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颜嘉喜专利>正文

炉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232381 阅读:1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炉头,包含一个本体。该本体具有彼此不相连通的一个第一通道与数个第二通道。该第一通道具有形成在两端的一个第一进气口与一个第一出气口。前述第二通道分别具有形成在两端的一个第二进气口与一个第二出气口。供气时,燃气与空气分别由该第一进气口与前述第二进气口进入,于该第一通道、前述第二通道内混合后形成混合气体,分别由该第一出气口与前述第二出气口喷出。借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利用不相连通的空间设计,扩增进气的截面积,提升空气的混合量,及供应足够的燃气量,使燃烧效率大幅提升。(*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炉头,特别是涉及一种释出燃气进行燃烧的炉头。
技术介绍
参阅图1、图2,以中国台湾专利第M363560号「具有多级混合室的瓦斯燃烧器」新型专利案为例,主要包含一个本体1,及架置在该本体1上的一个炉座2。该本体1具有混合燃气与空气形成混合气体的一个直向通道11,及一个环形通道12。该直向通道11具有形成在一端且导引燃气与空气进入的一个进气口 111,及形成在另一端且喷出混合气体的一个出气口 112。该环形通道12具有导引燃气与空气进入的一个进气口 121,及导引燃气与空气经一个入口 120进入该环形通道12且喷出混合气体的数个出气口 122。该炉座2具有与该出气口 112界定出一个气室21的一个内盖22,及与前述出气口 122界定出一个环形气室23的一个外环M。借此,当燃气由该进气口 111、121分别进入该直向通道11、该环形通道12时,会同时产生吸引空气的气流,使空气与燃气在该直向通道111与该环形通道12内混合形成混合气体,然后由该出气口 112、前述出气口 122分别进入该气室21与该环形气室23,形成由该内盖22、该外环M喷出的火焰。由于该直向通道11的路径较短且呈直向延伸,因此,在供气量足够的情形下,能够获得较好的燃烧效率。然而,该环形通道12呈环形延伸,在进气口 121只有一个的情形下,会因为进气的截面积不足,而无法吸引足够的空气量,且因为供气的距离拉长,混合气体的供气压力与供气量会随着远离该入口 120而递减,而严重影响燃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供气稳定且能够提升燃烧效率的炉头。本技术的炉头,包含一个本体。该本体具有混合燃气与空气形成混合气体且彼此不相连通的一个第一通道与数个第二通道,该第一通道具有形成在一端且导引燃气与空气进入的一个第一进气口,及形成在另一端且分别喷出混合气体的一个第一出气口,前述第二通道分别具有形成在一端且导引燃气与空气进入的一个第二进气口,及形成在另一端且分别喷出混合气体的一个第二出气口。本技术所述的炉头,该本体还具有连通该第一进气口且输送燃气进入的一个第一燃气入口、连通前述第二进气口且蓄集燃气的一个蓄压室,及输送燃气进入该蓄压室的一个第二燃气入口。本技术所述的炉头,该本体还具有连接该蓄压室且相对前述第二进气口的数个喷嘴。本技术所述的炉头,该炉头还包含有架置在该本体上的一个炉座,该炉座具有与该第一出气口界定出一个第一气室的一个内盖,及与前述第二出气口界定出至少一层第二气室的一个外环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利用不相连通的空间设计,扩增进气的截面积,提升空气的混合量,及供应足够的燃气量,使燃烧效率大幅提升。附图说明图1是一俯视图,说明中国台湾专利第M363560号案;图2是前述第M363560号案的一剖视图;图3是一立体分解图,说明本技术炉头的一较佳实施例;图4是该较佳实施例的一组合立体图;图5是沿图4剖线V-V方向的一剖视图;图6是沿图4剖线VI-VI方向的一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参阅图3、图4与图5,本技术炉头的一个第一较佳实施例包含一个本体3,及一个炉座4。该本体3具有混合燃气与空气形成混合气体且彼此不相连通的一个第一通道31 与两个第二通道32、一个第一燃气入口 33、一个蓄压室;34、一个第二燃气入口 35,及三喷嘴 36。该第一通道31具有形成在一端且导引燃气与空气进入的一个第一进气口 311,及形成在另一端且分别喷出混合气体的一个第一出气口 312。前述第二通道32分别具有形成在一端且导引燃气与空气进入的一个第二进气口 321,及形成在另一端且分别喷出混合气体的一个第二出气口 322。该第一燃气入口 33连通该第一进气口 311且输送燃气进入该第一通道31。该蓄压室34连通前述第二进气口 321且蓄集燃气。该第二燃气入口 35连通该蓄压室34且输送燃气进入该蓄压室34。前述喷嘴36连接该蓄压室34且相对前述第二进气口 321。参阅图3、图6,该炉座4架置在该本体3上,并具有与该第一出气口 312界定出一个第一气室401的一个内盖41,及与前述第二出气口 322界定出三层第二气室402的一个外环组42。前述第二气室402层层相通。参阅图5、图6,当输入燃气时,燃气除了会由该第一燃气入口 33经该喷嘴36直接由该第一进气口 311喷入该第一通道31内,而产生吸引空气由该第一进气口 311进入该第一通道31内的气流,同时,燃气也会由前述第二燃气入口 35汇集于该蓄压室34内,且在均压的情形下,经前述喷嘴36分别由前述第二进气口 321各自喷入前述第二通道32内,而产生吸引空气由前述第二进气口 321进入前述第二通道32内的气流。借此,该第一通道31内与前述第二通道32内的燃气与空气混合后会形成混合气体,由该第一出气口 312进入该第一气室401,及分别由前述第二出气口 322依序进入前述层层相连通的第二气室402,形成由该内盖41、该外环组42喷出的火焰。据上所述可知,本技术的炉头具有下列优点及功效本技术能够利用该第一通道31、前述第二通道32不相连通的空间设计,增设前述第二进气口 321的数量,而扩增进气的截面积,及缩短供气时的距离范围,借此,使足够的空气量能够随燃气进入前述第二通道32,且配合该蓄压室34的蓄压效果,使混合气体4的供气压力与供气量能够维持稳定,而有效提升燃烧效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炉头,其特征在于该炉头包含一个本体,具有混合燃气与空气形成混合气体且彼此不相连通的一个第一通道与数个第二通道,该第一通道具有形成在一端且导引燃气与空气进入的一个第一进气口,及形成在另一端且分别喷出混合气体的一个第一出气口,前述第二通道分别具有形成在一端且导引燃气与空气进入的一个第二进气口,及形成在另一端且分别喷出混合气体的一个第二出气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炉头,其特征在于该本体还具有连通该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颜嘉喜
申请(专利权)人:颜嘉喜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