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颜嘉喜专利>正文

可防止逆火的燃气燃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0167 阅读:1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可防止逆火的燃气燃烧器,包含一炉头单元及至少一盖设在该炉头单元上方的燃烧盖。该炉头单元具有一本体及至少一由该本体侧边朝外延伸的送气管,该本体具有至少一可界定出一环道的周壁,且该周壁具有多个贯穿一顶板的穿孔,而该燃烧盖具有多个燃烧孔组,且在与该周壁的顶板间产生有一间隔空间。借此,当熄火时,外部的助燃氧气受到该顶板的阻挡无法直接窜入该本体内部,可达到防止在本体内部产生逆火爆燃的目的。(*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燃气燃烧器,特别是涉及一种可防止逆火的燃气燃烧器
技术介绍
如图1所示,现有一种以铸造方式制成的炉头,包含有一本体1及一由该本体1侧边朝外延伸而出的送气管2。该本体1具有多个由一顶面向内部贯穿的燃烧孔101。当燃气经由该送气管2导送至该本体1内部并由燃烧孔101喷出时,就可产生火焰。虽然利用上述的炉头可达到燃气燃烧目的,但是却存在有下列的缺失一、当熄火时,炉头内部仍然存有燃气,且燃气在无背压作用下,其朝燃烧孔101流动的速度与助燃氧气由炉头外部自燃烧孔101窜入的速度相当,如此一来会产生逆火现象,并在炉头内部产生爆燃。二、该炉头是以铸造方式制成,且是以树脂做砂心,当将金属液浇注至一模具内部时,树脂就会被熔出,这种制造方式较为麻烦、成本较高,且并不符合环保的需求。三、炉头铸造完成的粗胚尚需要对渗入分模面之间的毛边作研磨、对该本体1一顶面研磨,以及需钻设燃烧孔101,加工过程多、成本也较高。再如图2所示,现有另一种多件式炉头包含有一基体3、一固接在该基体3上的外环件4、一设置在该外环件4内部且与该基体3固接的内环件5及一盖设在该外、内环件4、5上方的燃烧盖6,该基体3具有一以金属板冲制而成的底壳件301及一固接在该底壳件301上方且也以金属板冲制而成的顶壳件302。虽然这种炉头的基体3、外环件4、及内环件5都可预先以金属板冲制而成再进行固接,具有成本低且可解决上述的环保问题,但是因为该燃烧盖6直接盖设在该外、内环件4、5上方,仍然会有逆火、产生爆燃的问题,且该燃烧盖6是以黄铜材质制成,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一炉头单元与一燃烧盖之间产生一间隔空间且在熄火时可防止助燃氧气窜入炉头单元内部的可防止逆火的燃气燃烧器。本技术的一种可防止逆火的燃气燃烧器,包含一炉头单元及至少一个盖设在该炉头单元上方的燃烧盖,其特征在于该炉头单元,具有一本体及至少一由该本体侧边朝外延伸的送气管,该本体具有至少一界定出一环道的周壁,该周壁具有一顶板及多个贯穿该顶板的穿孔,该送气管具有一连通至该环道内部的送气通道;该燃烧盖,是盖设在该本体的周壁上方,且在与该顶板之间产生一与该环道间隔的间隔空间,该燃烧盖具有多个燃烧孔组。所述的可防止逆火的燃气燃烧器,其特征在于该燃烧盖的燃烧孔组是与该炉头单元的穿孔呈错开设置。所述的可防止逆火的燃气燃烧器,其特征在于该燃烧盖的燃烧孔组具有多个长孔及至少一个圆孔。所述的可防止逆火的燃气燃烧器,其特征在于该炉头单元的本体具有一个界定出该环道的周壁,该周壁的顶板中间位置环设有穿孔。所述的可防止逆火的燃气燃烧器,其特征在于该炉头单元还具有一以金属板制成的底壳件及一固接在该底壳件上方且也以金属板制成的顶壳件,该底壳件与该顶壳件共同界定出该本体及该送气管,该燃烧盖也是以金属板制成截面呈倒U型的中空环状。所述的可防止逆火的燃气燃烧器,其特征在于该炉头单元的本体具有二个同心设置且分别界定出一个环道的周壁及一连接在该二周壁之间的连通部,该二周壁的顶板中间位置各环设有穿孔,该连通部具有一连通该环道的通孔,且二个燃烧盖分别盖设在该周壁上方,该燃烧盖各具有多个燃烧孔组,且该燃烧盖与该顶板之间各产生一间隔空间。所述的可防止逆火的燃气燃烧器,其特征在于该炉头单元还具有一以金属板制成的底壳件及一固接在该底壳件上方且也以金属板制成的顶壳件,该底壳件与该顶壳件共同界定出该本体及该送气管,该燃烧盖也是以金属板制成截面呈倒U型的中空环状。本技术的可防止逆火的燃气燃烧器,包含一炉头单元及至少一盖设在该炉头单元上方的燃烧盖,该燃烧盖盖设在该炉头单元的本体上时,在该燃烧盖与该顶板之间产生与该环道间隔的间隔空间,且借该间隔空间的设置可防止熄火时产生爆燃现象。