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前轮定位参数稳健设计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252568 阅读:2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汽车前轮定位参数稳健设计方法。以多体系统动力学理论为基础,综合考虑转向系统、行驶系统、悬架系统的协同关系,分析汽车转向、直线行驶、车轮跳动等多种运行状态下前轮定位参数的动力学特征,集成转向梯形臂的制造误差、转向节的装配误差、转向机构及悬架系统的配合间隙、设计变量取值范围及各子目标性能偏好等不确定因素,以转向过程中转角误差最小、直线行驶中侧滑最小、车轮跳动中前轮摆角最小为优化目标,建立汽车前轮定位参数(主销内倾角、主销后倾角、前轮外倾角、前轮前束)稳健设计模型。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是:提高了我国汽车前轮定位参数的设计水平。该方法可以广泛地应用于各种类型的汽车设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一种。产品技术包括虚拟样机技术、汽车动力学、仿真技术、稳健设计等技术。
技术介绍
现阶段,国内外对汽车前轮定位参数(主销内倾角、主销后倾角、前轮外倾角、前轮前束)的设计方法同时存在针对单一系统设计及多系统协同设计两种方法。在这两种方法中,一般只考虑了车辆的某一个或两个工作状态,例如车轮跳动状态或转向状态。而在实际使用中,汽车经常处于直线行驶状态、车轮跳动状态和转向状态等多种混合状态。为了减小轮胎的异常磨损和提高车辆的操纵稳定性,不同运行状态下需要不同的前轮定位参数动力学特性。因此,现阶段的前轮定位参数设计方法不能满足汽车的实际使用要求。另外, 在实际使用中,汽车前轮定位参数受到装配误差、制造误差等不确定因素影响,这些不确定因素改变了定位参数的理论运动规律,影响了车辆的操纵稳定性。然而,在现代前轮定位参数设计中一般只考虑了载荷、车速以及某些制造误差的影响,产品设计稳健性能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可以解决的问题是,克服
技术介绍
的不足,结合车辆不同的运行状态,综合考虑悬架系统、转向系统、行驶系统的协同作用,研究装配误差、制造误差、个体性能偏好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建立基于多不确定因素集成的前轮定位参数稳健设计模型。本专利技术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以多体系统动力学理论为基础,应用虚拟样机技术、汽车动力学、仿真技术、稳健设计等方法,综合考虑转向系统、行驶系统、悬架系统的协同关系,分析汽车转向、直线行驶、车轮跳动等多种运行状态下前轮定位参数的动力学特征,集成转向梯形臂的制造误差、转向节的装配误差、转向机构及悬架系统的配合间隙、设计变量取值范围及各子目标性能偏好等不确定因素,以转向过程中转角误差最小、 直线行驶中侧滑最小、车轮跳动中前轮摆角最小为优化目标,建立汽车前轮定位参数(主销内倾角、主销后倾角、前轮外倾角、前轮前束)稳健设计模型。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提高了我国汽车前轮定位参数的设计水平,对于降低轮胎的异常磨损及提高车辆的操纵稳定性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该方法可以广泛地应用于各种类型的汽车。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路线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地描述。(1)模型创建及仿真建立包括悬架系统、转向系统、行驶系统等系统的参数化底盘仿真模型,分析研究前轮定位参数在汽车直线行驶、转向、车轮跳动多种状态下的动力学特性,如图1中模块①。(2)优化设计模型综合考虑悬架系统、转向系统、行驶系统之间的协调关系,以仿真数据为基础,通过正交实验建立各优化子目标的二阶响应面模型,包括直线行驶过程中车轮侧滑与定位参数之间的二阶响应面模型、转向过程中车轮转角误差与定位参数之间的二阶响应面模型、 车轮跳动过程中前轮摆角与定位参数之间的二阶响应面模型,建立基于多状态多目标优化的汽车前轮定位参数设计模型,如图1中模块②。(3)不确定因素的集成考虑转向节的装配误差、转向梯形臂的制造误差、转向机构与悬架系统的配合间隙对变量的影响,将设计变量定义为随机变量。并且将设计变量的取值范围及各子目标性能表示成值域在之间的个体性能偏好函数,如图1中模块③。(4)稳健设计模型应用稳健设计理论,以整体偏好函数为基础,将设计中的不确定性因素集成到前轮定位参数稳健设计模型中,保证各子目标均值和方差的稳健性能。权利要求1.,以多体系统动力学理论为基础,集成虚拟样机技术、仿真技术、稳健设计等方法,综合考虑转向系统、行驶系统、悬架系统的协同关系,应用偏好函数建立基于多状态多目标优化的。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是综合考虑转向机构、悬架系统、行驶系统的动力学特性,以转向过程中转角误差最小、直线行驶中侧滑最小、 车轮跳动中前轮摆角最小为优化目标,建立汽车前轮定位参数的多目标优化设计模型。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是在定位参数设计模型中集成了转向梯形臂的制造误差、转向节的装配误差、转向机构与悬架系统的配合间隙等不确定因素。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是以偏好函数为基础,定义设计变量取值范围及各子目标性能(转向过程中转角误差、直线行驶中侧滑、车轮跳动中前轮摆角)的偏好,并集成到汽车前轮定位参数的稳健设计模型中。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是一种。以多体系统动力学理论为基础,综合考虑转向系统、行驶系统、悬架系统的协同关系,分析汽车转向、直线行驶、车轮跳动等多种运行状态下前轮定位参数的动力学特征,集成转向梯形臂的制造误差、转向节的装配误差、转向机构及悬架系统的配合间隙、设计变量取值范围及各子目标性能偏好等不确定因素,以转向过程中转角误差最小、直线行驶中侧滑最小、车轮跳动中前轮摆角最小为优化目标,建立汽车前轮定位参数(主销内倾角、主销后倾角、前轮外倾角、前轮前束)稳健设计模型。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提高了我国汽车前轮定位参数的设计水平。该方法可以广泛地应用于各种类型的汽车设计。文档编号G06F17/50GK102402636SQ20111009713公开日2012年4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19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19日专利技术者关志伟, 张蕾, 王凤忠, 董恩国, 魏建 申请人: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蕾董恩国关志伟王凤忠魏建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