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乙酸烷基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2562 阅读:2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 (Ⅰ) 式Ⅰ所示苯乙酸烷基酯和制备它们的方法和中间体及其用途,式中:R’为甲酰基、烷基羰基或烷基;R”为烷基;U为-O-、-S-、-NH-或-NHO-;V为-O-、-S-或-NH-;X为氰基、硝基、卤、烷基、卤代烷基、烷氧基、卤代烷氧基、烷硫基,或者当n>1时X为未取代或取代的亚烷基、亚烯基、氧亚烷基、氧亚烷基氧基、氧亚烯基、氧亚烯基氧基或丁二烯二基;n为0、1、2或3;R为卤、羟基、疏基、氨基、羧基、羰基氨基,或者直接或通过氧、硫、氨基、羧基或羰基氨基与主体结构相连的有机基团,或者与基团X及它们相连的苯环一起形成未取代或取代的、部分或完全不饱和的双环体系。(*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Alkyl phenyl acetate

* * * (I) formula I phenylacetic acid alkyl ester and preparation method and intermediates and their use in the formula: R 'formyl, alkyl or alkyl carbonyl; R is alkyl; U - O -, - S -, - NH - or - NHO - V; O, S or NH; X cyano, nitro, halogen, alkyl halides, alkyl, alkoxy, halogen, alkoxy alkylthio, or when n > 1 alkylene, X unsubstituted or substituted alkenyl, sub alkylene oxide, alkylene oxide oxygen radicals, oxygen, oxygen sub sub alkenyl alkenyl alkoxy or butadiene two base; N was 0, 1, 2 or 3; R is halogen, hydroxy, amino, mercapto, carboxyl, carbonyl amino, or directly or through oxygen, sulfur, amino, carboxyl or amino and carbonyl. The main structure of the organic group, or The group X and the benzene rings linked together form an unsubstituted or substituted, partially or completely unsaturated bicyclic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式I所示苯乙酸烷基酯 式中R’为甲酰基、C1~C4烷基羰基或C1~C4烷基;R”为C1~C4烷基;U为氧(-O-)、硫(-S-)、氨基(-NH-)或氨氧基(-NHO-);V为氧(-O-)、硫(-S-)或氨基(-NH-);X为氰基、硝基、卤原子、C1~C4烷基、C1~C4卤代烷基、C1~C4烷氧基、C1~C4卤代烷氧基、C1~C4烷硫基,或者当n>1时,为连于苯环的2个相邻碳原子上的C3~C5亚烷基、C3~C5亚烯基、氧-C2~C4亚烷基、氧-C1~C3亚烷基氧基、氧-C2~C4亚烯基、氧-C2~C4亚烯基氧基或丁二烯二基,此时这些链又可带有1-3个下列取代基卤原子,C1~C4烷基,C1~C4卤代烷基,C1~C4烷氧基,C1~C4卤代烷氧基或C1~C4烷硫基;n为0、1、2或3,n>1时基团X可以不相同;R为卤原子、羟基、巯基、氨基、羧基、羰基氧基,或者为直接或通过氧、硫、氨基、羧基或羰基氨基与主结构相连的有机基团,或者它与X及与它们相连的苯环一起形成未取代或取代的、部分或完全不饱和的双环体系,该双环体系除环碳原子外还可含有选自氧、硫和氮的环杂原子。