附图说明下面通过最佳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的可防止逆火的燃气燃烧器进行详细说明,附图中图1是现有一种以铸造方式制成的炉头立体示意图;图2是现有另一种多件式炉头的组合剖面图;图3是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剖面图;图4是本技术上述较佳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剖面图;图6是本技术第二较佳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第三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剖面图;图8是本技术第三较佳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方便说明,以下的实施例,相同的元件以相同的标号表示。如图3与图4所示,本技术可防止逆火的燃气燃烧器第一较佳实施例,包含一炉头单元10及一盖设在该炉头单元10上方的燃烧盖20。该炉头单元10具有一以金属板冲制而成的底壳件11及一以辊轧方式固接在该底壳件11上方且也以金属板冲制而成的顶壳件12,其等共同界定出一呈中空环状的本体13及一由该本体13侧边朝外延伸的送气管14。该本体13具有一可界定出一环道131且呈中空环状的周壁132,该周壁132具有一顶板133、一对应该顶板133的底板134、一由该顶板133一内周缘延伸至该底板134一内环缘的内环板135及一由该顶板133一外周缘延伸至该底板134一外环缘的外环板136。且该顶板133具有一平面部137、二衔接在该平面部137二侧缘且呈倾斜设置的斜面部138及二连接在该斜面部138与该内、外环板135、136顶缘之间的肩部139,该平面部137上环设有多个穿孔137’。该送气管14具有一可连通至该环道131内部的送气通道141。该燃烧盖20是盖设在该本体13的顶板133上方,且是以金属板冲制成截面呈倒U型的中空环状,并具有一顶环部21、二衔接在该顶环部21二侧缘且呈倾斜设置的倾斜部22、二衔接在前述倾斜部22侧缘的定位部23。前述倾斜部22分别环设有多个燃烧孔组221,前述燃烧孔组221各具有二长孔222及一圆孔223。再如图3、图4所示,当该燃烧盖20盖设在该炉头本体10的本体13上方时,在其等之间就会产生一与该环道131间隔的间隔空间30,且该顶环部21恰相对于的顶板133的平面部137、倾斜部22也平行地相对于斜面部138、定位部23则套设定位在该内、外环板135、136外部,且使设于倾斜部22上的燃烧孔组221与设于平面部137上的穿孔137’呈错开设置。当在燃烧使用的状态下,燃气沿着该送气管14的送气通道141导流至该本体13的环道131,并继续穿经穿孔137’、间隔空间30,最后可由燃烧孔组221喷出并产生火焰,而达到燃烧目的。当熄火时,该燃烧器内部虽然存在有燃气,且燃气也无背压作用,但是助燃氧气欲由该燃烧器外部自燃烧孔组221窜入时,会受到斜面部138的阻挡,而减缓窜流的速度,且至多也只会流至该间隔空间30中,因此,即使有逆火现象,也只会在具有少量燃气的间隔空间30中产生燃烧,所以可确保不会进入环道131中产生爆燃现象。因此,本技术的燃烧器不但可解决爆燃的问题,且该炉头本体10及该燃烧盖20都是以金属板冲压制成,加工、制造容易,也不会有以树脂做砂心而产生环保的问题,且穿孔137’、燃烧孔组221都可以冲压方式制成,制作相当简单,成本也较低。另外,该燃烧盖20的燃烧孔组221具有较多数量的长孔222,且长孔222与具有相同截面积的圆孔相较,是具有较大的周长,所以,在截面积相同的条件下,本技术沿长孔222的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防止逆火的燃气燃烧器,包含一炉头单元及至少一个盖设在该炉头单元上方的燃烧盖,其特征在于:    该炉头单元,具有一本体及至少一由该本体侧边朝外延伸的送气管,该本体具有至少一界定出一环道的周壁,该周壁具有一顶板及多个贯穿该顶板的穿孔,该送气管具有一连通至该环道内部的送气通道;    该燃烧盖,是盖设在该本体的周壁上方,且在与该顶板之间产生一与该环道间隔的间隔空间,该燃烧盖具有多个燃烧孔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颜嘉喜
申请(专利权)人:颜嘉喜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