箍紧式上水堵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224854 阅读:2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箍紧式上水堵头,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本体的外壁制有板筋和外螺纹,本体的内壁制有台阶和定位筋,台阶与密封圈的一侧相接触,密封圈的另一侧与压紧圈的一头相接触,外螺纹与箍紧螺母的内螺纹相配合,箍紧螺母内制有缩节,缩节中安装开口紧固环,开口紧固环中制有卡筋,卡筋和密封圈与水管外壁相配合,缩节端部和开口紧固环的翻沿与压紧圈的另一头相接触。采用本堵头操作方便,施工省力,密封效果好。(*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箍紧式上水堵头,属于水道管件。
技术介绍
供水管道到达尽头后,需要对水管的头部封堵,采用相应的堵头。已有的上水堵头直接与水管的内壁或者外壁密封连接,通常使用螺纹配合,这样就要对水管的头部制螺纹, 不仅施工麻烦,而且现有的塑料水管很难加工,同时密封性能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已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适用于塑料水管或者金属水管,对水管的头部不需另行加工,安装和拆卸省力、方便,密封效果好的箍紧式上水堵头。本技术箍紧式上水堵头的技术方案是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本体的外壁制有板筋和外螺纹,本体的内壁制有台阶和定位筋,台阶与密封圈的一侧相接触,密封圈的另一侧与压紧圈的一头相接触,外螺纹与箍紧螺母的内螺纹相配合,箍紧螺母内制有缩节,缩节中安装开口紧固环,开口紧固环中制有卡筋,卡筋和密封圈与水管外壁相配合,缩节端部和开口紧固环的翻沿与压紧圈的另一头相接触。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箍紧式上水堵头,安装时首先将开口紧固环放到箍紧螺母中,并一起套在水管外,再把密封圈放到本体中达到台阶处,又把压紧圈的一头插入本体中,并将依次安好的压紧圈、密封圈和本体套到水管外,使水管的头部达到本体内的定位筋时,再将箍紧螺母的内螺纹与本体的外螺纹旋紧,使箍紧螺母的缩节推动压紧圈的一头,压紧圈的另一头对密封圈挤压变形,到达密封圈与水管外壁的密封目的,同时开口紧固环对水管外壁箍紧。采用本堵头操作方便,施工省力,密封效果好。本技术箍紧式上水堵头,所述的箍紧螺母的外壁制有凸筋。有了凸筋在拧紧螺母时手感好,手握得紧,并且提高牢度。所述箍紧螺母的内螺纹口制有排气槽。有了排气槽在拧紧螺母时比较轻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箍紧式上水堵头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涉及一种箍紧式上水堵头,如图1所示,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1,本体的外壁制有板筋11和外螺纹12,本体的内壁制有台阶13和定位筋15,台阶与密封圈2的一侧相接触,密封圈的另一侧与压紧圈3的一头相接触,外螺纹12与箍紧螺母4的内螺纹45 相配合,箍紧螺母4内制有缩节41,缩节中安装开口紧固环5,开口紧固环5中制有卡筋51, 卡筋51和密封圈2与水管外壁相配合,缩节41端部42和开口紧固环5的翻沿52与压紧圈3的另一头相接触。安装时首先将开口紧固环5放到箍紧螺母4中,并一起套在水管外,再把密封圈2放到本体1中达到台阶13处,又把压紧圈3的一头插入本体1中,并将依次安好的压紧圈3、密封圈2和本体1套到水管外,使水管的头部达到本体内的定位筋15时,再将箍紧螺母4的内螺纹45与本体1的外螺纹12旋紧,使箍紧螺母的缩节41推动压紧圈3 的一头,压紧圈的另一头对密封圈2挤压变形,到达密封圈与水管外壁的密封目的,同时开口紧固环5对水管外壁箍紧。采用本堵头操作方便,施工省力,密封效果好。所述的箍紧螺母4的外壁制有凸筋43。有了凸筋43在拧紧螺母时手感好,手握得紧,并且提高牢度。所述箍紧螺母4的内螺纹45 口制有排气槽46。有了排气槽46在拧紧螺母时比较轻便。权利要求1.箍紧式上水堵头,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1),本体的外壁制有板筋(11)和外螺纹 (12),本体的内壁制有台阶(13)和定位筋(15),台阶与密封圈(2)的一侧相接触,密封圈的另一侧与压紧圈(3)的一头相接触,外螺纹(12)与箍紧螺母(4)的内螺纹(45)相配合,箍紧螺母(4)内制有缩节(41),缩节中安装开口紧固环(5),开口紧固环(5)中制有卡筋(51), 卡筋(51)和密封圈(2)与水管外壁相配合,缩节(41)端部(42)和开口紧固环(5)的翻沿 (52)与压紧圈(3)的另一头相接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箍紧式上水堵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箍紧螺母(4)的外壁制有凸筋(43)。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箍紧式上水堵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箍紧螺母(4)的内螺纹(45) 口制有排气槽(46)。专利摘要箍紧式上水堵头,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本体的外壁制有板筋和外螺纹,本体的内壁制有台阶和定位筋,台阶与密封圈的一侧相接触,密封圈的另一侧与压紧圈的一头相接触,外螺纹与箍紧螺母的内螺纹相配合,箍紧螺母内制有缩节,缩节中安装开口紧固环,开口紧固环中制有卡筋,卡筋和密封圈与水管外壁相配合,缩节端部和开口紧固环的翻沿与压紧圈的另一头相接触。采用本堵头操作方便,施工省力,密封效果好。文档编号F16L55/11GK202176872SQ201120214079公开日2012年3月28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23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23日专利技术者张建均, 张贤康, 王秋雷 申请人:永高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均张贤康王秋雷
申请(专利权)人:永高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