本专利技术还涉及制备它们的方法和中间体以及它们的用途。文献中公开了作为药物或制备药物的中间体的苯乙酸烷基酯。此外,EP-A 206 772公开了具有除草活性的此类化合物,US-A 3 544 304公开了具有调节生长活性的类似化合物。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具有杀真菌活性的新颖化合物。我们业已发现,这一目的可通过前面定义的化合物I达到,我们还发现了制备它们的方法和中间体以及它们用于控制动物害虫或者有害真菌的用途。化合物I由类似于文献中公开的各种方法制备。在制备时,首先合成基团R或者首先合成基团-CH(UR’)-COVR”都可以。这些基团特别适于由下述方法得到。A.基团-CH(UR’)-COVR”的合成式中U和V均为氧原子的化合物I例如可如下制备按已知方式用氰化物将式II的苯甲醛转化成相应的式III所示氰醇,在酸的存在下用醇IV将氰醇III水解成相应的式V所示α-羟基苯乙酸烷基酯,并用式VIa所示衍生物将V醚化,得到化合物I。 式VIa中,L1为可被亲核取代的离去基团,例如卤(如氯、溴或碘)原子或者烷基或芳基磺酸酯(如甲磺酸酯、三氟甲磺酸酯、苯磺酸酯或甲苯磺酸酯)。氰醇III按已知方式制备,通常在0-40℃、优选0-20℃进行,不使用溶剂、在水中或在惰性溶剂中,如需要使用相转移催化剂。适宜的HCN源是氢氰酸本身和通过加入无机酸形成HCN的氰化物。特别适宜的氰化物是碱金属氰化物(如氰化钾或氰化钠)。氰化物或HCN一般以等摩尔量使用。基于苯甲醛II,过量10-20%(摩尔)有利于产率。适宜的溶剂有水;脂肪烃,如戊烷、己烷、环己烷和石油醚;芳香烃,如甲苯,邻、间和对二甲苯;卤代烃,如二氯甲烷、氯仿和氯苯;醚,如二乙醚、二异丙基醚、叔丁基甲基醚、二噁烷、茴香醚和四氢呋喃;醇,如甲醇、乙醇、正丙醇、异丙醇、正丁醇和叔丁醇。特别优选水和/或醇。也可使用上述溶剂的混合物。使用氰化物时,一般通过逐渐加入等摩尔量的无机酸(例如,氢卤酸如盐酸或氢溴酸,硫酸或磷酸)进行反应。也可以使用等摩尔量酸式盐(如氯化铵或硫酸铵)代替无机酸。基于氰化物,酸或酸式盐一般以等摩尔量使用。例如,碱金属氰化物、碱金属碳酸盐、氨或有机碱(如烷基胺)和醇盐可用作碱催化剂。用于制备化合物I的苯甲醛II是文献中已知的(EP-A 400 417)或可根据已知方法制备。按已知方式将氰醇III水解成相应的式V所示α-羟基苯乙酸烷基酯,通常在0-100℃、优选10-50℃,在酸存在下和R”OH作溶剂进行反应。如需要,还可以使用惰性溶剂。为了从亚氨酯中间体转化成化合物V,需要加入水。适宜惰性溶剂有脂肪烃,如戊烷、己烷、环己烷和石油醚;芳香烃,如甲苯,邻、间和对二甲苯;卤代烃,如二氯甲烷、氯仿和氯苯;醚,如二乙醚、二异丙基醚、叔丁基甲基醚、二噁烷、茴香醚和四氢呋喃;酮,如丙酮、丁酮、二乙基酮和叔丁基甲基酮;以及二甲基亚矾和二甲基甲酰胺。也可使用上述溶剂的混合物。使用的酸或酸性催化剂为无机酸,例如氢氟酸、盐酸、氢溴酸、硫酸和高氯酸,特别是盐酸和硫酸。酸一般以等摩尔量使用。考虑到产率,加入过量的酸比较有利。之后,按已知方式用式VIa的衍生物,在碱的存在下将得到的α-羟基乙酸烷基酯醚化,得到化合物I。该反应一般在0-80℃、优选0-30℃,在惰性溶剂中进行。适宜溶剂有脂肪烃,如戊烷、己烷、环己烷和石油醚;芳香烃,如甲苯,邻、间和对二甲苯;卤代烃,如二氯甲烷、氯仿和氯苯;醚,如二乙醚、二异丙基醚、叔丁基甲基醚、二噁烷、茴香醚和四氢呋喃;腈,如乙腈和丙腈;酮,如丙酮、丁酮、二乙基酮和叔丁基甲基酮;以及二甲基亚矾和二甲基甲酰胺。特别优选四氢呋喃和二甲基甲酰胺。也可使用上述溶剂的混合物。