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二极管的开关控制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275342 阅读:6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8 22: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的开关控制电路,包括一用以将交流电源转换为直流电源的整流器,直流电源产生一偏压电流流经至少一第一发光二极管、至少一第一开关单元、一第二发光二极管、一第二开关单元及/或一电容器。第一开关单元与第一发光二极管连接于一第一端点、第二开关单元与第二发光二极管连接于一第二端点,根据第一端点及第二端点的端点电压决定第一开关单元及第二开关单元是否导通,以控制偏压电流的电流流向,通过采用多段式开关机制控制发光二极管发光,且利用电容器储存多余能量以待后续驱动发光二极管发光。(*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发光二极管的开关控制电路,尤指一种采用多段式开关机制控制发光二极管发光的开关控制电路。
技术介绍
近年来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的制造技术发展快速,使得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效率及发光亮度均大幅提升,且其具有使用寿命长、功率消耗低等特点。因此,发光二极管已经逐渐地取代一般灯管而成为一般照明元件的趋势。一般常用发光二极管的驱动电路如图1所示,驱动电路100是以一交流电源\c作为工作电源,该交流电源Vac可为一市电交流电源。一整流器11连接该交流电源VAC,将交流电源Vac进行整流而转换出一脉动的直流电源VDC,并且该整流器11可为一桥式整流器。另外,一电容器13、至少一发光二极管15及一电阻17作为直流电源Vdc的负载,且电容器13 与串接的发光二极管15及电阻17进行并联。通过上述驱动电路100的电路设计,可驱动发光二极管15进行发光,然而,在实际驱动发光二极管15的时候,仍存在以下的问题由于设置电容器13的主要目的是用来作为直流电源Vdc的稳压,以使发光二极管15可接收稳定的电流而进行发光,因此,需采用耐压较高的电容器13,但,耐压较高的电容器13往往价格昂贵,因而将增加驱动电路100不少的电路成本。又,若为了降低驱动电路100的电路成本,目前会在发光二极管的驱动电路100 的输入侧加入一降压式的变压器(未显示),以对交流电源\c进行降压,如此,即可采用低价格的耐压值较低的电容器13,然而因设置变压器的缘故,驱动电路100又会衍生出电能转换效率不佳、产生不必要的电磁辐射以及电路设置面积较大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的开关控制电路,其采用多段式开关机制驱动发光二极管发光。本技术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的开关控制电路,其电路中设置一耐压较低的电容器,用以储存直流电源供电时的多余能量,避免能量的浪费,且后续也可将储存的能量供电至发光二极管驱动其发光。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发光二极管的开关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有一整流器,连接一交流电源,用以转换出一直流电源;至少一第一发光二极管,连接该整流器,用以接收所述直流电源;至少一第一开关单元,与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连接于一第一端点,并设定有一第一额定电压值,当该第一端点的端点电压小于或等于该第一额定电压值时导通该第一开关单元;一第二发光二极管,经由一第一二极管连接至所述第一端点;一第二开关单元,与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连接于一第二端点,并设定有一第二额定电压值,当该第二端点的端点电压小于或等于该第二额定电压值时导通该第二开关单元;及一电容器,经由一第二二极管连接至所述第二端点,同时该电容器还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及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的正极端。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所述第一开关单元、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所述第二开关单元及/或所述电容器之间形成有一偏压电流。所述第一开关单元导通时,所述偏压电流流经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与所述第一开关单元之间。所述第一开关单元关闭而所述第二开关单元导通时,所述偏压电流流经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所述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与所述第二开关单元之间。所述第一开关单元与所述第二开关单元关闭时,所述偏压电流流经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所述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所述第二二极管与所述电容器之间。该开关控制电路还包括有一第三发光二极管,其连接在所述整流器与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之间,在该第三发光二极管、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所述第一开关单元、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所述第二开关单元及/或所述电容器之间形成所述偏压电流的电流路径。所述电容器分别通过一第三二极管及一第四二极管连接至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及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的正极端,并在所述第三二极管及/或所述第四二极管顺向导通时放电至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及/或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所述第一开关单元包括有一第一开关器及一第一电阻,所述第二开关单元包括有一第二开关器及一第二电阻,所述第一开关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端点,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一电阻接地,所述第二开关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端点,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电阻接地, 且所述第一开关器及所述第二开关器为一金氧半场效应晶体管或一双载子接面电晶体。所述电容器通过一负载电阻接地。所述整流器为一桥式整流器。本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1、采用多段式开关机制驱动发光二极管发光。2、无需设置高成本的耐压电容或是降压式变压器即可提供稳定的电流,而且多余的电能存储于电容器内即可以避免电能耗费又可以在电源电压不足时利用存储的电能驱动发光二极管发光。附图说明图1为常用发光二极管的驱动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发光二极管的开关控制电路一较佳实施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直流电源一实施例的波形图;图4为本技术发光二极管的开关控制电路的部分电路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发光二极管的开关控制电路的又一实施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图2为本技术发光二极管的开关控制电路一较佳实施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其以两段式开关机制为例。如图所示,本技术开关控制电路200包括有一整流器21、至少一第一发光二极管221、至少一第一开关单元23、一第二发光二极管223、一第二开关单元25及一电容器27。其中,整流器21为一桥式整流器其连接一市电的交流电源Vac,对交流电源Vac进行全波整流而转换出一脉动的直流电源VDC。此外,整流器21所转换出的直流电源Vdc将产生一偏压电流Ibias流经第一发光二极管221、第一开关单元23、第二发光二极管223、第二开关单元25及/或电容器27之间,形成该偏压电流Ibias的电流路径。第一发光二极管221连接整流器21,用以接收直流电源VDC。第一开关单元23与第一发光二极管221连接于一第一端点230,而第二发光二极管223经由一第一二极管222 连接至第一端点230。第二开关单元25与第二发光二极管223连接于一第二端点250,而电容器27经由一第二二极管2 连接至第二端点250。又,电容器27的一端通过一第三二极管271及一第四二极管272连接第一发光二极管221及第二发光二极管223的正极端, 另一端通过一负载电阻270接地。第一开关单元23包括有一第一开关器231及一第一电阻233,而第二开关单元25 包括有一第二开关器251及一第二电阻253。第一开关器231 —端连接第一端点230另一端通过第一电阻233接地,而第二开关器251 —端连接第二端点250另一端通过第二电阻 253接地。第一开关器231及第二开关器251可为一金氧半场效应晶体管或一双载子接面电晶体,此时,第一开关器231及第二开关器251可利用漏极端或集电极端连接第一端点 230及第二端点250以及利用源极端或发射极端连接第一电阻233及第二电阻253,而栅极端或基极端可接收一固定电压值的驱动讯号。在此,第一端点230上的端点电压Vl也可作为第一开关器231的漏极端电压或集电极端电压,而第二端点250的端点电压V2也可作为第二开关器251的漏极端电压或集电极端电压。本技术所述的第一开关单元23设定有一第一额定电压值Vthi,而第二开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伟成侯福星
申请(专利权)人:芯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