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小钢轨脱碳层厚度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248862 阅读:2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减小钢轨脱碳层厚度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依次对钢坯进行加热、开坯轧制和万能轧制的步骤,加热步骤将钢坯的温度加热至1220℃~1250℃的范围内,加热时间不大于7小时,并且在加热步骤中,在钢坯温度不大于800℃时,将空气过剩系数控制为1.10~1.15,在钢坯温度为800℃~1200℃时,将空气过剩系数控制为0.95~1.00,在钢坯温度不小于1200℃时,将空气过剩系数控制为0.90~0.95;将所述万能轧制步骤的压缩比控制为2.70~2.75。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能够在确保生产过程中轧件不出现劈头现象的情况下,将钢轨的脱碳层厚度减小至0.50mm以下,并且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更好的适应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钢轨轧制
,更具体地讲,涉及。
技术介绍
国内外研究表明,钢轨钢的脱碳层厚度对钢轨的使用效果具有直接影响。因此,相关国内外钢轨标准对脱碳层厚度要求是< 0. 50mm。同时从使用角度出发,要求脱碳层厚度 (或者,也可被称为深度)越小越好。与其它大多数钢铁材料一样,钢轨属于一种高温加工产品,其在高温加工、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在产品表面形成一定厚度的脱碳层。当前国内均是采用长380毫米、宽280毫米的矩形方坯生产60kg/m钢轨。在生产过程中,如果加热气氛、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控制不合理,例如在微氧化气氛加热条件下,当加热时间达到7小时时,成品钢轨的脱碳层厚度将达到0. 70mm,这远远超过钢轨钢对其脱碳层厚度的标准要求。此外,在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气氛控制(氧化气氛或还原气氛)来控制钢轨的脱碳层厚度。具体来讲,在流水化工艺流程中,多个钢坯以均勻的速度(例如,步进速度)连续通过加热炉的预热段、加热段和均热段,从而实现对钢坯的加热同时控制钢坯的脱碳层厚度。然而,为了保证脱碳层厚度50mm,其加热时间通常不能过长(例如,在4个小时内)。因此,当后续工艺出现异常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勇郭华赵文王代文邹明韩振宇
申请(专利权)人:攀钢集团研究院有限公司攀钢集团有限公司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钒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