产生较强力的旋转,烟尘颗粒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甩向除尘管内壁与水膜结合,以达到除尘的目的。由于除尘管的半径大大小于现有技术除尘管半径,离心力在同样速度下有大幅度地提高,使烟尘颗粒可在有效半径内充分与水混合,而混合后的灰尘颗粒的质量的增加,在同样半径的情况下,离心力也随之提高,其烟尘从烟气中分离出来,除尘效果高于同类锅炉除尘装置。不仅如此,本技术的总的体积大大小于现有除尘器,选材容易,可选用玻璃、陶瓷、金属、塑料等材料制做,其制造成本低,可大大减轻使用单位的经济负担,使环境保护工作更顺利地开展。再者,本技术采用低耗水方式,由于每根除尘管的直径较小,烟尘颗粒的离心力较大,无须提高水用量,就可使烟尘颗粒充分与水结合,这样,分离后的烟气中含水量就很少,可有效降低烟气对管道及引风机的腐蚀程度,同时也节约了用水。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主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俯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2主视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2俯视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3主视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4主视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5主视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5除尘管局部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除尘管和螺旋导片的实施例1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的除尘管和螺旋导片的实施例2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除尘管和螺旋导片的实施例3示意图。图中,1.进烟口2.壳体3.除尘管4.上隔板5.分水箱6.下隔板7.沉灰池8.出烟口9.排灰阀10.排灰口11.上水管12.阀13.喷水管14.导轴15.螺旋导片16.通孔17.进尘口。参照图1、图2。这是本技术实施例1,它的壳体(2)的上部的进烟口(1)与锅炉的排烟口连通,烟尘经进烟口(1)进入多根均匀排列的除尘管(3)内,除尘管固定在上隔板(4)与下隔板(6)之间的分水箱(5)中,每根除尘管上有均匀分布的与分水箱连通的通孔,使除尘管内壁上始终有水膜附着。它的出烟口(8)处于出尘管与沉灰池(7)之间。出烟口与引风机管道连通,这样可以使分离后的烟气排入大气。上水管(11)由阀(12)启闭控制且与分水箱(5)连通。沉灰池下部有排灰阀(9),沉积的灰尘从排灰口(10)中排出。参照图3、图4。本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上水管(11)由阀(12)启闭控制分流到各个喷水管(13),喷水管(13)置于除尘管的上方,在与除尘管进尘口的对应处开有通孔,可直接对进入除尘管的烟尘进行喷淋,强化水与烟尘颗粒的结合机遇,同时在除尘管的管壁上形成水膜,烟尘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再次与水膜结合,可有效提高除尘效率。除外,进烟口(1)、出烟口(8)、沉灰池(7)、排灰阀(9)、排灰口(10)的结构不变。参照图5。本实施例3的结构与实施例2基本相同,它的喷水管(13)置于除尘管(3)的下方。它的喷淋口与除尘管的出尘口相对应。进烟口(1)仍处于壳体(2)的上方,出烟口位置与实施例1、实施例2相同。对照图6、图8。本实施例4的进烟口(1)处于壳体(2)的一侧,且与除尘管(3)的进尘口相对应。除尘管的进尘口(17)处于除尘管的切线位置。烟尘经进烟口沿进尘口导入的切线方向进入除尘管(3)内,这样可使烟尘离心力增强,提高烟尘颗粒的分离速度和分离总量。本实施例4的上隔板(4)与下隔板(6)之间仍为分水箱,出烟口(8)的位置不变。参照图7。本实施例5为实施例4基本相同,进烟口(1)与除尘管的进尘口(12)相对应,进尘口仍处于除尘管口径的切线位置。区别在于除尘管(3)内还设有出烟管(18),出烟管的外径与除尘管内径之间有一定间隔,构成烟尘通道。烟尘沿切线方向旋离进入除尘管后,与水膜结合的烟尘颗粒进入沉灰池,而进入沉灰池的烟气再次有机会与水结合或者给较轻的烟尘颗粒一次落入沉灰池的机会。烟气经出烟管(18)从出烟口(8)进入大气。本实施例5的出烟口(8)改在壳体(2)的上方。由上隔板(4)、下隔板(6)组成的分水箱结构不变。置于分水箱内的除尘管的管壁上加工有通孔,以利于除尘管内壁形成水膜。参照图9。置于除尘管(3)内的导轴(14)上的螺旋导片为间断式,除尘管上的通孔(16)是将分水箱内的水经通孔(16)在管壁上形成水膜,烟尘颗粒在螺旋导片的引导下,不仅可提高旋离速度,也能将烟尘颗粒导其向下的过程中增加与水结合的机率。参照图10。本技术实施例与图9的区别在于一是除尘管的内孔由大到小,上部为圆锥体,下部为圆柱体,而螺旋导片设计成不间断状。烟尘在较大直径的旋离过程中与水结合,再由螺旋导片导入小直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锅炉多管道旋离式水膜除尘器,包括壳体(2),进烟口(1)、出烟口(8)、除尘管(3),进烟口与锅炉排烟口连通,除尘管置于壳体内,进烟口(1)置于除尘管道(3)上方,其特征在于:除尘管均匀分布固定在分水箱(5)的上隔板(4)与下隔板(6)之间,除尘管的进尘口朝向进烟口(1)、除尘管道的出尘口朝向沉灰池(7);除尘管道内置有一导轴,导轴(14)上固接有螺旋导片(15);处于上隔板与下隔板之间的除尘管壁上均匀加工有通孔(16),上水管(11)与分水箱(5)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兴玉
申请(专利权)人:赵兴玉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1[中国|河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