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南京工学院专利>正文

流化表面干燥制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27604 阅读:1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流化表面干燥制粉装置是将原料液—溶液、悬浮液或膏状浆液,喷入装有惰性载体的流化床内,在惰性载体—瓷球的表面上形成料膜,控制流化床内气流的速度和温度。可使料膜迅速干燥,得到合格的干粉产品。本装置具有结构简单、十分紧凑和操作简便的特点。本装置的热效率可达70%,与现有的喷雾干燥装置壳体相比,其体积要小10-22倍。本装置可广泛地应用于化学、医药与食品工业。(*该技术在199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将原料液——溶液。悬浮液或膏状浆液——在流化床内进行表面干燥。並获得干粉产品的装置。本专利技术属于干燥
现有技术中,将原料液干燥制粉的装置以喷雾干燥应用的最为广泛,但是它存在有容积干燥强度低,干燥设备庞大的缺点。另一种将原料液干燥制粉装置的现有技术,例如美国3.938,259号专利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该装置系统的核心是流化干燥装置,它是由壳体,惰性载体——石英砂,空气分布板、原料液输送器——螺杆加料器以及机械搅拌系统组成。热空气经空气分布板,将堆在其上的0.5-1.0毫米石英砂吹动。控制气流表观流化速度与临界流化速度的比值K小于1.5,形成了气固流化床,原料液用螺杆加料器送入流化床内,这将使表面上涂有原料液的石英砂彼此间有较强的粘结趋势,从而会破坏石英砂的正常流化状态,所以,该专利在流化床内设置了机械搅拌器,搅拌器的传动轴要穿过承受热空气温度的空气分布板以及壳体的高温底面。並由电动机经减速箱拖动。由于设置了机械搅拌系统,使该专利的装置结构复杂;搅拌器叶片与流化状态下的石英砂之间激烈的磨擦,使叶片磨损严重;在热气体温度下工作的传动轴、轴承及密封装置,不仅仅使机械结构复杂,而且限制了热气体温度的提高,该专利中空气分布板下的热气体温度不允许超过90℃这就导致了在流化床内得到的料粉较为潮湿,其湿度高达2-5%为了获得湿度低于0.5%的干粉产品,该专利又附加第二次与第三次再干燥措施,从而使该专利的装置结构和操作更趋复杂;由于热气体温度不允许超过90℃的低温条件下,使该专利的装置存在有热效率低,仅有50%,容积干燥强度低的缺点。其流化干燥装置的壳体体积与喷雾干燥的壳体体积相当。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装置存在的缺点进行了改进。设计出体积小结构简单的装置,以达到经济、高效的将原料液一次加工成干粉产品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介决方案如附图所示,空气经风机〔1〕,加热炉〔2〕,热空气从壳体〔4〕底部穿过开孔率为5-20%的空气分布板〔3〕,在较高的气流表观流化速度下,使堆放在空气分布板上的惰性载体〔6〕——瓷球,在壳体内呈现激烈的流化状态,原料液经原料液泵〔12〕输送至外混式喷雾器〔5〕的喷咀处,对于用空气雾化的气动喷雾器来说,空气经空压机〔13〕送外混式喷雾器〔5〕,将原料液雾化后喷入流化床〔14〕的浓相区内,在瓷球表面上被较均匀地涂上一层料膜。在流化床内,热气体与料膜间较强烈的热质传递过程使料膜迅速干燥,並被研磨成粉而获得干粉产品。干粉和被扬折的瓷球随着排气离开流化床,经档网〔7〕和惰性载体分离器〔8〕,使排气中携带的瓷球全部返回流化床内,排气中夹带的干粉先经旋风分离器〔9〕汇积于料斗〔10〕内,而细粉捕集器〔11〕回收排气中的细微干粉产品,废气排放至大气中。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采用了本专利技术的装置后,流化床内气流表观流化速度与临界流化速度的比值K取2.0-4.0,可不附加流化床内搅拌器,所以空气分布板下的热气体温度就可以超过90℃了。