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继武专利>正文

滤池排渣自动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22823 阅读:2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滤池排渣自动控制装置,在滤池的净水出水管上设有蝶阀,蝶阀与一浮筒内的浮子相连,在浮筒的侧壁接有排渣自动控制电路的上、下限水位电极及进水管;在浮筒下部设有排水定时阀;由浮筒水位高低来自动控制排渣周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使滤池排渣实现自动控制来替代刮渣小车,并可任意调整排渣周期及调节水位高低,其结构简单、造价低、易维修。(*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水处理领域用滤池的排渣自动控制装置,属水处理机电领域。近年来,由于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大部分河流遭严重污染,水质发黑、有异味、油污,如饮用取自这种水源的水将直接危害人民的身体健康。因而在废水、污水处理方面的设备和技术较多。如在中国专利93220728中公开的高效污水净化装置,该装置包括射流溶气装置、气浮分离筒体、混合筒体、污泥斗、刮泥机、污水泵;该装置是将气浮、沉淀、过滤三大技术集于一体,以其一次处理后的污水可完全达到国家和地方排污标准。另在中国专利93207569中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净水器,包括气浮反应室和位于其下部的过滤室,在净水器上部设有曝气混凝池和混凝剂箱,以及曝气消毒池和消毒液罐,该装置集气浮净水、曝气、消毒、杀菌、过滤于一体,具有结构紧凑、处理量大,净化效率高、水质好的特点。但是上述两项技术中在滤池反冲过程中均未实现自动化,其劳动强度大;另由于上述技术一般采用小型滤池,其反冲周期长不易实现自动控制。本技术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可使滤池排渣实现自动控制来替代刮渣小车,并可任意调整排渣周期及调节水位高低,其结构简单、造价低、易维修的滤池排渣自动控制装置。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如下措施来实现一种滤池排渣自动控制装置,在滤池的净水出水管上设有蝶阀,蝶阀与一浮筒内的浮子相连,在浮筒的侧壁接有排渣自动控制电路的上、下限水位电极及进水管;在浮筒下部设有排水定时阀。所述的滤池排渣自动控制装置的排渣自动控制电路是在电源变压器B的付边与桥式整流电路相联,桥式整流电路的输出端并联有电容C支路、开关支路、上、下限水位信号放大支路;其中开关支路是由继电器J1的线圈与上、下水位继电器J2、J3常闭触点K2、K3串联,并在下水位继电器J3的常闭触点K3上并联有继电器J1的常开触点K1而成;上、下限水位信号放大支路分别是由三极管T1、T2的基极分别通过电阻R1、R3与上、下限水位电极相联,并在三极管T1、T2的集电极分别与并联有二极管D1、D2的上、下限水位继电器J2、J3的线圈相联。所述的桥式整流电路的输出端还通过继电器J1的常开触点K1与浮筒进水管上电磁阀的线圈相联。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还具有如下优点1、本技术在滤池的出水管上设有蝶阀,通过蝶阀上联接的浮筒的浮子的高低变化来控制滤池出水量的大小,从而达到控制滤池液面水位,另在浮筒下部设有浮筒排水定时阀,从而可在较长时间段内实现定时排渣。2、本技术解决了小型滤池的反冲周期长,不易控制的难点,可在排渣、水位调节及反冲方面实现自动化,可减轻劳动强度,实现安全生产,提高出水质量。3、本技术可代替刮渣小车、任意调整排渣周期;其结构、线路简单,性能稳定、可靠、造价低、维修容易。