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疗颈椎病变的牵引装置的顶杆部分的改进结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199240 阅读:4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用于治疗颈椎病变的牵引装置的顶杆部分的改进结构,包括下颌托、肩托、顶杆构件,两顶杆构件分别连接在下颌托两侧与位于下颌托两侧的肩托之间,其特征在于顶杆构件包括可伸缩的顶杆构件、设置在伸缩的顶杆构件上端的叉形支杆,叉形支杆的两根叉的端头连接在下颌托侧面的两边。本发明专利技术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牵引力均匀的、肩托能很好地靠在使用者的肩膀上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医疗器械。
技术介绍
颈椎病指因颈椎椎间盘退变本身及其继发性改变刺激或压迫邻近组织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如头晕颈痛、肢麻手胀等。治疗方面,手术作为一种有创手段,有严格的适应证,不做首选,更多的是选择非手术疗法,如针灸、理疗、按摩、牵引等,这些方法都有较宽适应范围,在不同程度上均可缓解症状。颈椎牵引作为一种颈椎疾患主要的非手术治疗手段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自19 年Taylor率先应用控制性颈椎牵引装置对损伤颈椎进行制动以减轻病情的加重以来,这种控制性轴向牵引的方法成为了现代脊柱牵引技术的基石。颈椎牵引可以改善颈椎曲度,增宽椎间隙,扩大椎间孔,减少椎间盘压力,解除嵌压,使神经根所受刺激和压迫得到缓和,使扭曲的椎动脉得到伸张,但是这种牵引同时也缺乏对个体差异的选择方案,也就是说人的个体差异非常大,包括个体颈肌的发达程度、肌肉痉挛程度、病变部位、颈椎生理弧度的改变等,牵引力及牵引角度均有较大的个体差异。因此治疗中应因人施治,根据颈椎关节部位的病灶,对照X光片采用不同的牵引力度和角度,目前的医疗条件基本上做不到这一点。目前牵引方法多用枕颂布带牵引法,采用机械的杠杆、滑轮装置或机械电子多功能微机牵引床作牵引,但由于治疗的长期性,患者需长期往返于医院,使治疗费用增加、耗费时间增多,导致许多需要作牵引治疗的颈椎病人难以坚持、治疗效果明显降低。针对这个缺陷,专利200510033048. 3可无需牵引床及外带机械装置,可由病人自行牵引,达到牵引治疗目的即采用即采用下颂托、肩托和顶杆的技术,牵引时将下颂托托在患者的下颂下面,肩托放在患者的肩膀上,在下颂托、肩托间放置一适当长度的顶杆,这样,通过对下颂施加支撑力,就能通过下颂给颈椎牵引力,以达到治疗的效果治疗颈椎增生、颈椎劳损、颈椎间盘突出的物理治疗方式,其顶杆作用在下颂托的作用力只有一个作用点,这样,就容易造成牵引力的不均勻。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牵引力均勻的用于治疗颈椎病变的牵引装置的顶杆部分的改进结构。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包括下颂托、肩托、顶杆构件,两顶杆构件分别连接在下颂托两侧与位于下颂托两侧的肩托之间,其特别之处在于顶杆构件包括可伸缩的顶杆构件、 设置在伸缩的顶杆构件上端的叉形支杆,叉形支杆的两根叉的端头连接在下颂托侧面的两边。工作时,通过顶杆构件使下颂托上顶,来实现牵引治疗颈椎病变的功能,采用叉形支杆有效地将顶力分散到下颂托两边上缘的各个顶力作用点,有效地提升了牵引的效果。这里,可伸缩的顶杆构件包括固定在肩托的竖向的托板的导槽、设置在导槽内的齿条、带动齿条上下移动的旋钮构成,导槽外面设有盖,旋钮转动设置在盖上,在旋钮上对应于齿条上的相邻的两齿设有两柱子,齿条的上端头与叉形支杆的下端连接在一起。为了方便调节顶杆构件对下颂托的作用力方向,在与叉形支杆的其中一根叉对应的下颂托两侧的一边设置有弧形槽,叉形支杆的其中一根叉连接在弧形槽上,叉形支杆的另一根叉转动连接在下颂托两侧的另一边上,弧形槽的圆心是叉形支杆的另一根叉的转动点。这样,通过调节叉形支杆的其中一根叉在槽上的位置,就能调节顶杆构件对下颂托的作用力方向。为了方便调节与定位,弧形槽内其中一边设置有齿条,其中一根叉上转动连接有旋钮,在旋钮上设置有与齿条啮合的齿轮,齿轮的下端设置有圆盘,圆盘位于齿条的下面。 这样,通过转动旋钮,就能使齿轮沿弧形槽移动,圆盘的作用是使齿轮定位在弧形槽内,通过齿条、齿轮,既能使齿轮沿弧形槽转动移动,同时,向齿轮转轴施加支撑牵引力时,又能利用齿条、齿轮在牵引力方向的锁止作用来起到将顶杆构件对下颂托的作用力方向固定的作用。