本装置中所设置的档网可强化制粉过程,减少瓷球扬折量和降低分离空间高度,从而使壳体总高度降低。设置惰性载体分离器可将扬折出的少数瓷球捕集下来並返回流化床内,从而保证在干粉产品中不夹带惰性载体杂物。本装置中所设置的外混式喷雾器,即使是由于加工精度不高而造成射流偏心,甚至在喷咀处出现液滴现象时,也不会在喷咀附近及其壳体壁面上出现结块现象,所以,本装置与现有的喷雾干燥装置相比,喷雾器的结构可以简单,加工要求可以降低,从而降低了成本。在本装置中惰性载体——瓷球,具有在温度骤变条件下不会龟裂,並具有很高的刚度和强度性能,可以保证在干粉产品中不夹带有惰性载体碎片杂物。本装置可将原料液一次干燥成湿度小于0.5%的干粉产品。本专利技术的优点还在于设有高开孔率的空气分布板。现有流化干燥技术中使用的开孔率为1-3%,在本装置中突破传统的开孔率,选用5-20%的较高开孔率,从而节省能耗。本专利技术的装置还具有结构简单,十分紧凑和操作简便的特点。本装置的热效率可达70%,壳体容积干燥强度可达200-300公斤水分/米3·时,在同样的生产能力和原始设计条件下,本装置与现有的喷雾干燥装置壳体相比,可使壳体体积小10-20倍。附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如附图〔1〕所示。其中在壳体〔4〕下部设有高开孔率空气分布板〔3〕,其上堆放有惰性载体〔6〕,空气分布板的最佳开孔率为11-15%;壳体内的惰性载体采用热物理性能优良的氧化铝瓷球,瓷球粒径在1.0~4.0毫米间选择使用,在空气分布板上堆放瓷球高度为150~400毫米;流化床〔14〕内气流表观流化速度与临界流化速度的比值K可在2.0~4.0内选用;本专利技术的原料液输送器采用外混式喷雾器〔5〕,並将它按放在流化床浓相区的壳体上,可将料液喷咀伸出壳体的内壁面3-10毫米;在壳体内设置的档网〔7〕,可用不锈钢丝网制作,网孔的孔径可为最大瓷球直径的1.2-2.5倍,档网按放在流化床的稀相区内;惰性载体分离器〔8〕按放在壳体的顶部。空气分布板下的热气体及其温度的选择要根据原料液、产品的性质以及能源条件等具体情况,分析后加以选用;一般对于不同的产品,皆可超过90℃,以提高本装置的热效率。对于在150℃的高温下具有热稳定性的产品,其空气温度可达700℃。流化床内温度根据产品及热气体温度相应地控制在50-170℃的某一温度范围内操作,可以获得合格的干粉产品。本装置可广泛地在化学、医药及食品工业中将原料液——溶液、悬浮液或膏状浆液——加工成干粉产品的生产中应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由壳体[4],空气分布板[3],惰性载体[6],流化床[14]以及原料液输送器所组成的流化表面干燥制粉装置。其特征在于壳体[4]内设有开孔率为5~20%的空气分布板[3],在壳体[4]内惰性载体[6]采用氧化铝瓷球,原料液输送器采用外混式喷雾器[5],壳体[4]内设置了挡网[7]以及惰性载体分离器[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由壳体[4],空气分布板[3],惰性载体[6],流化床[14]以及原料液输送器所组成的流化表面干燥制粉装置。其特征在于壳体[4]内设有开孔率为5~20%的空气分布板[3],在壳体[4]内惰性载体[6]采用氧化铝瓷球,原料液输送器采用外混式喷雾器[5],壳体[4]内设置了挡网[7]以及惰性载体分离器[8]。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壳体〔4〕下部设有开孔率为5~20%的空气分布板〔3〕,其上堆放有采用氧化铝瓷球的惰性载体〔6〕,外混式喷雾器〔5〕设置在流化床〔14〕的浓相区内,挡网〔7〕按放在流化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铭王荣年李大骥刘同鲁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工学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