本技术的具体结构由以下附图给出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1-滤池2-排渣槽3-净水出水管4-蝶阀5-排水定时阀6-浮筒7-电磁阀8-进水管图2是本技术排渣自动控制电路原理图9-浮子10-上、下限水位电极本技术还将结合附图1、2实施例作进一步详述参照图1,一种滤池排渣自动控制装置,在滤池1的净水出水管3上设有蝶阀4,蝶阀4与一浮筒6内的浮子9相连,在浮筒6的侧壁接有排渣自动控制电路的上、下限水位电极10及进水管8;在浮筒6下部设有排水定时阀5;所述的排渣自动控制电路是在电源变压器B的付边与桥式整流电路相联,桥式整流电路的输出端并联有电容C支路、开关支路、上、下限水位信号放大支路;其中开关支路是由继电器J1的线圈与上、下水位继电器J2、J3常闭触点K2、K3串联,并在下水位继电器J3的常闭触点K3上并联有继电器J1的常开触点K1而成;上、下限水位信号放大支路分别是由三极管T1、T2的基极分别通过电阻R1、R3与上、下限水位电极10相联,并在三极管T1、T2的集电极分别与并联有二极管D1、D2的上、下限水位继电器J2、J3的线圈相联;所述的桥式整流电路的输出端还通过继电器J1的常开触点K1与浮筒6进水管8上电磁阀7的线圈相联。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当浮筒6内的水位低于下限水位电极10时,浮子9下联接的蝶阀4关闭,从而使滤池1的净水出水管3关闭,滤池1进水,当水位超过排渣槽2时溢流自动排渣;同时浮筒6因其排渣自动控制电路的上下水位继电器J2、J3的线圈不通电,其常闭触点K2、K3;吸合,使继电器J1线圈导电其常触点K1吸合,从而使浮筒6进水管8的电磁阀T打开进水;当水位到达下水位限电极10时,三极管T2导通,下水位继电器J3线圈通电,使其常闭触点K3断开,当水位到达上水位限电极10时,三极管 通电,使其常闭触点K2断开,此时开关支路断路,继电器J1线圈无电流通过,其吸合的触点K1断开,电磁阀7断电,浮筒6不进水;浮筒6进水后其内的浮于9在上升,其下的蝶阀4也逐渐打开,滤池1的净水出水管3开始排水;同时浮简6下设的排水定时阀5也开始排水,其排水速度与滤池1排水的速度相同。权利要求1.一种滤池排渣自动控制装置,在滤池(1)的净水出水管(3)上设有蝶阀(4),其特征是蝶阀(4)与一浮筒(6)内的浮子(9)相连,在浮筒(6)的侧壁接有排渣自动控制电路的上、下限水位电极(10)及进水管(8);在浮筒(6)下部设有排水定时阀(5)。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池排渣自动控制装置,其特征是排渣自动控制电路是在电源变压器B的付边与桥式整流电路相联,桥式整流电路的输出端并联有电容C支路、开关支路、上、下限水位信号放大支路;其中开关支路是由继电器J1的线圈与上、下水位继电器J2、J3常闭触点K2、K3串联,并在下水位继电器J3的常闭触点K3上并联有继电器J1的常开触点K1而成;上、下限水位信号放大支路分别是由三极管T1、T2的基极分别通过电阻R1、R3与上、下限水位电极(10)相联,并在三极管T1、T2的集电极分别与并联有二极管D1、D2的上、下限水位继电器J2、J3的线圈相联。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滤池排渣自动控制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桥式整流电路的输出端还通过继电器J1的常开触点K1与浮筒(6)进水管(8)上电磁阀(7)的线圈相联。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滤池排渣自动控制装置,在滤池的净水出水管上设有蝶阀,蝶阀与一浮筒内的浮子相连,在浮筒的侧壁接有排渣自动控制电路的上、下限水位电极及进水管;在浮筒下部设有排水定时阀;由浮筒水位高低来自动控制排渣周期。本技术可使滤池排渣实现自动控制来替代刮渣小车,并可任意调整排渣周期及调节水位高低,其结构简单、造价低、易维修。文档编号B01D24/46GK2333434SQ9823261公开日1999年8月18日 申请日期1998年3月30日 优先权日1998年3月30日专利技术者白宝安, 王继武, 李明欣, 金立人 申请人:王继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滤池排渣自动控制装置,在滤池(1)的净水出水管(3)上设有蝶阀(4),其特征是蝶阀(4)与一浮筒(6)内的浮子(9)相连,在浮筒(6)的侧壁接有排渣自动控制电路的上、下限水位电极(10)及进水管(8);在浮筒(6)下部设有排水定时阀(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宝安王继武李明欣金立人
申请(专利权)人:王继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62[中国|甘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