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吉林大学专利>正文

苯酚基苯并噻唑、苯并恶唑硼配合物及在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203694 阅读:1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有机电致发光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含有苯酚基苯并噻唑或苯酚基苯并恶唑类衍生物配体的硼配合物以及这类硼配合物在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应用。该类化合物进一步用作为电致发光器件发光层,得到了发射光谱含盖绿光到红光区域的高性能的电致发光器件,这些电致发光器件可用于照明光源、信号灯、字母数字显示器、指示牌、光电偶合器、平板显示器等应用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有机电致发光
,具体涉及含有苯酚基苯并噻唑及苯酚基苯并恶唑类衍生物配体的硼配合物及这些硼配合物在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Pope等人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最早报道了有机电致发光现象,他们在蒽单晶两侧施加四百伏的高压时观察到了蒽发出的蓝光。但是由于单晶难于生长,器件驱动电压很高(400 2000V),他们所采用的工艺几乎没有实际用途。直到1987年,美国Kodak公司的C. W. Tang等人采用超薄膜技术以空穴传输效果较好的芳香胺作为空穴传输层,以8-羟基喹啉的铝配合物作为发光层,以氧化铟锡(ITO)薄膜和金属合金分别作为阳极和阴极, 制备了发光器件。该器件在IOV驱动电压下得到了亮度高达lOOOcd/m2的绿光发射,器件的效率为1.51111/1(见(.11&1^ and S. A. VanSlyke, Appl. Phys. Lett.,1987,51,913)。这一突破性进展使得有机电致发光研究得以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深入地开展起来。继C. W. Tang等人首次发现Alq3具有良好的电致发光性能以后,人们相继用8_羟基喹啉及其衍生物与Al3+,Zn2+,Ga3+,Be2+等合成出了一系列配合物电致发光材料,这些材料大部分发黄绿光,有些发蓝光(见U. S. Pat. No. 4,720,432 ;U. S. Pat. No. 4,539,507 ; U. S. Pat. No. 5,151,629 ;Y. Hamada et al.,Jpn. J. Appl. Phys.,Part2.,1992,32,L514 ; M. Matsumura et al. , Jpn. J. Appl. Phys. , 1996, 35, 5357 ;P. E. Burrows et al. ,J. Appl. Phys.,1996,79,7991)。日本 Sanyo 公司的 Sano 等在 U. S. Pat. 5,432,014 中用西佛碱-锌配合物作为发光层制备了性能较好的蓝光器件。值得注意的是日本Sanyo公司的Hamada 等合成出10-羟基苯并喹啉化合物,其电致发光性能超过了 Alq3 (Y. Hamada et al.,Chem. Lett. ,1993,905)。1990年,英国剑桥大学的Burroughes等人以聚苯撑乙烯(PPV)为发光材料制备了首例高分子电致发光器件,器件的阳极和阴极分别为ITO和金属铝,在施加14V的电压后, 器件发出可见光,最大量子效率为0. 05% (见J. H. Burroughes, D. D. C. Bradley, A. R. Brown et al.,Nature,1990,347,539)。1998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Forrest等人研究发现,使用一般有机材料或采用荧光染料掺杂技术制备的有机发光器件,由于受自旋守恒的量子力学跃迁规律约束,其最大发光内量子效率为25%。他们将磷光染料八乙基卟啉钼(PtOEP)掺杂于主体发光材料中, 制备出外量子效率为4%,内量子效率达23%的发光器件,从而开辟了磷光电致发光的新领域(见 M. A. Baldo, D. F. 0' Brien et al.,Nature, 1998,395,151)。新材料的开发是推动电致发光技术不断进步并进入实用化阶段的必需手段。近年来,人们对新材料的开发投入了巨大的财力和精力,大量性能优良的材料使有机电致发光取得了一些突破性进展(见 U. S. Pat. No. 5,150,006 ;5,141,671 ;5,073,446 ;5,061,569 ; 5,059,862 ;5,059,861 ;5,047,687 ;4,950,950 ;5,104,740 ;5,227,252 ;5,256,945 ;权利要求1. 一种含有苯酚基苯并噻唑或苯酚基苯并恶唑类衍生物配体的硼配合物,其结构式如下所示2.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有苯酚基苯并噻唑或苯酚基苯并恶唑类衍生物配体的硼配合物在制备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应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含有苯酚基苯并噻唑或苯酚基苯并恶唑类衍生物配体的硼配合物在制备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用作为电致发光器件的发光层。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含有苯酚基苯并噻唑或苯酚基苯并恶唑类衍生物配体的硼配合物在制备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用于制备照明光源、信号灯、字母数字显示器、指示牌、光电偶合器或平板显示器。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属于有机电致发光
,具体涉及含有苯酚基苯并噻唑或苯酚基苯并恶唑类衍生物配体的硼配合物以及这类硼配合物在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应用。该类化合物进一步用作为电致发光器件发光层,得到了发射光谱含盖绿光到红光区域的高性能的电致发光器件,这些电致发光器件可用于照明光源、信号灯、字母数字显示器、指示牌、光电偶合器、平板显示器等应用领域。文档编号H05B33/14GK102382131SQ20111025130公开日2012年3月21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30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30日专利技术者张红雨, 王悦 申请人:吉林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红雨王悦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