这里,肩托肩托有两个,肩托包括横靠在人体肩膀上面的且与人体肩膀上面相配的弧面形肩托体,设置在弧面形肩托体内侧的竖向的托板,可伸缩的顶杆构件固定在竖向的托板外侧。本专利技术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牵引力均勻的、肩托能很好地靠在使用者的肩膀上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IA部分(穿槽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IB部分(顶杆构件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IC部分(弧形槽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6为图1的D向视图; 图7为图1的E向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现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ι所示,本专利技术包括下颂托1、肩托2、顶杆构件3,其特别之处在于下颂托1包括整体注塑而成的下颂托主体4、将下颂托主体4固定的整体注塑而成的背托5,肩托2有两个, 肩托2包括横靠在人体肩膀上面的且与人体肩膀上面相配的弧面形肩托体2a,设置在弧面形肩托体加内侧的竖向的托板2b,弧面形肩托体2a,竖向的托板2b —起整体注塑而成,下颂托主体4呈弯折的弧形,下颂托主体4的两边的上缘如与人体的两边的下颂相配且带有软垫如1,两顶杆构件3分别连接在下颂托主体4两侧与位于下颂托主体4两侧的两肩托2 的竖向的托板2b之间,顶杆构件3包括可伸缩的顶杆构件3a、设置在伸缩的顶杆构件3a上端的叉形支杆北,叉形支杆北的两根叉北1、北2的端头连接在下颂托主体4上(即下颂托 1侧面的两边)。如图1所示,背托5包括窄且平的背托部分5a、与人头背面相配的弧形头托部分恥、位于下面的窄且平的背托部分fe和上面与人头背面相配的弧形头托部分恥间的固定部分5c,下面的窄且平的背托部分fe的上端两侧5d、上面与人头背面相配的弧形头托部分5b的下端两侧k弧形过渡到固定部分5c。与人头背面相配的弧形头托部分恥的内侧设置有软垫5bl。如图3、5所示,可伸缩的顶杆构件3a包括通过块状扣13固定在肩托2的竖向的托板2b的扣口 14内的导槽3al、设置在导槽3al内的齿条3a2、带动齿条3a2上下移动的旋钮3a3构成,导槽3al外面设有盖3a4,旋钮3a3转动设置在盖3a4上,在旋钮3a3上对应于齿条3a2上的相邻的两齿3a21设有两柱子3a5,齿条3a2的上端头与叉形支杆北的下端连接在一起。在导槽3al上设置有齿条导向槽3a6,对应齿条导向槽3a6的齿条3a2上设有导向凸块。在与叉形支杆北的其中一根叉3bl对应的下颂托主体4的一侧(即下颂托1两侧的一边)设置有弧形槽6,叉形支杆北的其中一根叉3b 1连接在弧形槽6上,叉形支杆北的另一根叉3b2转动连接在下颂托主体4另一侧(即下颂托1两侧的另一边)上,弧形槽6的圆心是叉形支杆北的另一根叉北2的转动点。弧形槽6内其中一边设置有齿条7,其中一根叉3b 1上转动连接有旋钮8,在旋钮8 上设置有与齿条7啮合的齿轮9,齿轮9的下端设置有圆盘10,圆盘10位于齿条7的下面。 在弧形槽6内另一边设置有限位缘11,以限制圆盘10在弧形槽6内移动。在下颂托主体4的前面设置有胸托12,胸托12的左右两端连接在下颂托主体4两侧的顶杆构件3的叉形支杆北的两根叉3bl、3lD2端。胸托12呈向下倾斜的弯折状。如图1、2所示,在下颂托主体4的两侧对应背托5的两边fe设置有穿槽15,背托 5的两边fe分别穿过下颂托主体4的两侧的穿槽15,在背托5的两边fe设置有齿条16,对应背托5的两边fe的齿条16的相邻两齿的穿槽15内设置有两柱子17,穿槽15上面设置有带有传动轴18的旋钮19,传动轴18穿进穿槽15内与两柱子17连接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治疗颈椎病变的牵引装置的顶杆部分的改进结构,包括下颌托、肩托、顶杆构件,两顶杆构件分别连接在下颌托两侧与位于下颌托两侧的肩托之间,其特征在于顶杆构件包括可伸缩的顶杆构件、设置在伸缩的顶杆构件上端的叉形支杆,叉形支杆的两根叉的端头连接在下颌托侧面的两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亮星丁自海李友余胡晓岳余斌李鉴铁江泽平唐华锋吴聚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乙太医疗用品有限公司肖亮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