适宜的碱一般为无机化合物,如碱金属和碱土金属氢氧化物(如氢氧化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和氢氧化钙),碱金属和碱土金属氧化物(如氧化锂、氧化钠、氧化钙和氧化镁),碱金属和碱土金属氢化物(如氢化锂、氢化钠、氢化钾和氢化钙),碱金属氨化物(如氨基锂、氨基钠和氨基钾),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碳酸盐(如碳酸锂和碳酸钙),还有碱金属碳酸氢盐(如碳酸氢钠);有机金属化合物,尤其是碱金属烷基化物(如甲基锂、丁基锂和苯基锂),卤化烷基镁(如氯化甲基镁),还有碱金属和碱土金属醇盐(如甲醇钠、乙醇钠、乙醇钾、叔丁醇钾和二甲氧基镁);另外还有无机碱,如叔胺,例如三甲胺、三乙胺、三异丙基乙胺和N-甲基哌啶、吡啶,取代的吡啶例如可力丁、卢剔啶和4-二甲基氨基吡啶以及二环胺。特别优选氢化钠。碱通常以等摩尔量使用,但如果需要,它们也可过量使用或者作为溶剂使用。在上述方法的一个变异方法中,从式V所示α-羟基苯乙酸烷基酯制备化合物I也可如下所述进行首先按已知方式用卤化试剂将化合物V转化成相应的式VII的α-卤代苯乙酸烷基酯,然后在碱的存在下用式VIb的醇醚化化合物VII,得到化合物I。 式VII中,Hal为卤原子,特别是氯、溴或碘原子。化合物V的卤化按已知方式,在0-60℃、优选10-30℃进行。适宜的卤化试剂是磷酰溴、磷酰氯、亚硫酰氯、四溴甲烷/三苯基膦、三溴化硼和溴化氢。一般使用过量的卤化试剂。该反应通常在惰性溶剂中进行。适宜惰性溶剂有脂肪烃,如戊烷、己烷、环己烷和石油醚;芳香烃,如甲苯,邻、间和对二甲苯;卤代烃,如二氯甲烷、氯仿和氯苯;醚,如二乙醚、二异丙基醚、叔丁基甲基醚、二噁烷、茴香醚和四氢呋喃;腈,如乙腈和丙腈;酮,如丙酮、丁酮、二乙基酮和叔丁基甲基酮;醇,如甲醇、乙醇、正丙醇、异丙醇、正丁醇和叔丁醇;以及二甲基亚砜和二甲基甲酰胺;以及惰性有机胺,如三乙胺和吡啶,特别优选甲苯和乙腈。也可使用上述溶剂的混合物。此外,也可按已知方式,通过与卤仿(例如氯仿和溴仿)和与式R’OH所示的醇进行碱催化的缩合,将式II所示的醛转化成相应的α-烷氧基苯乙酸,然后再用已知方法,将其直接或经过活化的羧酸衍生物转化成式I所示的酯(U=V=O)。 在另一方法中,以式VIII所示的α-氧代苯乙酸烷基酯为原料,将其还原成相应的式V所示α-羟基苯乙酸烷基酯,随后用前述方法将化合物V转化成化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式Ⅰ所示苯乙酸烷基酯*** (Ⅰ)式中R’为甲酰基、C↓[1]~C↓[4]烷基羰基或C↓[1]~C↓[4]烷基;R”为C↓[1]~C↓[4]烷基;U为氧(-O-)、硫(-S-)、氨基(-NH-)或氨氧基(-NHO-); V为氧(-O-)、硫(-S-)或氨基(-NH-);X为氰基、硝基、卤原子、C↓[1]~C↓[4]烷基、C↓[1]~C↓[4]卤代烷基、C↓[1]~C↓[4]烷氧基、C↓[1]-C↓[4]卤代烷氧基、C↓[1]~C↓[4]烷硫基,或者当 n>1时为连于苯环的2个相邻碳原子上的C↓[3]~C↓[5]亚烷基、C↓[3]~C↓[5]亚烯基、氧-C↓[2]~C↓[4]亚烷基、氧-C↓[1]~C↓[3]亚烷基氧基、氧-C↓[2]~C↓[4]亚烯基、氧-C↓[2]~C↓[4]亚烯基氧基或丁二烯二基,此时这些链又可带有1-3个下列取代基:卤原子,C↓[1]~C↓[4]烷基,C↓[1]~C↓[4]卤代烷基,C↓[1]~C↓[4]烷氧基,C↓[1]~C↓[4]卤代烷氧基或C↓[1]~C↓[4]烷硫基;n为0、1、2或3,n >1时基团X可以不相同;R为卤原子、羟基、巯基、氨基、羧基、羰基氨基,或者为直接或通过氧、硫、氨基、羧基或羰基氨基与主结构相连的有机基团,或者它与基团X及它们相连的苯环一起形成未取代或取代的、部分或完全不饱和的双环体系,该双环体系除环碳 原子外还可含有选自氧、硫和氮的杂原子。...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K奥比多夫H萨特尔H科尼格A哈里斯B穆勒R克斯特恩W格拉门斯H贝耶F罗尔G洛里兹E阿墨曼V哈里斯
申请(专利权)人:巴斯福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